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回复: 0

福泽谕吉劝学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福泽谕吉的思想

福泽谕吉的思想

[徐州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赵云 99021126]

[关键词]:福泽谕吉 启蒙主义 两种战略 古典经济学 功利主义

[摘要]:福泽谕吉的思想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政治思想上,他经历了从激进的启蒙主义的自由思想到保守的官民调和论的变迁和纠缠;外交思想上,他根据现实的需要作出了时代的取舍,提出了两种战略的思想;经济思想上,他则接受了古典经济学的浸淫和功利主义的洗礼。

Abstract : The thought of Fukizawa Yukichi appears to be changeful and complicated .In political ideology , he went through 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tangle from the freedom thought of radical doctrine of enlightenment to the compromissary theory between officers and people . In diplomatic thought , he had made the choice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reality . He had put forward two kinds of strategic ideology . In economic thought , he had accepted the principle of classical economy and mastered some basic ideas of the utilitarianism .

Key words : Fukuzawa Yukichi , Enlightenment , Two kinds of strategic ideology , Classical economy , Utilitarianism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明治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有“日本伏尔泰”的美誉。福泽的思想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其中包括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同时福泽的的思想体系比较庞大而且错综复杂,前后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也因此为福泽招徕了各式不同毁誉褒贬的评价。

本文将从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的角度来对福泽的思想加以简单地分析,其中不免要对其思想的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浅薄的看法,还敬请指教。

一、 政 治 思 想

福泽谕吉的政治思想具有启蒙主义的强烈色彩。他积极批判日本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弊端,宣扬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对近代日本的思想解放和政治体制结构的建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福泽的政治思想并非一如既往的一致,而是表现为前后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的区别。其实,这一点恰恰反映了福泽的政治思想贴合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多变的特征。我们综合福泽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将其政治思想分为激进阶段和保守阶段。其实,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对于他自己主观来说都是激进的,否则他也不能被称为一个思想家;而我们划分激进和保守的依据只是外界的客观需求而已。

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福泽政治思想的活跃时期,也是其思想的激进阶段。在整个60年代尚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而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长期锁国,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实现全面封锁,整个日本国民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之下。福泽说日本要“首先在摆脱旧习的迷惑”。(1)所以福泽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批判封建的神权蒙昧主义。1868年日本实现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迅速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也日趋强盛,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移植西方文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2);但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大障碍。到了70年代初,自由民权运动也进入初期状态,设国会和开议院的建议和要求日嚣一日。而此时的福泽从日本当时的实际出发,积极输入西方的资产阶级文明,宣传“天赋人权”和四民平等思想,积极呼吁开设国会。他著书立说,在思想战线进行了不屈的反封建斗争。

首先,福泽提出了“社会契约说”,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国家理论。他认为政府是代表全

体国民的利益而办理事务的机构。他说:“政府是代表人民,按照人民的意志执行事务的。??执行人民的意志。”(3)政府和人民之间已经订立了“契约”,政府所做的事情就是受了人民的委托,一定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当然福泽也没有忘记让人民遵从政府的法令。福泽认为“民为邦本,人民就是主人,政府只是代表或经理。”(4)福泽的社会契约观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国家观,他对遭受200多年锁国的日本国民的世界观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同时,社会契约说反对愚昧,批判神权方面也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福泽在他的社会契约说提到的“人民”和“主人”不可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而是那些掌权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兴的地主资产阶级。但我们决不能以此来否定福泽社会契约论的进步性。因为他的社会契约说又掩藏着人民抵抗权的思想,这是对社会契约说的不够完善之处的一个有益的补充。福泽就曾对由大久保利通等萨长藩阀官僚掌握明治政府十分不满,他批评道:“现在日本还只有政府,而没有人民。”(5)他认为日本人民要有独立自尊的精神。这是福泽社会契约说中的积极因素,暗示人民在政府超越本分,实行暴政时可以以武力反抗政府,不过他又认为暴力会酿成动乱,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方法,应当“用真理来说服政府”(6)。

