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回复: 0

毫无违和感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所谓美丑不过是偏见在作祟

所谓美丑不过是偏见在作祟

——读《审丑:万物美学》有感

“丑帅”的卷福和“土帅”的黄晓明、贾乃亮相比,到底谁更丑,谁更帅呢?一把线条流畅、制作精美的0.45英寸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和花开时有着缤纷色彩的罂粟花,如果它们最终危害了人类的生命或健康,那它们就是丑恶的吗?既然人体被歌颂为造物者的神迹、力与美的象征,那为什么人们要将袒胸露乳的行为认为是“羞耻且丑陋”的呢?

在翻开《审丑:万物美学》一书之前,这些一直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而作者、英国著名的文化评论家史蒂芬?贝利用这本煌煌巨著安慰了我,让我知道自己绝对不是一个人在胡思乱想。和绝大多数人预想的不一样,虽然有“美学”这项学科的存在,但是审美从来就不是一件科学的事情,由于时代、文化背景、种族或群体差异、不同的功能分类和评判标准等种种因素的作祟,人们对美丑的判定其实只是一种多重的认知错误,也就是偏见。换言之,所谓的美丑根本没有可量化的衡量标准。

正如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所言:“丑就在美的身旁,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伴。”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第一眼不觉得秋香美,但是在周围一众丑女的衬托之下,秋香果然显得与众不同起来。美和丑便是如此相辅相成、不能脱离对方的存在而单独存在的审美意识。试想一下,倘若某天我们都变成了如《最终幻想》里的CG人物一样,脸上连一颗雀斑都没有的完美存在,那么美和丑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美与丑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是人类社会差异化的显现,所以“审丑”比“审美”更能映射出人类意识的盲区。

海伦?凯勒曾说:“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无法用眼或手触及,而要用心灵去感受。”然而这只是作家单纯美好的愿望罢了。回到开始的问题,我们直觉上认为制作精良的物品和自然的风光景色是美的,并且把生理形态的丑(例如驼背、大块的胎记、残疾等等)所生出的厌恶排斥感归结为下意识的生理反应,所以我们会轻率地认为,视觉上的“舒服”与否就是我们用来辨别美丑的标准,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生理行为。事实果真如此吗?那我们又如何解释汤加王国以胖为美、非洲穆西族女人以塞进嘴唇里的瓦盘为美呢?

史蒂芬?贝利通过千余年来“审丑”观念的不断变化试图告诉我们的是:人类的视觉并不客观,会受到意识的干扰而出现认知偏差。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认为:“当大脑对一类事件比其他事件更加熟悉时,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类事件在世界上发生的概率更高。”这种被称为“可得性启发法”的理论证实了,我们所认为美的不过是社会中“多数派”的声音,而与之相对比的“少数派”就被认为是丑的。就像八十年代以瓜子脸和鹅蛋脸为美,而如今以锥子脸为美一样,脸型是客观不变的存在,而改变的不过是我们的意识。

曾几何时人们疯狂追捧机械化大生产的商品,而如今又开始心心念念原生态手工制品;工业革命以前人类认为险峻的山峰是丑陋危险的,但城市化的进程、污染的不断加重使我们开始审视自然的意义。这透露出人性复杂的真相:美丑的标准随着时代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探索丑的同时所渴望的是丑能得到纠正。美与丑,本身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如果谁宣称找到了一个客观科学而且通用的评价标准,我相信他只是满足了大部分人,因为众口难调。但是,那些雕塑、绘画和其他的艺术作品从古代流传至今,必然是因为后世人对该作品传达的思想产生了共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同时期对于美丑的理解有何不同?绝对的美和绝对的丑是否存在,它们是否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两部分???每一个问题的提

出,都是作者进一步的思考。在每一章开头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后,史蒂芬.贝利都会在其余的篇幅展开讨论。作为一个文化评论家,他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在他选取的海量据有冲击力的图片的进攻之下,你很难不进行思考。每当看到这些插图,我都要感慨一番自己浅薄的艺术知识,然后再用“术业有专攻”来安慰自己。

