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知识大全
2年的生活经历,宝宝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岁以后,宝宝的乳牙已出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摆脱了小婴儿的影子。
言语能力的训练:
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如带小儿上公育儿知识大全中能告诉我们,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与亲人分离多久会焦虑多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哭闹、脾气大、进食受影响。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担心一直以来的照管者一去不返,或者是担心照管者发生危险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
②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他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找妈妈”等。
有关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句子有如下特点:
1.句子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早期的意动句(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逐渐分化,开始用完整语言表示愿望,如宝宝会说“咱们玩玩具”并等待大人的回答,而在此之前,宝宝多说“走、玩具”,并拉着大人的手去拿玩具以补充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两岁多的儿童开始使用包括完整句法结构的句子仍时常漏掉主要词类,词序也是混乱的,如“宝宝帽子”(宝宝戴帽子)。3岁以后,儿童才会说“狗狗趴在地上睡觉”。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儿童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修饰语。如宝宝从说“呜呜呜”发展到“呜呜呜去北京”再发展到“爸爸坐火车到北京”,表明儿童运用语言去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智慧与思维。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1)打电话
活动内容:带小孩开车出去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问他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里干什么?你喜欢去商店吗?” 益处:增加词汇量,锻炼对话能力,激发想象性游戏。
2)猜音节游戏
活动内容:一边和小孩说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边打拍子,如豆豆(两拍)、王雪儿(三拍)。也可以试一下其他有趣的词,教他和你一起拍手。准备好时,教他如何数拍子。 益处:告诉孩子单词是由字组成的,增加词汇量。
3)画自然
活动内容:在纸上画各种动物、花和植物,然后在户外找和图片上的物体配对的东西,如:在鸟的画上,粘一片羽毛;在树的画上,粘一片叶子。告诉他羽毛是鸟的一部分,叶子是树的一部分。
益处:增加词汇量,认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的认识。
4)数字转盘
活动内容:用纸板和夹子做一个数字转盘。用纸板剪一个直径20cm大小的圆,拿铅笔和尺子将圆平均分成6块。在每一块上上粘一个用毛毡做的数字。在6个夹子上写上同样的数字,帮助孩子将夹子夹到有相同数字的块上。
益处:加强配对技能,培养精细动作技能。
5)“瓜”聚会
活动内容:将许多以“瓜”结尾的事物摊在厨房桌子上,如:西瓜、南瓜、香瓜、冬瓜、哈密瓜等,与孩子一起举行一个瓜的聚会,一边品尝食物,一边谈论以瓜结尾的词。下次可以试试别的字。
益处:让孩子知道字和声音的联系
6)喂养小鸟
活动内容:用牛奶盒做一个鸟巢。在鸟巢一侧开一个小门,在顶上扎一个洞,系一根绳子。给小孩一杯谷物让他倒入盒子里。向孩子建议一些可以挂鸟巢的地方。当小鸟飞来之后,和他讲讲鸟的大小、颜色、喜欢的食物,如果知道的话,你还可以告诉孩子小鸟的名字。 益处:增加词汇和对自然的认识。
7)烹饪数数
活动内容:在厨房里做菜时,当你在量取或倒配料时,让小孩帮你数数。要强调数的数,说“1、2、3杯面粉。
益处:让孩子知道数量。
8)我自己的名片
活动内容:用旧的名片背面做配对和分类游戏。在名片背面粘上贴纸或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包括各种形状、动物、数字(给不同类别涂上不同颜色)。如果孩子喜欢,把这些图片给他,让他分类,或者将这些卡片撒育儿知识大全中能告诉我们,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与亲人分离多久会焦虑多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哭闹、脾气大、进食受影响。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担心一直以来的照管者一去不返,或者是担心照管者发生危险向空中,落地后,每捡起一张,说出图画的名字。这一游戏可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加难度。
益处:教他归类、配对、用数字、符号表示的技能。
9)有香味的词
活动内容:利用嗅觉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收集有不同气味的东西,如洋葱、柠檬、肥皂、花椒、香水、玫瑰花等,让他闻一下物体,了解每种气味,并告诉他这种气味是什么,如香的,有肥皂味的、有柠檬味的。让他贴上标签。有时,你可蒙住他的眼睛,问他所闻到的气味是什么。
益处:增加词汇量,锻炼分类和记忆能力。
10)寻找语词
活动内容:家中收集一些物体的图片,注意图片上面不要有物体的名称。再准备一些纸
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物体的名称。让孩子将图片与写有名称的纸条一一配对。 益处:让孩子认识文字,并将文字与实物联系起来。
认知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训练:
①比较远近。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远近的词引导孩子行为,加强对远近概念的意识,如“和妈妈近点”、“离汽车远点”。
②比较长短。也可在纸上划线段,教小儿比较长短。还可比较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和短铅笔等。
记忆力的训练:
①图象记忆。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然后将图片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住的不多,还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飞的有哪些?