其次,福泽还提倡平等独立,宣传自由主义学说思想。在《劝学篇》开首,福泽用“天不生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人”这一简洁明快的口号来阐述他提倡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它对长期遭受等级束缚的日本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声春雷,在他们的心中造成极大的震撼力。福泽在他的《劝学篇》指出人的贫富、强弱、智愚差别与人天生享有的自由平等之权没有任何联系,“就人的基本权利而论,则是完全平等、丝毫无轻重之别的”。(7)他批评封建时代的武士阶级对人民所享有的特权是毫无道理的,损害了人民的天然权利。因此,他提出“独立自尊”的原则,强调“一身独立才能一国独立”,希望以此塑造日本的国民性格,这一点是值得赞许的;同时对当时日本遭受外国不平等条约待遇时争取民族独立具有特别的意义。

福泽从“天赋人权”的思想出发,批判日本封建幕府时代的身份、门第、主人等愚昧的道义纲领。在当时的日本这种等级分差的观念在日本人民思想中渗透地十分深刻。福泽指出武士阶级拥有的特权的丑陋。武士阶级完全是一个腐朽的寄生阶级,整日里作威作福,甚至还拥有“格杀勿论”的生杀予夺的大权。福泽对此痛心疾首,发出“这岂不是不合理已极吗?”

(8)的疑问。福泽以自由平等为武器,猛烈地抨击了日本封建社会的这种等级制度,高举民主自由的大旗,对反封建起了进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福泽的天赋人权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是反幕藩体制的一种革命主张。

另外,福泽还在自由平等的大旗下积极倡导男女平等。这一点充分反映了福泽人性中的巨大魅力,是其庞杂思想中的一个闪光点。福泽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本来人类产生之初,就是平等、自由自在和没有上下之别的。”(9)所以,他说生为男人或者女人,都应当是自由自在的,男女之间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同的,“天下既不可一日无男,也不可一日无女”(10)。福泽不仅在社会生活中主张男女平等,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应作到男女平等。 他反对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点在男女地位严重失调的日本真可谓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进入19世纪80年代福泽的思想逐渐由激进转向保守,这主要表现在福泽全面提出了所谓的“官民调和”论。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自由民权民主运动到了80年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人民要求摆脱天皇制国家带来的束缚,接连不断地发动起义。在这种情况下,福泽不仅自己退出自由民权运动,还压制其他的民权主义的运动。1875年,明六社在福泽的建议下宣布解散,自由民权活动的喉舌《明六杂志》也于是年11月停刊。福泽开始由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向明治专制政府的辩护士转变。国际上到19世纪8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了顶点并开始向垄断过渡,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加紧殖民扩张,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国际舞台上时时在演绎着弱肉强食的活剧。日本由于明治维新实力增强,自然也卷人了这股殖民地争夺

的狂潮之中。但此时的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实力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此情况下,日本的资产阶级更需要国内有稳定的秩序。

福泽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此时已经在思想上变成了一个“国权”主义者,因此他对这种国内外的变化发展焦虑不安。

所以,他在1881年的《时事小言》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官民调和”论,到了1882年他创办了《时事新报》,公开鼓吹“官民调和”论。福泽一方面呼吁政府要根据形势果断开设国会,另一方面又呼吁民间要以国权扩张为重,要求人民斗争要从属于天皇制国家的利益,自由民权的“正道”要服从国权的“权道”,注意争取民主的限度。

福泽的“官民调和”论的思想以“内竞外安”为其中心,围绕着“内竞外安”来阐明他的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福泽在《时事小言》中指出:“天然的自由民权论是正道,人为的国权论是权道。”(11)他认为自由平等确实是人们应当竭力去争取的东西,但在目前的社会中却行不通,在实际的国际交往中,真正起决定作用仍是各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弱。所以,福泽认为应当暂且抛开所谓的“正论”,“我敢从权道”。在此认识上,福泽认为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应当为“权道”的国家大义让路,要有一定限度,适可而止。他提出了“内竞外安”,但也充分反映了他也认识到内部稳定的重要性,所以他呼吁政府早开议会。但总的来说,自由平等在福泽的眼中已被“国权扩张”的国际竞争压抑了。在具体如何做到“内竞外安”这一点上,福泽面临的问题是开设国会。他认为自由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明治政权的藩阀专制,开设国会,此问题一日不予解决,内部一日不可安定,内部一日不安定,国权也一日不得以伸张。因此,福泽的策略是及早开设国会,以消除自由民权运动的思想根源。福泽认为开设国会的首要目的是“改变政体,以多数人为政府的基础”(12),而不是改变具体政务。但福泽的开设国会“以多数人为政府的基础”,并非要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政权基础,而是日本新兴的地主资产阶级为基础的,“官”是旧有的藩阀官僚,“民”是新兴的地主资产阶级。尽管如此,先前提倡自由民主的福泽谕吉已经失去了其资产阶级自由斗士的蓬勃和锐气。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福泽“官民调和”论中隐含着的积极因素,那就是他积极批判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着的官尊民卑的固疾。福泽曾经在1884年“华族令”颁布之后,对其大加鞭挞,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剧官尊民卑。他愤然道:“维新之初,口念四民平等??仅过十多年,就涂上大名公卿之古色,实在不可思议。”(13)由此看来,福泽提出“官民调和”论,在某种意义上也有批判官尊民卑的意味。

