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回复: 0

让爱国主义渗透历史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5-15 17: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高中生,老听有人评价有太大逆反心理,但无论怎么逆反,孩子们寻求向上的心态大多是有的,或许他们的表现方式有问题,但善于引导能就能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逆反的心理大多表现在跟老师和家长有代沟————我们说的他们不喜欢听,他们喜欢的我们又不欣赏。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没有一个理想一个追求,或者他们有的理想和追求都很简单很实际,比如追星什么的。如果能引导他们树立一个高尚的理想,孩子好像突然间变了个人。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往往注意到,孩子们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高尚的理想。曾经认为不是好学生的孩子在升国旗等大型活动中,对国家的观念很是让我感觉到吃惊,他们的态度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丢而锒铛,反而很严肃,很认真,在班会上表扬也能得到一致的认同。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将这种态度上升成一个理想的高度,当提到我们应该对革命先烈表示尊重时他们认同,但你要说我们应该举办个爱国主义主题的班会他们又认为很“土”。高中生的这种在某些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无法上升成我们希望的理想,或许这就是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代沟。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时时注意将爱国主义的观念溶入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的高尚的爱国主义理想,纵使不能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但我认为总会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一些高尚的痕迹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有素质的学生。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生活技能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课程的教育来完成。作为中学基础课之一的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的思想感情以深刻的影响,可以清楚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他们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品德。历史科目的这一价值说明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将爱国主义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斑斑,风云叱咤的爱国主义史诗,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从点(落实关键点)、线(捋清基本线)、面(广铺知识面)这三个方面改进教学,再现历史的情景,突出情感的作用,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点”,指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爱国主义与历史联系非常紧密,我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去,重点放在能够激起学生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具体历史知识的“点”上。概括说来,就是要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思想时就可以用陈天化、邹容这样的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的杰出人才为例:陈天化大声呼吁炎黄子孙要救亡必须反帝,反帝必须推翻这“洋人的朝廷”,他用血泪凝成《警世钟》、《猛回头》等著作,通俗酣畅,言词悲壮,每写到辛酸处,竟是泪珠与笔墨齐下,因而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朝日新闻》诋毁中国学生“放纵”、“卑劣”,为维护祖国尊严,他主张立即回国,而汪精卫等人却情愿忍气吞声,于是陈天华决定蹈海殉国。他的壮举引起了全国悲恸,形成了拒俄反帝的新高潮。我在补充陈天华以笔作刃,以身殉国这两个细节后,再叫学生齐声朗读教材上摘录《猛回头》的部分内容,从中体验他的拳拳赤子心,一个反帝爱国的勇猛战士,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顿时丰满起来,给学生以强烈感染。正是由于抓住了邹容、陈天华这两个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点”,才使这节课渗透了爱国情,较好地做到了寓教于史。同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当下青年的爱国主义行为,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青年的表现。这样在做到历史教学的同时也穿插时事的教育,孩子们也感兴趣,课堂气氛也良好。课后,学生们都反映他们在这一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刻得多,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震动,虽然不一定做多激发了他们立志勤奋学习、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但潜移默化肯定是有的。

“线”,指的是历史的基本线索。我每讲完一章节或者是重大历史事件后,都要围绕其基本线索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轮廓。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线”是由“点”连接起来的。由落实关键点到捋清基本线,可以使学生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中理清爱国主义这一主线,真正懂得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史。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我抓住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回忆帝国主义怎样发动侵略战争,以强权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以及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种种罪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在这我也尝试从正面去理解资产阶级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好像普遍认同这点。有时我也自嘲:现在的孩子恐怕认为自己是“资产阶级”比自己是“无产阶级”要多一些,从两个角度分析近代化中先进的中国人为国做出的贡献反而能让他们体会爱国主义这一个永恒的高尚理想。有利于激发振兴祖国的热情。为此,我还进行了重点讲述。重点讲了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先河,功不可没。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以辛亥革命为基点前后展开,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来阐明他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线索:一是创立兴中会时期,由上书变法到立志革命,建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二是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了两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表现出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三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时,探索真理,以俄为师,具有继续革命的精神。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对孙中山一生救国、致力革命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被孙中山的爱国奉献精神所折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勇气。当然,近代史的其他线索还有很多。聚点成线,在落实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

“面”,指的是有关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多侧面、全方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广铺知识面,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如在讲到不平等条约中领土的被宰割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回忆被割取的领土的重要位置,丰富的物产等,激发学生对失去的山河的爱恋。又联系现实的政治大事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引导学生关注其过去、现在、未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总之,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寓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之中,不能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完成教学基础目标的同时,能触动学生的一点爱国主义的心弦都是好的。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历史课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情渗透到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当中去,这样就能避免空洞说教,真正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5 15:13 , Processed in 2.2258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