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回复: 0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

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

歌鉴赏题

首先,要弄清楚诗歌中哪

些内容是虚写,哪些是实

写,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艺

术效果。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

题时的一般步骤是:

1、阐述哪是实写,写的

是什么;2、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

3、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

效果。

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归

纳: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虚实

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

在它与诗歌形象、意境、

主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

满。

例题: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

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

景“人面桃花相映红”,

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

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实景

“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

余美景,人已沓然。以虚

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美

好的回忆,那位明媚的少

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惘之情。

2.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例题: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

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九。前两句叙述,雨歇之后舟行溪

中,后两句写朋友居处的环境。从题目中“寻”可见,后两句所写景物并非即目所见,而是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住处所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这番遐想,使得这首本来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从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篇二:古诗词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测试卷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孟”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些诗的内容多为描绘美丽清新的自然田园景色,诗人常常借些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寄情山水,表达归隐之志;或以山水之秀美,反衬官场之污浊;或赋山水之景,抒离别之情;或面对大好河川,感时伤怀。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王维,字_______,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派_______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 安西》、《鸟鸣涧》等,苏轼赞为“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乙近天都”中的“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称。

B.“连山到海隅”中的“连山”是山山相连的意思。

C.“青霭入看无”中的“青霭”是青色的帐篷的意思。

D. “欲投人处宿”中的“人处”是人家、村子的意思。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远观,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

B.颔联的“回望”是“回头看”,形象地描述出诗人置身于终南山茫茫云海中的奇妙境界。本联两句可作互文理解。

C.颈联写诗人立足终南山下,极写终南山的无比辽阔。

D. “阴晴众壑殊”是以阳光的或淡或浓、或有或无来表明终南山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4.对于尾联两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写得好,如王夫之;有人认为与“通体不配”,说写得不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陶渊明自号为_______。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_______诗三大类。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前四句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虚写,实质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C.“此中有真意”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只好“忘言”了。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3.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或“看”等字,效果上有何不同?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 ①将:岂。②纪:经营。

1.我们在高中课本里曾经学过陶渊明的《_______》一文。

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咱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本诗与《_______》一文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意,对“南邻”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邻”锦里先生是个头戴“乌角巾”的乡里人。

B. “南邻”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

C. “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南邻”家少有访客

D. “江村”、“野航”、“翠竹”,表明“南邻”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

3.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

(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景、形、境”为“实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虚境”。----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①此处开始作者展开想象。②“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明词人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 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绝,所贵心之珍”。

1.“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典出于《_______》,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喻高洁的品行。

B.“谪仙”指李白,此句表达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C.“长啸亦何为”意为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句利禄而叹息。

D.“明月逐人归”有回到现实之意,写得很有情趣。

3.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请从此角度加以鉴赏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3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

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亦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何与共、海棠说。

[注释] 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四月,而梅的花期在三月。

1.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_______。

2.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 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

(二)边塞诗测试卷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内容以描绘边塞风光,以及戍边将士生活为主。由于诗人所处时期不同,诗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大相径庭:盛唐多豪迈壮丽,中晚唐直至南宋呈悲壮愤懑之态。此外,同时期的诗人,其作品的思想情感也有较大差异:或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抒发思乡离亲之恨,或流露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边塞诗的意象多为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课内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3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它们都应是_______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荒寂的原野,苍茫的海风,“独坐”在这孤零零的百尺高楼,不禁使人顿生寂寞之感。

B.“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远处传来了阵阵呜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

C.“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D.“黄沙百战穿金甲”,“穿”是磨破的意思,连铁甲都会磨穿,可见当时边境战争增多,戍边时 间漫长,战士生活艰苦。

3.比较两诗在抒情上的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什么不同?(8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题。

塞下曲

卢伦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卢纶是中唐诗人,“______________”之一。

2.说说“独立”与“千营”相呼应的作用。

3.为什么说《征人怨》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试比较分析两首诗在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之处?(80字左右)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凉州词三首(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释] ①碛: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边塞景象。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地点、时间、天气和季节。

B.“边城暮雨雁飞低”,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C.第二句想象连城地面上春天来临后初生芦苇渐渐长齐了。

篇三:高二语文试卷2006年11月湘中七校联考高二

2006年11月湘中七校联考高二

语文试卷

(制卷:黎令娥 审卷:邱畅怀)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卷三部分,请把答案都填 在答卷上,交卷时只交答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城垣. 盘桓. 永恒. 亘.古不变 B.陨.落 损.害 职员. 殒.身不恤 C.憔悴. 粉碎. 猝.然 出类拔萃. D.诟.骂 污垢. 邂逅. 落于人后.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河泮 癸未 美人迟暮 殚精竭虑 B.险隘 伶俜 青青子矜 慷慨激昂 C.沧海 衣襟 革灭殆尽 渌水荡漾 D.聆听 钟磐 偃仰啸歌 绛皓驳色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与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王厂长上任初信誓旦旦....

,可没过多久就贪污公款。 C.我家有独特的祖传偏方,主治慢性胃病,不用花钱,屡试不爽....,不妨一试。 D.这个小孩见人就笑,脑满肠肥....