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曾经说过,“丑的愉悦?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渴望,还有对可怕糟糕之物的喜好”伦敦国立美术馆商店出售的明信片中,《丑公爵夫人》(封面图)的销量位居前列;封底的中国冠毛犬连续三年在“世界最丑犬只”大赛中获得冠军,一场场“畸形秀”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展开?当然,这种畸形秀应该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因为以现在的眼光再怎么看这都是没有尊严和人权的事情,虽然那些马戏团或畸形秀的成员不一定这么看待自己。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是上映于1932年的《畸形人》,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里,所有的畸形人都是演员们的本色出演。如果单纯的把它看做暴露丑态的猎奇向电影是有失公允的,导演更探讨了美丽的内涵,外表美丽内心肮脏,抑或是相反,哪种才是真正的丑陋畸形?有传言说许多演员拍摄完这部电影之后都受到打击纷纷自杀,其实这是谣传,他们几乎都喜欢拍电影,享受随马戏团走南闯北的生活,并借此获得丰厚的报酬。几乎所有人——除了一个多毛症女演员,而她在那里的普遍评价是“自我评价过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手段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丑”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秃顶、缺牙、断肢、兔唇等不完美都可以改进;前人畏惧且厌恶的侏儒症、多毛症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注射相应的激素来治疗。不再视身体有缺陷者为有罪之人,这是社会文明化的体现。上文中提到的电影演员们,应该是一群比较“幸运”的人,我相信其他人的命运应该和敲钟人卡西莫多或者歌剧院幽灵埃利克,有美丽的心灵和聪明的头脑,却没有一副好皮囊,即使美好触手可及也只能受尽歧视,躲在阴影里生活。和他们相比,真不知那些被遗弃的早夭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时尚界对美的理解不断变化,有时会闪现一下复古,比如T台上的麻花毛衣,或是姑娘们脚上的尖头皮鞋。但是这种时尚感越强的东西,反而越容易过时,“变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一些经典款的单品。对于日常所用之物,我喜欢的也是那些摒弃繁杂花哨外观、只保留最基本功能的物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简约主义”,从震颤派到奥奈达公社,从包豪斯到无印良品,那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设计放在今天也毫无违和感。现代社会里吃饱饭的人们开始回忆过去的田园牧歌,可他们总是有选择性的忽略了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且不说供养60亿人的“田园”该有多大,单是马匹和农家肥低下的效率就已经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对于作者引用“这时候的人们开始买自己的家具,而不再是看似更具贵族气度的继承父辈的家具”来表明美越来越廉价、丑越来越流行时,我还是不能苟同。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从祖上继承字画、摆件和家具,但所有人都应该有追求美的权利(至于他们有没有追求美的鉴赏力就仁者见仁了)。追求美的行为不应该局限在上流社会的小圈子中,让大众都能够获得的办法就是将其变得廉价易得,虽然好的设计并不廉价,也不易得。

丑是什么?如何去审?作者到最后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不是一本快餐书或者“时尚宝典”,没有“错误搭配个个评”“一百句扮丑真言”“读了它,以后的设计绝不犯错”之类的文字,这本书适合的是慢点读,边看边记录和思考,顺便再查查背景知识。时尚很大,生活更大,愿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

篇二:悲观比悲剧更可怕

悲观比悲剧更可怕!

这两天某杀子案,在网上持续发酵。加上前段时间的所谓科幻热文《XX折/叠》被美国大肆热炒和吹捧之后,关于中国的阶级问题,贫富差距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网络公司营销热文“XX蝼蛄”里赫然表述了:“这一家几口,配不上这个时代,配不上G20的烟花,配不上这个盛世。这个国家有着比贫困更可怕的绝望……”等观点。

如此煽情的笔法,立刻把国家强盛的意义全面否定了,似乎那位作者认为那个杀人犯,并没有任何问题,全都是国家的罪过。但周小平认为,那位笔者可能搞错了一点,那就是:“国家机器被设计出来,并不是为了给某一个人当保姆的和背锅侠的。”国家机器被设计出来,是为了十三亿人们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利益而服务的。对国家机器而言,国计民生往往是指宏观层面上的,而社会内部本身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不仅取决于国家机器,还更要取决于自己。

这些年来我经常在各种地方读到许多这一类的很极端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极具煽情能力,且基本都是通过几个人的悲剧(有些还是自己的问题占主因)来全面否定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一切,以散播群体性的绝望情绪。然而周小平恰恰认为: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个体的悲剧,而是群体性的悲观。

许多网络大V四处寻找一些美国乞丐被温馨照顾的画面,来对比杨某一家几口的命运。似乎得出了一切的悲剧就是由于这里是中国的结论。然而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找出无数个中国的乞丐得到布施,中国的穷人得到扶贫,中国无数学生贫困得到助学金的新闻,来对比美国因为贫困而自杀或沦为毒贩或被当街打爆头的悲惨画面。难道这就可以得出,大洋彼岸的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那里是美国的缘故吗?

