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回复: 0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论城市公共管理模式与方式的创新

魏文翠

(甘肃白银730500)

提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转变理念,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扩大公民的知情权,调整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建立和完善基本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城市;公共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式

城市公共管理是指主要由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公共产品的活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城市中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地震、洪灾等突发性事件频发,城市公共管理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加强城市公共管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职能“越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集公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一体,否定企业经营自主权,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活动失去应有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实质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确立过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即政府把经营权还给企业,自己主要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实证明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我国城市公共管理来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就了与这种体制相适应的利益集团,由于利益的原因,总是习惯于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权力的减少甚至丧失,意味着掌握权力时拥有的租金的丧失,意味着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重新学习的痛苦过程。无论哪一方面的变革都会使其既得利益减少,成本增加。因而总是倾向于加强或维持原有的管理模式,使传统的城市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客观上存在着强大的阻力,管理方式的转变显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政府的“越位”行为还会造成另一种后果:如果政府在经营领域过多地插手,必然引发城市公共管理的“缺位”,在公共管理领域必然会缺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管收费不管治理,担心加强治理会影响地方税费收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精神文明建设倒退,足以从反面证明城市经营导致政府职能“越位”产生的弊端。 ⑵⑴

(二)城市建设规模失控 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资金短缺和建设任务繁重,是政府管理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倡城市经营多半是想突破财政收支的约束,利用政府信用负债开发,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应当承认,在经营领域完全依靠自身积累扩大规模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负债经营是经营者抢抓机遇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建设以经营方式大举负债,其可行性值得探讨。因为城市公共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城市建设形成的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很难以经营方式回收资金。即使设法回收,周期也很长。其次,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普遍有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偏好。虽然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但银行受其控制,考虑到政府的权力和信用,银行很少会限制政府借贷。由此极易推动城市建设负债经营超出适度范围,引发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建设债务无法按时归还(不少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是在城市经营中接连推出的)。表面上看,是银行经营不善导致不良资产增多,实质是政府主导信贷经营,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造成的。如果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建设企业垫付资金就会被长期套牢。与此同时,上游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也难于收回款项,由此产生债务连锁反应,大批企业可能被拖垮。因此,在政府作用较强的条件下必须谨慎对待城市经营,这是防止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预防债务危机,降低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中政府官员的能力不足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城市政府管理模式未能进行及时和全面地转变。究其原因,除了诸多客观因素外,在主观上还受到政府自身能力不足的制约。城市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价值分配的过程,要求综合平衡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这就对城市政府人员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看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诸如失业、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政府的政策能力的虚弱。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对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不完全,无法深刻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及其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提出的挑战,仍然因循过去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及管理模式。尽管城市政府有时也会意识到转变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对于转变什么、怎样转变及具体的操作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管理模式的切实转变。

二、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公民知情权 由于我国城市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城市社会网络的普及以及迅速涌起的各种利益群体,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城市社会。在社会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城市里,城市政府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必须处处以城市内部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城市公共事务的处理与城市公共问题的解决为重心,推动城市整体福利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从城市动态发展的角度,随时关注社会的变迁带给城市的种种改变,顺应潮流,做出适时的调整,以保证城市在未来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需要具备长久的战略眼光,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中,适应当前公共管理变革的趋势,不断提供城市公民参与执政的空间,增强城市的民主氛围。目前迫切而又可行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与此直接相关的公民知情权。目前我国行政部门的透明度很低。据估计,有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其中又有80%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一些地方出现问题尤其是重大事故总是“捂盖子”,对上汇报总是“报喜不报忧”,对下则“私吞”政策和法规的现象,根本在于信息不透明,使得原本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沟通中介,成为欺上瞒下的信息阻塞者。故而城市管理及公共治理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透明度。“非典”危机使中国政府信息公布方式受到严峻挑战,造成极大的社会混乱。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及管理者的形象,而且加大了应对危机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近年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发言人制度,建立电子政府等,具有明显的成效。

(二)转换城市治理结构,转变城市政府职能从公共管理的职能来看,公共管理不仅包括了对自身行政组织内部的管理,同时还将管理的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政府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到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公共管理的对象“外化”必然要求政府的职能作出新的定位,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再注重对具体过程的管理,而要注重发挥政府宏观决策的作用。使政府对整个经济、文化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催化作用,政府是城市发展的“掌舵人”而不是“划桨人”。城市政府应集中精力做好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把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的机构去做。

三、完善体系建设,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⑶

(一)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系统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个系统出了故障必然打乱城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因暴雨多次引起交通大拥堵,表明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这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一定要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更加重视埋在地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预测和管理。同时要注重管理体系的理顺和管理办法的健全。上海将供水、排水、河道、桥梁、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管理等六个行业管理法规一起“打包”修订,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系统化的层面上加以把握,将城市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值得我们借鉴;广州和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对我们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体系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核心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指政府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旨在为社会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三)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城市公共管理的基础环节是社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也是社区,这就决定了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落脚点必然在社区。社区在城市中的这种特殊位置,又使社区组织在调节各方利益关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节点”地位。只有努力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满足居民的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才能承接城市公共服务,造福社区居民。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更需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事”和“政社”分开,坚持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把街道本不应该承担的各项带有行政审批和执法的职能,经梳理后归位于政府,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构建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同时,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归位,把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社会事务归还给社会,逐步交由社区自⑸⑷

