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科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26
发表于 2020-1-4 17: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导体与绝缘体
一、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导电性。学生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第二部分是发现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了解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教学重点:能够严谨、有序地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教学难点:能够实事求是,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本节课要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就依赖于此。如果小灯泡发光,所测物体就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发光,所测物体就是绝缘体。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并且对实验比较感兴趣,都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是仍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需要给学生制定一定的操作要求,使他们能够按规矩、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但是,随着活动操作的逐渐完成,未知的知识逐渐显露,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待到活动操作结束,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结束了。很少有人再对已经完成的实验提出任何的异议。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阶段,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等现象。
1.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由于各小组学生在认知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差异的。组织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就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2.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要给其他组提出整改建议,他们就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而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对这个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讨论,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5-23 15:49 , Processed in 0.2326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