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回复: 0

快速回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11-2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汪老以质朴典雅的语言,叙写了昆明雨季的景物美、人情美、思念美,抒发了自己对昆明景、人、事、情的怀念之情。读完此文,心灵仿佛被那丝丝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帖,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我无限神往的地方,想去那里,在雨季时分,感受一份诗情画意。所以,汪老的这篇散文有内容美、语言美,还有意境美。
在教学此文时,我和学生都被文字中蕴含的美所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想模仿一两段,以尽心中喜爱之情。几经筛选,我选择了抒写“人情美”的那一段文字和孩子们一起品读。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这段文字叙写了昆明雨季缅桂花盛开时的情景,读者透过字里行间,仿佛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最妙的是作者叙写房东摘花送花的情景,因为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多有人情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随文微练笔:仿写一段体现“人情美”的文字。
学生说有点难。我说,不急。
我先提出三个问题:①“人情”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情呢?作者和房东。②作者怎么就感受到了“人情美”?房东送缅桂花给我,房东的人情和花一样的美。③作者和房东的关系是特别的亲吗?是完全的陌生吗?既不亲密也不陌生。
对了,“人情美”是存在于既不特别亲密也不陌生的人之间,如邻居、同乡等。然后这种“人情美”不是空的虚的,而是通过朴素而美好的事物来表达的。满足这两个条件,同学们也能写出悠悠的“人情美”的文字。
经启发后,孩子们写出了很多佳作。这里摘选一位学生的作品以供评点。
 
小时候,我家租住在一个小巷子里,房子在二楼。楼下有个小卖部,一个老奶奶看着。一到夏天,老奶奶就搬出了那个又笨又重的旧冰柜,开始售卖冰棍汽水之类的。每次放学回家都要经过小卖部。满头大汗的我看着冰柜里的绿豆冰棍、牛奶雪糕直流口水。可是家里穷,我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只能把流到嘴边的口水给咽回去,双眼依依不舍的看着冰柜,右手扶着楼梯护栏,一级一级地走回家去。
刚进家门不久,就听见楼下的老奶奶大声喊我的声音“鹏伢子,来帮个忙啰!”
我应声下楼,只见老奶奶正在挪那个又笨又重的冰柜。“来搭把手,这冰柜有点不平,我一个人挪不动,帮奶奶一下。”
“好!”我边说边动手,和奶奶各搬一头,很快就把冰柜给挪平了。我正欲上楼,奶奶一把拉住我,另一只手推开冰柜的玻璃门,顺手拿了一根绿豆冰棍塞到我手里,我迟疑了一下。老奶奶说:“谢谢你了,鹏伢子,这是奶奶谢你的,拿着!”我接过冰棍,说了声“谢谢”,就剥开冰棍,往嘴里塞。我的手、嘴被这还冒着热气的冰棍弄得冰冰的、凉凉的,心却是暖暖的、软软的……
现在,那一根绿豆冰棍还在我的记忆里冒着“热气”。
 
这则仿写很好地抓住了写“人情美”的两个关键点:一、人物是“我”和邻居“老奶奶”;二、以老奶奶巧送冰棍表现“人情美”。而且,通过“冒着热气的冰棍”和“冰冰的、凉凉的,暖暖的、软软的”这些叠词,营造了一种美好的人情氛围,富有意境美。所以,这样的仿写是很有价值的,其意义有三:
一、这种仿写是以对句子、段落的模仿练笔为基础,但已经超越了对句、段的模仿,其规模体制要远大于句、段仿写;当然,难度也大一些,但培养的是更高层次的能力,自然收获也多一些。
二、这种随堂微练笔培养的不是局部思维,而是全局整体思维。在进行这种仿写前,要先对课文(或原作)进行深度阅读,提炼出课文(或原作)的结构层次及内部逻辑规律,然后依“结构”和“内部逻辑规律”进行仿写练笔。
三、这种仿写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模仿,是一种处在“仿写” 与“创作”之间的衔接段的写作训练,体现了写作教学的层次性,实现了片断训练向大作文构思布局谋篇的无缝对接。
我们的随文微练笔实质上就是向课文学写片断、小作文,最终提高写作大作文的能力。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犹如散落在语文大自然里的灿烂花儿,我们要多做深入的阅读,有时或许就读出了“灿烂花儿们”营造的意境之美,我们的整体思维能力也在那一刻萌芽生长……
所以,体会“境”之美,并勤奋用心地进行课堂微练笔,定能“美”了大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20:16 , Processed in 0.2480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