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科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1-4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前一课《听听声音》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的变化》、《声音的传播》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本课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遵循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探  究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三、学生学习能力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物体发声的录音材料,收集一些有关声音的资料。上课时,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听到的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橡皮筋,让生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提出假设。
(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怎样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
(2)你能用不同方法使某一物体发出声音吗?
    每个学生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活动。但是让学生发出声音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教师应该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验后引导学生做适当的总结:物体静止时不能发声,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也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出了声音。
  提问: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步步深入。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皮筋振动发声,皮筋不振动不发声。
     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地重复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拓展小结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发声现象让生观察说出是哪里振动发声。
2、引导学生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声带)
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五、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实验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他们十分熟悉的材料:钢尺、 橡 皮筋、小鼓、音叉等,材料结构丰富,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实验中很快发现“尺子上下弹动,皮筋左右摆动产生声音”,稍加点拨,帮 学生建立“振动”的概念。学生同时还发现,物体停止“弹动或摆动,声音消失”。随后进入挑战第2关,利用提供的材料“怎样观察小鼓发出声音时的现象?”实 验还不过瘾,最后提供专门用来研究声音的仪器——音叉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进一步感知“振动产生声音”,对于振动现象不易观察到的物体可以借助其它物体的 振动反推原来发出声音的物体有振动产生,而且这种振动是可以传递的,为《声音的传播》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15:26 , Processed in 0.2571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