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回复: 0

优师云_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数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30
发表于 2021-5-14 1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乘法分配律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继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之后又一新的运算定律。它的结构会对学生后续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如简便计算、解决问题、公式推导等都需要大量地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分析和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推导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归纳、总结的方法,并且学会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本节课继续教学运算定律,研究乘法分配律。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缺乏感性认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较相似,学生容易混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依托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乘法分配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算式中的数与具体的意义相对应,使数学情境材料成为一种数学原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猜下面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再计算验证。
①(3+2)×4 ②3×4+2×4
①6×5+4×5 ②(6+4)×5
2、猜测后,指名算一算,得出每组两个算式相等。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每组两个算式的得数果然相等。
3、师设疑:为什么每组两个算式不同,而计算结果却相同呢?原来,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一个小秘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课题----乘法分配律。
4、师板书课题,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究吧!
二、直观感知规律
1、师:下面,老师要在黑板上摆三角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摆?想想怎样求三角形的总个数?
教师在黑板上摆△,学生观察。
△△△△   △△△
△△△△   △△△
两行   每行4个红△ 3个蓝△
2、师:你能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摆吗?指名说一说。
3、师:你能求出一共有几个△吗?
指名说说怎么求,师板书两种求法。
(4+3)×2 4×2+3×2
=7×2 =8+6
=14(个) =14(个)
4、师:每种方法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5、师小结:你看,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求出三角形的总个数。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 = ”。学生读等式:(4+3)×2=4×2+3×2
三、探究规律
1、利用植树节引入新课。
2、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引入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植树?”
3、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式解答,指名板演。
板书: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答:一共有150人在植树。
4、学生探究两个算式的关系。
得出:(4+2)×25=4×25+2×25
5、学生举出类似这样的等式并验证。
6、分小组讨论:
①为什么每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不同,得数却相等?
②每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7、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8、让学生运用规律检验几组算式,看看是否符合规律。
四、巩固练习:考考你
挑战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运用的打“√”。
①117×3+117×7=117×(3+7)   ( )
②24×(5+12)=24×17 (   )
③(4+5)×a=4×a+5×a            (   )
④36×(4×6)=36×6×4    ( )
挑战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①8×47+8×53=□×(□+□)
②△×(○+□)+□×□+□×□
③102×4=□×4+□×4
④5×99+5=(□+□)×5
⑤4×3+4×2+4×5=□×(□+□+□)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什么?我们今天是怎样探索出乘法分配率的?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突破了重难点。
2、整堂课,教师“扶”得少,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主动地学习,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自己探究、发现!这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3、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探究新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整堂课中,师生双方始终处于民主、互动的氛围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激励,更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探究、和谐乐学的环境,催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4、练习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两个练习题并不孤立,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教学转变方向:
教学过程应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例如:可以每行站3个女生、2个男生,站成2行,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求出总人数。即
(3+2)×2    3×2+2×2
=5×2       =6+4
=10(人)   =1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5-18 21:25 , Processed in 0.2430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