当然不能。选择性的对比,个体的案例什么也证明不了。相反,美国总统竞选时双方抛出的数据表明:美国有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许多家庭极端贫困!别以为4000万人是个小数目,你要知道美国总人口才3亿而已。

如果你认为,今天周小平写这篇文章是要来黑美国的,那你就错了。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样,中国老百姓兴趣不大。就算美国人民全都是贫民,也不是中国人应该受穷的理由。不是吗?更何况还有许多美国人生活水平的确比咱们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高。

周小平之所以说这些,只不过是为了反驳那些沾着人血馒头扩散绝望情绪的网络大V:你们口中称颂的那个天堂般的美国并不存在。不仅是天堂般的美国不存在,任何一种号称如天堂般的世界都不存在。

人们生活在有压力的社会中,难免偶尔会幻想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幻想偶尔有之倒也无妨,但如果你沉迷其中,就会被消磨掉意志,并开始寄希望于乌托邦。所以在幻想家的笔下古有“桃花源”,今有“美利坚”。但事实上古代的那个“桃花源”和今天网络大V嘴里所吹嘘的“美利坚”从来也没有真正存在过。你把《XX折/叠》那篇文章,里面的北京改成纽约,把老刀改成Tonny,也毫无违和感。世界本就是一样的残酷而壮丽。

如果你问我:“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美好还是黑暗?它充满希望还

是绝望?”那么周小平回答你:“它是复杂的。它既美好又黑暗,它既充满希望又包含绝望。就像每一天都会有黑夜和白昼轮替。”

是的,

谁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是绝对公平的?

谁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把你捧在手心?

谁告诉你想要的一切都无须经历付出?

是谁告诉你脱离贫困的路上没有痛苦?

的确,周小平向来都更喜欢赞美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知道它有其黑暗的一面。但那又如何?你作为一个人,终归是有自己的选择的。就像每一个城市,即有花园,也有垃圾堆。你可以选择躺在垃圾堆里,也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拼搏往花园的方向迈进。城市是垃圾堆还是花园?城市就是城市,它既有花园也有垃圾堆。

北京的确存在折/叠,但北京也充满机会。这里有无数青年失望离去,也有无数青年在这里功成名就。那么北京是绝望还是希望?是折/叠还是舒展? 抱歉,它既饱含绝望也充满希望。它有折/叠,也有舒展。

某杀子案,是怪社会还是怪自己? 她所在的乡村到底是有没有希望?是否只有比贫困更可怕的绝望?抱歉,这既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她自己的责任。在她所生活的那种乡村里,既有绝望也有希望。在记者的采访中我看到,即便在相邻的村庄,很多人家庭情况都和她家差不多,甚至有更困难的。但那些人都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杀子,更没有自尽。他们依然在为生活努力奔波和奋斗。

所以关于那起案件我听过最客观的一段话是:“我同情她家的贫穷,但我不会原谅她的狠心。我也是一名母亲,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杀害自己的孩子,就算再痛苦再绝望我宁愿自己死,也不可能去伤害孩子,而这个世界上其他同样穷的人也没有像她这样做。所以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起孤立的案件,并不具备普遍性。穷和绝望,并不是挥 刀向孩子的理由。”

如果你说他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命运,那么周小平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认识好几个北京做程序的高级工程师,都是从家里一贫如洗的农村出来的,大学学费都是通过助学贷款完成。但你在刷微博的时候,人家在看书。你在喷社会的时候,人家也在看书。你在抱怨的时候,人家在加班写代码。十年后,你成为了盛世蝼蛄,而他们成为了盛世骄子。我所认识的这几个努力奋斗的高级工程师,有一个已是亿万家产,其他的也有着百万的年薪,在北京过上了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

是的,这时代既产蝼蛄,也产骄子。

命运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和积累。这期间如果你任何时候选择了放弃或者妥协,那么你就不可能成功。而这就是为什么我周小平总是选择传播正能量的原

