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回复: 0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政治教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

帖子

12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0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情感:

  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

  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

   (一)九至十三课是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 教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单元主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有关大政方针。

  本课是在前几年级向学生介绍爱国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精神的 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 教育学生认识祖国与个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立国安邦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维系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爱国主义传统,动员全体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尽责效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热爱和忠于祖国的道德情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反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 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有必要。

  (二)课题和课文前的导入栏目,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点出这一课要讲的观点。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原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即祖国之意,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种说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充分认识这一名言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长大要为国效力的责任感,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

  (三)课文讲了三层意思。

  1.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祖国的兴衰与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

  课文通过新旧社会对比,说明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的道理。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以此为线索,利用事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明白这一道理。

  2.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在祖国危难之时,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无数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甘洒一腔热血。课文列举了鸦片战争以来,各个时期为国牺牲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为反抗外来侵略,有些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所选人物均为学生较熟悉的, 教师在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讲解这些人物的事迹,体会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第二,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使我国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许多有志之士,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离开温暖的家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效力。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课中已有所介绍,如华罗庚、邓稼先、王进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的事迹等等,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这些模范人物一心报效祖国的精神。

  第三,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许多人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几十年。课文讲了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事迹。这样的人物事迹还有很多,如李国安、孔繁森等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材料,进行讲解。

  3.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以祖国的富强为己任的思想,立志为国尽责效力。

  这部分只是在课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盛不仅是老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内容在下一节课结合讲未来的宏伟目标时,还要进一步讲解。

  (四)本课课后练习安排了两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述说”,设计了两个题。第1题是让学生再讲几个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今天应该怎样履行自己对祖国应尽的责任。这个题可以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完成。第2题是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一个少年儿童能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在行动上积极参加一些为国尽力的活动,从小培养对祖国的责任感。这道题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讲解来完成,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后完成。

  第二个栏目“阅读”,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华罗庚的话,表达了他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苏步青的话,表达了他愿为国家献身的报国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话,同样表达了她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这些爱国志士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讲述了徐悲鸿为祖国争气发奋学习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个人与祖国是不可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为祖国尽责效力。

  (五)本课 教学的难点是对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对于爱国人物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应该看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讲个人实惠,不讲理想和祖国利益的错误思想,对学生也有影响。我们 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讲解。

  第一,通过事例对比,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第二,通过对爱国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对祖国有所作为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国志上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情感:

  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

  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观看资料,导入新课

  1.请同学观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2.是啊,这件震惊全球的事发生后,每位中国人都感到非常的气愤。我们都决心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3. 板书课题: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1)这里的“匹夫”指谁?

  (泛指平民百姓。)

  (2)课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出示投影,指名读课文第一、二小节。

  (1)在旧社会,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进自己国家的公园?

  (国家贫穷落后,被帝国主义侵略,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中国人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

   板书:国家落后人民受辱

  (2)当时中国人不仅在国内受到屈辱,在国外更是受到歧视和侮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后的阅读(二),把外国学生说的话画出来,谈体会。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做了国家的主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外国轮船要在中国领航员的引导下才能进港;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参观,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

  (4)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板书:国破则家亡 国富则民强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1)四人小组学习第3~6节,出示投影,讨论:

  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贵的,可先辈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他们宁愿牺牲个人的生命。)

  ②钱学森、华罗庚等人为什么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想:建设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③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为了使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书上画出来,读一读。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读读,背背。

  (3)你还知道哪些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4)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华儿女为国效力,前赴后继。

   板书:为国效力  前赴后继

  3.我们的先辈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道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那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又该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20 20:31 , Processed in 1.0973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