综观福泽谕吉的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泽从早期追求和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自由主义的坚定不移到逐渐转向后期主张国权,提倡“官民调和”论的妥协动摇的这么一个过程。从中可以总结出“勇敢进取又进而不勇”(14)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福泽谕吉两面性。

二、 外 交 思 想

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是其整个庞大思想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部分,体现着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与整个时代的轨迹相应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一条直线的沿革,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变化发展着取舍。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对近代日本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的影响极大。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之间,日本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基本上反映着对福泽谕的外交思想的取舍和贯彻。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民族独立和民族扩张为主体的民族主义指导下的对亚洲扩张的两种战略意图,即“东洋政略”和“脱亚”战略。

1868年戊辰战争结束后,讨幕派推翻了腐朽的幕府建立起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

政权,开始了维新运动。但日本仍然很羸弱,面临着西方殖民者的强大压力,幕府缔结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束缚着日本的独立的发展。德川幕府统治期间的五道锁国令使日本人民缺乏必要的国家观,了然不知世界大势。福泽指出国民是处于一种“对于外国交际,不知内外权利是否平均,不知自己是否蒙受耻辱,不知厉害得失,恬然视之他国之事”(15)的状态。为此,福泽谕吉写了《劝学篇》、《文明论概论》以及《通俗国权论》这些具有浓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著作,在日本国民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震撼。

福泽谕吉在《劝学篇》开首写道:“天不生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人”,宣传他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同时他也把这句话贯彻到他的外交思想中,他认为国际外交上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国民是由人组成的。日本国是由日本人组成,英国是由英国人组成。日本人和英国人都是天地间的人,没有道理互相妨害对方的权力。”(16)因此,国家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而西方列强强加于日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应当予以废除,而不应当根据国家之间的贫富强弱来划分权利的。《劝学篇》中还提出了“一身独立才能一国独立”的命题,强调国民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培养独立的情绪,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而把个人独立作为实现此目的的前提”。(17)福泽还指出,日本要最终独立,必须移植和学习西方的文明,扫除封建陋习弊端,这样才能立于西方各国。

福泽在民族独立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宣传民族平等,号召争取日本的独立。可是,福泽这种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在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初见成效,国力强盛之后,便发展成为极端的思想畸形。19世纪80年代初,福泽在其两篇文章《时事小言》和《东洋政略到底如何》中首次提出了所谓的“东洋政略”的外交思想的雏形。这一战略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日本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情况下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排他性的地区势力范围。福泽谕吉在《时事小言》、《东洋政略到底如何》中全面阐述了日本在东亚的地位,日本与东亚各国以及西方列强与东亚各国的关系后,指出“东洋政略”的可能性。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地区虽然已遭到西方列强的侵蚀,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但基本上尚处于相对独立的状况。福泽在日本国力日趋强盛的情况下,把目光从国内转向国外,而东亚作为日本的邻近地区,自然最受福泽关注,其中福泽最为重视的是邻近的朝鲜和中国。他露骨地说:“保护亚细亚东方是我国的责任。”