因。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希望,唯一不能感染的就是绝望。

如果你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不去苦读书,反而在课堂上不听讲。如果你在本身都还没有赚钱手段时,19岁就结婚生娃,还超生好几个。那么我相信你的生活也会过得无比悲惨甚至毫无希望,但你本可以活得很有希望啊!国家给了你这和平安宁的环境,剩下的要靠你自己去经营和奋斗才行。

是的,少年。抱歉,国家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如果你现在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总在高声质问和抱怨国家机器到底为你做了什么的话,那么周小平请你去读读历史,看看当国家机器衰败时,这片土地会变成什么样。那是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接踵而至,是学子们只能在炮火和随时都有可能被轰炸的校舍里读书,是人均寿命不到35岁,是中国人会被当成动物驱赶到实验室里用作病菌、活体冷冻、高温高压、活体无麻醉解剖实验的年代。

今天国家发射量子卫星,造航母,列装歼20,要探测火星,要建强子对撞机,开G20峰会,搞一带一路,建设了北斗和高铁网络。这些工程和盛世繁华的意义就在于:保护你!

是的,少年,国家在保护你。通过这些看似与你无关的国之重器来保护着你。给你这个没有战争没有灾祸的人间,给你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你应该感到庆幸。但周小平同时也要告诉你,这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时代。它依然存在个体悲剧、环境污染、阶级对立、贫富差距、贪官污吏、甚至是违法乱纪。但少年,请你记住,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真实存在的国家和社会中,相当美好的一种状态了。

只有彻底的懦夫和无能之辈,才会一个劲地干嚎:“请尊重我们!”“请照顾我们!”,请同情我们!” 然而喊过之后,徒增笑耳。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而那些真正的强大者和勇者,则会沉默地低头努力奋斗,直到创造出自己所想要的一切。只有即便那些身处最黑暗的洞穴时,依然坚定地相信前方能找到光明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王者。

这世界从不亏待勇敢而努力的人,但它更会无情地淘汰那些不遵守生存法则的人。

杨某的贫穷值得同情,但杀害孩子的行为绝对不能因为贫穷就被谅解。而国产航母、隐身战机、量子通讯、国之重器和G20等盛世烟花的意义也绝非与杨某一家悲剧发生的意义相对立。反而正因为如此,这些国之重器和盛世烟花就应该燃放得更灿烂才对。因为如果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没有这些,那也许就不是她这一家几口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而是全中国好几亿人的家庭都会面临比这更可怕得多的悲剧了。

而只有当这些国之重器和盛世烟花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灿烂以后,这样的悲剧基数才会真正呈现出数量级的减少和下跌。

是的 ,少年。国家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矛盾而包容,冷酷而温馨,黑暗而美丽。就像一个绝世美女,但她的肌肤依然不可避免地充满病菌一样。我们要如何看到这个世界?是恭顺地走进那片黑暗,成为盛世下的蝼蛄一只。还是像个真正坚强的人一样,在看懂了世界的残酷和黑暗面之后依然敢于向着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光明面去奋斗和努力,最后成为盛世骄子。

你怎样这时代便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比个体悲剧更可怕的是群体性悲观,你千万不能向悲观臣服。生活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因此无论它有怎样的风浪,你都要成为一个骄傲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焦虑的人。

篇三: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去伤害

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

十二月的夜晚,寒风和夜色融合在一起,这个城市的霓虹灯那么好看,如夜空的点点繁星。我一手推开窗子,看着外边萧瑟的行人道上,稀稀疏疏的路人走过,寒风将人的温度剥夺,只剩下落荒而逃。关上窗子重新坐回电脑旁,入夜之后,工作的清闲已经让我起了些睡意,鼠标滑向QQ列表里搜寻着在线的朋友,无意点开程怡的资料,看着上面的签名档写着:长相知,不相疑。我有一个癖好,便是喜欢用文字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或者是有故事的人。程怡在我的认知里,一直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和我是不一样的。我犹豫许久却迟迟不敢下笔,害怕不小心伤了彼此的感情。我问她:“如果让你现在写一篇稿子,你会写什么题材?”窗口那端静默了一会,然后回答我:“我啊,大概是唏嘘一下青春,把那些好的坏的;有的没得;爱的恨的事情都写进去”。我回了个鄙视的表情,毫不留情的说出真相:你连青春的尾巴都抓不住了,还来感叹青春这一招?