的样子好可爱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们告诉他,国内媒体一直报道,英国新闻界对范志毅和孙继海很感兴趣而且评价很高,英国的球迷也很欢迎他们。

B.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C.“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

D.微软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

迎的中文输入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B.他读过《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等。 C.各行各业都能出“状元”、出“英雄”。

D.人民代表要政府办的事,事情政府一定去办;人民代表不赞成的事,政府一定不办。 6、“到跟前我才看清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这句话是从下面文字中抽出的。它的正确位置是:

①从小路弯处闪出一个人来。②个头不高,戴着一顶显得很大的竹斗笠,披着一架显得很宽绰的蓑衣,肩上一根竹扁担,挑了足有五六十个竹粪箕,高挽着的裤腿下露着一双赤脚,穿着双草鞋。③脸清瘦,略显得突起的颧骨肌上浮着黑红色,细眯的眼睛露着喜气。④两个黑黑的脚杆不粗,但两脚的脚趾却展得很阔,象两个铁锨头。A.在①②之间 B.在②③句之间 C.在③④句之间 D.在④之后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8题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7、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8、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 A.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C.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D.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二、现代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技术的“报复效应”

人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超级虫”,却拿不

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他们! 事实上泰讷对“报复效应”产生兴趣,正是从他10年前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观察开始的。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今天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信息,整洁的“无纸办公室”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悖论而不是现实。

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高深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尽管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普及,它到底将人们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呢?泰讷认为计算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人们正与计算机处于热恋之中,然而统计资料却显示,计算机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甚小,在服务行业尤其如此。 尽管这样,电脑技术的鼓吹者们仍坚持说,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的重要变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哈默说,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他的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 根据泰讷的推理,技术上的每一次努力都旨在提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灭火技术如此发达,然而试图扑灭所有火灾的如火如荼的灭火行动,最终会引发大规模的、无法控制的火灾。自发的定期燃烧的山火本来会在不伤害较大树木的情况下烧掉下层灌木,但是由于稍有火情就被及时扑灭,现在的森林中塞满了下层灌木和小树,一遇火灾就会燃成熊熊的火海,将所有的树木都毁灭殆尽,只留下一片焦土。美国东南部地区引进野葛以保护土壤,现在野葛却遍地蔓延成了农民的心腹之患,用泰讷的话说,“它足以湮没所有静止的东西,如停驶的汽车,转入岔道的火车??甚至(按照当地人的传说)神态不清的醉汉。” 9、“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这句话要说明的意思是( )

A.环境保护主义者所说的符合保护主义的“无纸时代”只是一句空话。 B.物以稀为贵,供小于求,物价就会上涨,纸当然不例外。 C.计算机的普及不但没有形成“无纸时代”,反而耗费更多的纸张,从而使纸价上涨。 D.由于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纸张。 10、“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一句中“隐喻”,实际是指( ) A.计算机的普及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 B.大量计算机耗费了很多纸张。 C.“无纸时代”至少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D.难以理解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11、“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B.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C.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重要

变化。

D.技术上的努力虽能解决现实问题,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从长远看是不利的。

12、选出不符合本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 )

A.泰讷认为技术并未给人类带来福祉,其结果往往与人们当初的愿望大相径庭。 B.哈默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改造,文章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C.文末先说湮没静止的东西,后说可湮没“转入岔道的火车”和“神态不清的醉汉”等“活物”,是为了强调野葛蔓延之势的凶险。

D.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抗菌素、计算机、防火技术的发明就是明证。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

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贮:所学的知识 B.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累:多次 C.居易面.

论,辞情切至面:在面前

D.所著.

歌诗数十百篇 著:著名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深无益于.圣朝 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B.由是多见.

听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盖.

酬陛下特力拔擢耳 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 15、下列句子都表现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组是( )

①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②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③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④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⑤ 由是多见听纳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深得顾况的赏识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顾况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比得上

他了。

B.白居易因为与河南的元稹交好,所以就向皇上进谏,说元稹无罪。

C.白居易的诗歌,善于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

的人都很赞赏他,就连皇帝也非常的赏识他。

D.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卓著,代表了唐代讽喻诗派的风格特点,而且在朝

为官能以国家社稷为重,言人所未言,值得敬佩。

第Ⅱ卷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题3分) (1)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2)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赏析(6分,每题3分)

凉州词三首(其一)

张籍①

边城暮雨雁飞底,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②。

注:①张籍,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②安西,即安西都护府,位于丝绸之路上,在唐德宗时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被阻隔。

(1)第一二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方法?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景物有什么妙处?(3分) (2)“应驮白练到安西”一“应”字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9、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塞上长城空自许, 。 ,千载谁堪伯仲间。

五、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17分)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2)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祥,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4)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5)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7)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8)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9)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10)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11)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12)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13)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14)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15)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16)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注]流中:地名。

(选自2003年第4期《中华活页文选》,选入时有改动)

20、 本文第(3)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21、 在第(5)段中,为什么作者写到“这异乡的美景”“扯出”“我”“淡淡的乡愁”?(4分)

答:

22、 本文第(13)段说“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从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类流浪有何区别?(5分)

答: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开篇点出河流和人类流浪的相似和不同,蕴藉含蓄;接下来引申出流浪的相关话题;最后指出人类只有彻底摆脱物质力量的束缚,才能最终走出在流浪意识上的迷误。

B. 本文把空间上的位移造成的流浪行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感层面,并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感觉,由对水的崇敬,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C. 本文将抒情、议论寓于叙述、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确乎达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艺术境界。

D. 本文第五段说“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这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从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乡愁”。

E. 结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中的“那里”从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获得感悟和启迪,并找到了最终的精神归宿。

六、作文(60分)

24、西方有这样一则民谣:少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摔死一个将军;摔死一个将军,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马蹄铁上少了一枚钉子,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最后却成了一个帝国存亡的大事。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13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08:26 , Processed in 0.2764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