福泽认为东亚地区尤其是朝鲜与中国是日本民族独立和安全防卫以及未来日本国发展的重要屏障。福泽要求把日本民族独立和安全防卫的屏障扩张至朝鲜和东亚大陆,企图在东亚地区建立其独立和安全的防火墙。福泽认为东亚各国对于日本来说利益的主权,决不可置东亚邻国于西方列强的控制之下。但他也承认这样做“并非真正有爱于邻居”(18),而是害怕西方列强对东亚邻国的侵略会影响到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安全。福泽这种要把东亚地区纳入其安全屏障的做法是19世纪后半期一直到现在日本政府毫无道理地在亚洲勾画其所谓的“利益线”的做法的理论根据,也是他的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延续。

在阐明了东亚地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这一认识之后,福泽提出了日本一定要在东亚地区确立其独占的地位。但此时他提出独占东亚的思想,还是其民族独立这一思想的极端化而已。福泽独占东亚的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排除列强侵略亚洲;二是日本支配东亚地区。这一点颇似美国在建国后不久提出的“门罗主义”。对于第一点,福泽认为一定要在“东洋波涛在未起之时平息下去”(19),从东亚把西方列强的势力给清除出去,从而在东亚制造一个有利于日本民族独立于发展的国际空间,而对于后者,福泽则认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假以武力来实现,从而在关键时刻“用武力胁迫”,或者“占领邻国土地”(20),把东亚变成日本的保护国,以此来达到其自身的独立和安全。

福泽为了使“东洋政略”的思想蒙上合理的外衣,又进行理论的创造与阐述。他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阐述东亚各国的一致性和东西方的对立。福泽认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西方列强不应染指,而日本作为亚洲的一员,理应维护亚洲的独立和安全。这样,福泽把他

的外交思想的民族独立的思想继续加以发挥,至此淋漓尽致。

由此看来,福泽谕吉的提出的“东洋政略”是其外交思想中的“民族独立”的思想的延续和极端化,其中不免搀杂着霸权主义的游魂,但总的说来只能说是其早期民族独立思想的畸形发展而已。

但福泽谕吉提出的“东洋政略”却随着事态的发展遭到各方面的阻力而屡屡受挫。这不仅是东亚各国对日本的“东洋政略”的抵制和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干扰,也由于日本自身的实力原因尚不够强大。所以,福泽在此情况下,思想开始从民族独立渐渐向民族扩张转化,而最终提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

虽然福泽谕吉从日本民族的独立提出了所谓的“东洋政略”,但这种含有霸权主义的民族独立思想损害了东亚各邻国的利益,因而遭到各国的反对。1882年7月,朝鲜爆发反日的“王午兵变”,清王朝乘机加强在在朝势力,从而排挤了日本的势力;1884年日本武力干涉朝鲜内政,结果中日双方兵戎相见,日本被击败。“东洋政略”在日本所谓的“内部”受挫,这使一心要捍卫民族独立的福泽受到极大的刺激,使他认识到要“独立”必须先伸国权,走上“国权扩张”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福泽思想的转变。而与此同时,日本在对外谈判改约的一系列活动也遭到了失败的打击,从岩仓使节团的预备谈判到寺岛宗则的收回税权谈判,再到后来的鹿鸣馆外交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这同样也使福泽认识到日本在目前还无法与西方列强角逐。19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一度紧张起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不胜而胜,达到侵略的目的。西方列强进入资本输出时代后,徐徐拉开了瓜分东亚的序幕。

在这种情况下,福泽谕吉的“ 东洋政略” 宣告破产,他必须面对新的所未能预料到的情况制定新的外交战略思想。如果一味地坚持东亚日化和排他性立场,日本的利益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于是福泽在清醒地估计了形势以后,最终选择从策略上修改了原先的“东洋政略”,提出了符合目前形势和自身实力的近期目标,对敌友选择,东西方关系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完善,在民族扩张(国权扩张)思想指导下福泽终于在1883年3月发表了其著名的《脱亚论》,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思想,标志着他最终完成了从民族独立到民族扩张的思想的转变。

福泽的“脱亚”战略与其先前的“东洋政略”在其各自的指导思想上是不同的,所以也存在着一些根本的区别。“东洋政略”有着明显的“亚细亚主义”色彩,而“脱亚”战略则以“脱亚”为旗帜;“东洋政略”要求对东亚的独立统治,“脱亚”战略则从现实出发,谋求与西方合伙瓜分东亚;“东洋政略”以西方为敌手,以东亚邻国为附庸,“脱亚”战略则以西方为盟友,以中国、朝鲜为敌人;“东洋政略”侧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论证日本和东亚邻国的共性及东西方的差别与对立,新战略侧重于从近代文明的角度阐述日本与东亚邻国的区别及与西方国家的共性。(21)

