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1-4 17: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98%]
[tr][td=142][align=left][b]课题研修人[/b][/align][/td][td=142][/td][td=142][align=left][b]任教学科[/b][/align][/td][td=142][/td][/tr]
[tr][td=142][align=left][b]教学课例名称:[/b][/align][/td][td=3,1,426][align=left]《鸟的天堂》[/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一、教材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align][align=left]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lign][align=left]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align][align=left]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align][align=left]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align][align=left]2词句解析。[/align][align=left](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align][align=left]“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align][align=left]“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align][align=left](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align][align=left]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align][align=left](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align][align=left]“应接不暇”中的“应”读,“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align][align=left] [/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二、教学目标[/align][/td][td=3,1,426][align=left](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align][align=left](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align][align=left](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align][align=left](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在这节课里,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戈志国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随即他的质疑令我惊讶、令我困惑,但更多的是令我欣喜:“老师,读完众鸟纷飞这段我有一点不明白,文中说,‘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第三只的后面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省略号?一般情况我们多是使用省略号的。”我随着他的质疑向书中的段落看去,清晰的句号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的脑子“嗡”的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并在脑子中拼命地想着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为了准备这节课花了不少时间用来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无奈之下,我又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xx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人帮我解这个围,并且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收场。课堂静默了数分钟后,一只小手慢慢吞吞地举起来,又放下,又举了起来。我想赶紧抓住这根救命草,可定眼一看,这不是李锐吗?顿时心中好大一片失落。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及过格,作业经常不完成,是最令我头疼的学困生,难道他会有什么好的答案?但又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我便示意他来回答。“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想这三只鸟是一个一个的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数了出来。而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说明紧接着第三只出现的不是第四只,第五只,而是好多只同时出现在作者的眼中,这些鸟不是一只一只出现的。因此,我认为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我的眼睛随着他的回答而睁大,我的神情由怀疑转为惊喜。我心中不禁暗叫道: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发出了赞叹声。由此可见,我班能力并不差,主要是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align][/td][td=3,1,426][align=left]从巴金和鸟的角度分别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四、教学过程[/align][/td][td=3,1,426][align=left](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align][align=left]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align][align=left](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align][align=left](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align][align=left]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align][align=left]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align][align=left](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align][align=left]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align][align=left](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align][align=left](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align][align=left](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align][align=left]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align][align=left]((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align][align=left](三)作业。[/align][align=left]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lign][align=left]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五、教学反思[/align][/td][td=3,1,426][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指导思想,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
    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从而体会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这一设计将学生的感知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撞、融合。
  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学生在对一篇文章的感悟过程中,会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因人而异。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自己通过阅读实践来解决一些问题,就会出现相同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这样思想与思想之间交流,心灵与心灵碰撞,就有了火花的产生。让孩子自己来唱主角,你就会发现他们比你原先想象的还要好得多。[/align][/td][/tr]
[/table][align=left] [/alig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9-28 00:18 , Processed in 0.4478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