治组织和社团组织承担,实现党和政府及群众自治组织对社区的有序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⑵: 吴琳,论新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历史嬗变[J],学习与实践,2009.11

⑶: 申钧 薛凯,“不法行政”十大怪现状[J],半月谈,2005.03.09

⑷: 李晓东, 建立和健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J],中国政务信息网,2007.5.19 ⑸: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M ],国发〔2006〕14号

篇二:浅析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

城市安全是典型的公共安全,它是以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害为目的。本文介绍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通过风险评价,提出了安全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从而为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重大危险源;城市规划;风险评价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现状 ....................................................................................... 1

1.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 2

1.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城市当中的工业危险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城市自然灾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城市社会灾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 ............................................................................................. 2

1.4.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2

1.4.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 ............................................................................. 2

1.4.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 3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4

2.1 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规划分类 ..................................................................... 4

2.2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原则 ......................................................................... 4

2.3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前期准备 ............................................................................. 5

2.3.1 城市现状调查 ..................................................................................................... 5

2.3.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5

2.4 城市工业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 ............................................................................. 6

2.4.1 风险理论 ............................................................................................................. 6

2.4.2 风险辨识 ............................................................................................................. 6

2.4.3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原则 ............................................................................... 7

2.4.4 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8

3.1 风险控制的含义 ............................................................................................................. 8

3.2 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 ..................................................................................................... 8

3.2.1 风险避免 ............................................................................................................. 8

3.2.2 损失控制 ............................................................................................................. 8

3.3风险控制措施方案 ....................................................................................................... 9

3.3.1 消除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 9

3.3.2 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 9

3.3.3 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标准的风险控制措

施..................................................................................................................................... 1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绪论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如美国、日本等飓风、地震频繁的国家,城市安全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早,并且都已用于城市管理中,从孤立地建设抗震、防洪、消防等单项系统向综合化发展,从抗灾救灾转向防灾,建立了以“ 防”为主、抗救结合的安全防灾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西方主要国家的公共安全理论较为完善和成 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紧急事态管理的周期理论,该理论也称之为四个阶段理论,它将整个公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分为减除( mitigation) 、 准备( preparedness) 、 应对( response) 和恢复( recovery)。目前,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受科技部委托,南 开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于2 0 0 4年共同完成了“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城市公共安 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 0 0 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通州新城规划》 ( 2 0 0 5~ 2 0 2 0 ) 首次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研究用于城市规划实践中。2 0 0 6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公共安全规划》 ,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中,也已经明确了要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列入规划研究范畴。2 0 0 6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城市安全问题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 ) 强调了“综合防灾”的思想 ;2 ) 提出了“公共安全”的概念。2 0 0 8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进行了确定和保护。

1.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公麸安全规划的对象是城市灾害系统。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任务在于使城市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并重,维持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依据风险理论、系统理论和灾害学原理等。

(4)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5)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状态的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1.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

1.3.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应当注重预防为主,否则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作用应当是预防或减轻城市灾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制定规划、实施宏观调控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必须将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案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的行动预案,为了便于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目标、指标、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1.3.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用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篇三:《城市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城市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说明:林教授15日回家后就加班整理出了大量的参考题目,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对待,集中精力完成论文。选题仅供参考,同学们选题完成后还必须消化课本知识并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以确定论文的框架)

一、 城市战略管理

1. 支撑泉州中心城市地位的城市功能体系

2. 构建与泉州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大城市框架(空间结构)

3. 泉州的历史机遇与战略抉择

4. 泉州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5. 泉州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与效益分析

6. 泉州与周边城市的战略合作模式创新

二、 城市建设管理

1. 泉州新市中心开发模式探讨

(与青岛、贵阳等城市比较)

2. 新城区建设中多方共赢机制的构建

3. 泉州湾区域的开发模式探讨

(借鉴天津、厦门经验)

4. 泉州建设大型港口城市的途径

------构建港口、工业区与新市区的良性互动机制

5. 泉州旧城区保护与开发的特殊模式

______与苏州、杭州比较

6. 大学与高科技园区的共生结构及其在泉州的发展途径

7. 城市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政策设计

______大连、厦门的经验对泉州的启示

8. 宜居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政策

9. 围头湾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10. 湄州湾南岸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三、 城市经济管理

1. 泉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______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与强化产业集聚效益的一致性

2. 泉州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3. 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4. 提升泉州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举措

5. 泉州旅游产业集群化的途径

6. 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_______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伙伴关系

7. 城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协同变革

______以泉州为例

四、 城市文化管理

1. 城市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______新泉州人的品格塑造

2.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化的政策环境

3. 泉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与政策导向

4. 文化旅游节的多重效益及策划艺术

5. 泉州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6. 成功的大学城建设需要两种创新

______政府政策创新与高校管理模式创新

五、 城市社区管理

1. 城市竞争力中的社区因素

2. 城市社区政策的价值取向

3.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

______“议行分开”、专业化与民主化相结合

4.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______%b
《浅谈城市公共管理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81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23:42 , Processed in 0.2309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