福泽谕吉提出了“脱亚”战略,同时也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一套不同与先前的“东洋政略”的理论。福泽不是像以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论述,而是从现实的角度来阐述文明的发展,大谈日本与东亚各国的差别,积极向西方列强靠拢。福泽宣称:“我日本国民虽然位于亚西亚东方,但是我国民精神已脱离了亚西亚固陋,移向西洋文明。”(22)因此,在福泽看来日本必须与东亚邻国各走一边,显示与东亚邻国的不同,仿佛不这样将造成其“外交上的障碍”(23)。福泽认为对待东亚邻国“只能按照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方法”(24),这表明福泽的“脱亚”战略是以扩张为其基本目标的。

对于福泽谕吉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外交思想,我们不能以进步或者倒退的观点来看,它反映了福泽在不同时期思想的取舍。以民族独立为思想基础的“亚细亚主义”和以国权扩张为指导的“脱亚”思想两者之间是有机的统一。国权扩张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达到以民族独立为中心的亚细亚主义,尽管这里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端化的畸形的思想。

篇二:张之洞与福泽渝吉的劝学对比分析

张之洞的《劝学》与福泽渝吉的《劝学》

之比较

摘 要 十九世纪的中后期,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两篇为《劝学篇》的文章.在日中两国都起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来分析两篇文章对各自国家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 张之洞 福泽渝吉 劝学 变迁 现代化

如何通过向西方学习从而使国家走向富强,这是19世纪中、日两国人民和政府的共同追求,在张之洞《劝学篇》与福泽谕吉《劝学篇》中就体现了这种思想。两篇《劝学篇》对西学的主张是不相同的,张之洞的《劝学篇》主张“中体西用”,试图立足传统价值观的同时学习西方技术层面的东西,通过有限的变革实现强国梦。而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主张全盘西化。不仅从技术层面,更强调从制度和文化等价值层面学习西方。正是这种两种不同的主张在两国国内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最终,晚清日渐没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日本的明治政府却借机走向富国强民之路。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国情,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以比较两篇文章对了解晚清的衰败和日本堀起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研究分析两篇文章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影响有重大意义。

一、时代背景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开始掠夺瓜分世界市场,竞相建立各自的殖民地。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处在封建统治下,并且存在一定的闭关锁国状态。不同的是,清王朝最初在荷兰的坚船利炮下被迫通商后,不但没反省,没睁眼看世界,还以天朝自居,变得更加的封闭,彻底的闭上了眼。而日本在看到他们历来依附的中国在被迫和荷兰通商后,上层人士就开始学习兰语,研习荷兰的工业。当美国于1853年率领四首战舰压境时,日本人没有抵抗而是以一种欢迎的态度接受了美国的要求,日本人在美国带来的工业成果中看到了世界彼岸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内农民闹起义,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所以,部分有志之士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张之洞是代表人物之一。日本的福泽渝吉曾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复兴东亚,不如脱离行伍,而与西洋各国共进退”,这说明日本要改以中国为师变以西洋各国即资本主义国家为师。日本天皇实行改革维新,开始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二、两者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影响

张之洞的《劝学》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古典儒家价值观为内在根本,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为表。

对于农业,“向多朴拙,其于地学化学制造利用素未通晓1”张之洞认为近代中国农业落后的根源在于技术的落后,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因此,他提出改变耕作之法,讲求农业技术,用科技兴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要有专门的农学1 张之洞《劝学.外篇》

人才。张之洞在改良农业的实践中深感中国农学之不精和农学专门人才的缺乏,于是他广设学堂,以求培养农学专用人才。“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欲尽地利,必自讲化学开始,养土膏,辨谷种,储肥料,留水泽,引阳光,无一不需要化学”。他在实践中也极其重视科技的作用,积极倡导引进机器设备,采用近代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机器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工商业方面,“与西人合本开采,本息按股匀分,但西本止可十止三四,不得过半,尤为简易无弊。”这里他提出了现代经营生产的股份制模式,并且强调国有资本的控股权。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开展的学习西方技术的活动,曾一度掀起民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浪潮.当然,由于它的重大影响,中国国民在以后寻求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死死抱着“中体”的思想不肯放手,就使得中国长期摆脱不了封建制度基础的小农心理。