她大笑,然后便转移话题继续聊天。

程怡今年22岁了,我和她是从11年在网上认识的,第一次说话在某个Q群里闲扯,她喜欢装成汉子来调戏女孩,我一贯大大咧咧,或许是她从不在我面前隐瞒,倒都明白她其实是个女生,无聊时候的调侃让两人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相谈甚欢,之后将对方引以为知己,便从二次元的生活开始混入了三次元的生活。第一次看到照片时,真以为自己对性别判断错误,照片上的人留着利索的短发,颈间带着一条当时流行的非主流项链,偏着头一副极其傲然的表情对着镜头,便留下了这张照片。而后见到她本人惊讶不已,站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长发女子,一张小脸庞上有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对外貌形容有些词穷的我,只知道这是个美丽的姑娘。随后两人见面吃饭,一切仿佛就是那么自然而来,毫无违和感。最初她给我的几个印象:第一,程怡是个温柔的女子,她会温柔的笑,会温柔的跟我说话。然后便是程怡是个好姑娘,她会真挚的看着我,听着我倾诉我的难过,她会温声细语的安慰。再有就是程怡是个会生活的姑娘,她温柔的对待身边出现的每个人,不随便跟人生气,不会咋咋呼呼,她的个性跟我如此不一样,偏成了朋友。

我以为她是一个温暖的姑娘,好比那冬日里的阳光,能照耀那些阴暗处,带来严冬里难得的温暖。我以为她是一株木棉树,不攀附大树的同时还能替身边的小草遮风挡雨。然而我想最初的我便是错了,这个姑娘其实是阴暗处生长着的一处藤蔓,一种带刺的藤蔓,在没有阳光的照耀下坚强的向上生长,而藤蔓上的刺亦然跟着生长,却不知是保护了自己还是伤害了自己。她用一种他人看不懂的生活方式,既冰冷又偏执的走过她最美好的时光。

程怡对所有人都很友善,她对很多人都肆意调笑,她一直都是那么温柔处理着生活的各类问题。时至今日我才明白这些不过是一个幌子。我以为的亲近其实是一种疏离,排斥着每个靠近她生活的人;我以为的温柔其实是一层隔阂,隔开的是她的心和我们这个世界。以前却是不明白,现在似乎有些了然。

程怡说:“我住着自己租的房子,下班了也没其他的活动,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视,看看小说,其实很无聊。“

“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合租或是住公司呢?我反问道。

她笑着回答我:“因为我不习惯跟人太近距离的相处啊,我不喜欢跟别人共用一个地方,在小小的一个空间里是那么的拥挤,那么的没有隐私,所以宁愿自己一个人这样无聊。” 程怡说:“我喜欢看鬼片,喜欢开着聊天的窗口然后遮住视频的窗口看鬼片,这样我就不会害怕了。”我边笑话她有贼心没贼胆边陪着她说说笑笑,好让她可以忘记她在看恐怖片。

程怡说:“你知道么?我的喜欢和别人的不大一样。我喜欢的其实是女孩。”

程怡说:“你知道么,我不喜欢男生,我受不了男生碰我,哪怕是连手也不行!”

程怡说了很多很多,很多关于她的喜欢。当初我有些不明白,她说的这个“喜欢”其实是爱情。在我从小到大的世界观里,爱情只有一种,那便是男生喜欢女生,或者是女生喜欢男生。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其实世界上的爱情分很多种,而有些爱情似乎注定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和赞同,而程怡的爱情似乎就是这里面的一种,我从最开始的有些不能接受到后来的理解。近几年微博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我的爱情没有错,我只是爱上了一个和我同一性别的人。因为程怡,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我同情这样的爱情,因为它在满大街的异性恋中显得那么的无力和不可告人。我曾经问她:你想过以后么?想过结婚么?她回答我说:想过,可是我做不到跟一个男人去结婚,如果是这样的人生,我大不了这一辈子一个人过了。她说的如此淡然,却让人如此难过。我顿时明白过来这个我以为原本生长在阳光下的姑娘,其实将自己沉沦在了一片黑暗的世界里,一个没有一点点温度的世界,她放任她自己在那个世界生活,放任她去消磨她的精力和时间,将一颗心侵泡的冰冷冷,漠然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她的这些东西。这个美丽的姑娘告诉我,她烦的时候会吸上几支烟,心事极多的时候会去喝些小酒,她会任性的一天不吃东西,或者在意识到饥饿的时候暴饮暴食,到了晚上失眠,便会吃上一片安定药来稳定自己的睡眠。她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过着我们所谓的青春,那么反复的去折腾自己,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结果。我反对着她的这种生活方式,她依旧如此,我到最后却也知道,我改变不了她任何东西,尤其是那些已经养成很久的坏习惯,只能是任由其发展的同时,在旁边盯着点或是劝着点,试图能让她少折腾自己一点。