那么,为什么张之洞们没有引领清王朝走向复兴,反而被殖民程度越来越深呢?回观历史,张之洞的诸多工农商方面的发展建议,仍是中国近现代一直倡道的问题,其观点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望民富国强的要求。虽然绝大部分学者的主流 观点认为其失败的根本就是没有抛弃“中体”即封建制度。但从当时的时代来看,中体西用是向西方学当时最有可行性。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社会里吸纳若干新文化,如果没有折中的学习西方的方法,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当时顽固派势力极大,“动以不谈洋务为高,有讲术西学者,则斥之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2。洋务派为了能在中国顺利办洋务,打出“中体西用”旗帜,宣称他们引进西学并非要改变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东西,而是洋为中用,强调中学为体,这样就堵住了顽固派以夷变夏的攻击,使西学得以在中国落户。如果当时清王朝统治者放手让洋务派搞,中国又将走向何方,然而历史不可假设。

福泽渝吉的《劝学》强调不仅从技术层面向西方学习,更强调从制度和文化等价值层面学习西方,主张对日本进行全盘式变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沿着资本主义的道路越发展越快。同时,日本民族也在福泽渝吉的影响中变得蠢蠢欲动,军国主义如野草般疯狂滋生。日本对临近的中国态度,有敬畏变为蔑视,再变为其扩张侵略的目标。日本的殖民侵略行为,使得中国发展道路更加崎岖。 洋葱头3式的日本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但民众对上层的改革也并不是全盘接受。日本政府的拿来主义,是的改革过于激进,特别是文明开化的推行,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的矛盾激化,同时社会的不公平也加紧了国内矛盾。日本政府也从新思考了发展的方式。

二、思考总结

看待两者,得用通史观来看待,都极力主张从各方面论述向西方学习,都想让国家强胜起来。今天看两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不可弃的。“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一个国家的文化制度才是根本,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张之洞强调“中体为本,西学为用”并不过,维护者中国的文化传统,其行为本身也体现着儒家文化的内收性,中庸性。其渐进式的发展主张,仍对当前改革有重大影响。从某种程度讲,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就称不上是一个民族。

而日本在不断的“拜师”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具有吸纳性,外向性。所以日本很快的转移学习目标,并不断的审视着世界,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至2

3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第一卷) 汤重南,《中国日本史》

今日本人民的终身学习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不同道路,其根本还是两国的文化性不同。

参考资料

[1]陈旭麓的《论中体西用》,《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

[2]陈国虎《浅析张之洞的近代农业发展思想(3)》,清颍史学社.2009年

[3]张之洞:《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篇三:劝学篇

劝学篇

编辑:邱联才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不经三冬寒沏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4、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当人们回首往事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

碌无为感到而羞愧。我们应当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

7、少年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8、三人行,必有我师。

9、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1、书到用时方恨少。

12、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

从不自满开始。

1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4、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泉水,丰富的知识靠点滴积累。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1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18、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

19、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

20、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1、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

2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3、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

2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25、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6、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

2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

28、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

29、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

30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

31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

32 、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

33 、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

34、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 35 、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6 、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37 、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

光 。

38、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39、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

40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

41 、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42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

43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

44、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 45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

46、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

47 、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

48、?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

49、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

50、?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

51、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

52、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

53、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

54 、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

55、你有一天将遭遇到的灾难是你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 。 56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

57、 心灵的致命的仇敌,乃是时间的腐蚀 。

58、?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

59、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

60 、 铭刻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

61、 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 。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

62 、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63、?生命中的时光,没有一分一秒是可工我们丧失的 。

64、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

65、 无论谁都无法把时间和潮汐束缚

66、?下苦功,抓今天。

6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6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9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70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71、 剌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7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3、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74、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7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

76、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7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8 、 如此春来春去,白了人头。

7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0、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81 、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82、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83 、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84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8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86 、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87、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88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89、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9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1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2、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福泽谕吉劝学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4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5 16:11 , Processed in 8.4257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