有段时间,我恋爱为果,在单恋和暧昧不清中苦苦挣扎,程怡作为一个旁观者,听我说了很多,最后说了一句:妹子,咱们能换个人喜欢么?后来我喜欢的男生回头, 两个人走到一起。她便不再说什么。程怡总劝着我让我好好恋爱说: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容易,有时候连找一个自己爱的人都那么难,更何况你们两还相爱着,这种缘分 来的多么不容易。我知道她想的是什么,自己却帮不到任何,唯有听着她幽幽的说着她的生活。有时候她说着说着就不说了,我想她这个时候是真的有点熬不下去了。 在外工作的女孩,生活中的苦,工作上有过的委屈和难受都不可避免,而这些对程怡来说似乎都不是最难熬的。最让人心酸的是她需要安慰的时候,需要有个人陪伴的 时候,却总是有着说不出口的无力。很多人说,上天是公平的,给你关了一扇门,便会给你开一扇窗,我在程怡身上,有时候竟是找不到上帝的一些公平,我心疼这个 女孩。心疼这个有着很多心事和秘密的姑娘,她活的小心翼翼。因着一份不一样的爱情,她无法跟平常人一样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她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光明正大的拉 着恋人的手去压马路,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到她这里仿佛变成了一种奢望。

她有很多个Q,她喜欢更换每个Q的签名档,写上一些很文艺或者很犀利的话,借此来讽刺人 生和生活,她是个喜欢文字的姑娘,我隐约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喜欢文字的人总是寂寞的,我想她肯定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空间里经常会转发一些血色的图 片或者是触目惊心的东西,尽管我很不喜欢,却还是会点开查看,那时候就觉得程怡她其实就是一朵传说中的曼陀罗,耗尽所有力气在生活。可是我总是觉得她不应该 是这样子。其实我所希望的是程怡能够找到她的幸福,能够让她不再是孤身一人,不再生活的毫无规律,能让她开始回到这个温暖的世界,那个人是男生也好,女生也罢,只要是她的归属,其他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恰如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果;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 ,却还在前行,

因为习惯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画了很多圈圈的世界,这些圈圈让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都变成了一种不可能,变成了一种奢望。我们只能远远的看着,想念着,却没有任何办法去实现它。有时候想想,这个世界其实很奇怪,既然能够衍生出某些特殊的存在,又为何将这些存在变成一种不被允许的东西,成为世人所不耻的事情。天道有序,我们在顺应着大自然的规律,顺应着社会上所谓的大流,我们做着这个社会上所有理所应当的事情,却总是忽略了那些隐藏着角落处的小个体。然而,什么是应该,什么又是不应该呢?因为无知而评论对错,还是因为所谓的道德而判定是与非。我们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是不容于世的,然而我们不知道他们最后的结果是要么隐藏于世或去治疗,要么选择了死亡。我们不曾想过关注一下这样的小群体,去听听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她们的人生。其实他们也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有着喜怒哀乐,正常去工作来维持生活,闲时与朋友相聚疯癫,忙时认真忘我,她们同样的在认真对待着生活中的一切,没有刻意的强调,没有刻意的伤害。生活没有因为她们爱情的不同而有特殊的对待.。

我们两一如刚认识的时候,隔着电脑的屏幕,借由着一根网络的线相识,她依然是她,我依然是我,我们各自有着各自的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称之为我们,我们从不会 轻易的踏进对方领域中自己不喜欢的那一块,也不会强拉着对方同自己一起走一样的路,因为我们彼此了解,所以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

有时候相约出去逛街,看着马路上来来去去的行人,她偶尔也会兴起的跟我聊起这个话题,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开始发现这个隐藏在晦涩角落的小群体,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理解 包容却不会踏足与触碰。如果你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一些存在,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去伤害。


《毫无违和感是什么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01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5 13:43 , Processed in 0.2835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