②数字记忆。虽然此时小儿对数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机械记忆能力强,通过数字记忆练习,可强化小儿机械记忆能力,如可教小儿记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各种数字材料。
思维能力的训练:
①归类练习。可教小儿根据事物的某些性质练习分类。可按声音分类,将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归类,还可按颜色、形状、大小、用途分类等等,以提高小儿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造成一些明显的错误,让孩子去发现,并鼓励他说出错误所在及解决办法,以训练小儿分辨问题的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
①表演游戏。可根据故事或童话的情节和内容,让孩子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小儿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绘画。在幼儿能画出一些线条和形状后,成人可引导小儿将他所画的东西同实物作比较,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在绘画中想象、构图。
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独自上、下楼梯练习。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励小儿上楼,使其能不依家长或栏杆自己上、下楼梯。可选择无扶手、只有3~4层的阶梯练习。
②双足跳练习。成人可牵着小儿两只手,教小儿蹦跳,逐渐训练小儿不要扶持,双足能同时抬起跳离地面。
③独脚站立练习。开始时让小儿扶着人和物抬起一只脚,逐渐地训练小儿不依人和物自己能够单足稳定地站立几秒钟,并逐渐训练延长时间。
④继续让孩子多做动手游戏,发展手部动作。可用积木搭楼房,和孩子玩比赛拾物,比赛用绳子串珠的数目,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等。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
①与人交往。可教小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做集体角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训练:孩子建立起与同龄人的关系。在指导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时,家长可帮助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教幼儿
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项义务,在角色游戏中领会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儿歌、交往等方式教孩子使用“谢谢、对不起、您好、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可一直接示范让他记忆,也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让他记住再练习。
②教小儿练习自己穿衣服,认识衣服的前后,并试着穿好衣服,扣上简单的扣子。脱衣服时,先自己解开扣子,再脱掉衣服。可用一些较宽松的外衣先让孩子练习,一般小儿先学会脱衣裤,再学会穿衣服。还要教小儿试着自己穿鞋子。教会小儿能够明确的表达要大小便,可训练小儿自己脱裤子蹲盆或上厕所,教小儿如何才能不弄脏裤子,并教小儿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觉时知道先去厕所。
贴心提示:
① 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耍,还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如 “对,真好!”“真棒”等,以巩固孩子正确的行为。
② 父母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就不说话,那是错误的。婴儿的语言理解、表达等就是从看似不懂的训练开始发展起来的。同时,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结合肢体语言,这能帮助婴儿理解话语的意思。
③ 父母和孩子讲话时要讲规范的话,要不用或少用儿化语音或自造词,要在孩子学话之初,就教给他规范的语言。
④ 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他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千万不要不耐烦,那会把他的童心、好奇心一块毁掉。
此外,我们的早早教方案只是针对多数孩子的一般发展水平设计的。但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若你的孩子在某个细节上未能达标,也不用过于苛求,相信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定会跟上来的,更何况他也有超越同龄孩子的其他技能呢! 下面推荐2个免费的儿童早教的资料和视频教程给大家, 让你的宝宝更加聪明
1.乐智小天地产品是由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倍乐生育儿知识大全中能告诉我们,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与亲人分离多久会焦虑多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哭闹、脾气大、进食受影响。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担心一直以来的照管者一去不返,或者是担心照管者发生危险株式会社与中国福利会合作发行的。该系列产品是具有独特分龄分版形式的综合性幼儿学习商品。现在开始,只要简单注册巧虎网,就可免费索取乐智小天地免费体验VCD,乐智小天地体验包,不需支付任何费用。来自日本的值得信赖的巧虎乐智小天地!
本文由 邦尼代孕中心 / 整理分享,详情点击 代孕
篇二:育儿知识宝典大全(1-2岁)
育儿知识宝典大全(1-2岁)
宝宝用脚尖走路是否正常?
一岁左右的孩子,要开始学走了,父母早就盼这望这一天的到来,不料孩子被搀着双手向前走时,只见孩子光用脚尖着地,很象个小芭蕾舞演员,个别小孩,从站立那天起就只用脚尖着地,有些妈妈会怀疑这是不是病?
其实不必顾虑,小孩学走路要有一个过程,尽管走路很简单,也需要由大脑来 调节指挥,一岁左右的婴儿,脑的发育尚不完善,主管运动的神经中枢还未成熟,腿部肌肉很紧张,于是就出现脚尖着地的现象,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之后,就能行走如常了。当然,真正的脑发育不全与走路不正常,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正常小孩尽管走路时用脚尖着地,不走路时腿部各种活动都正常,脑发育不全的孩子则任何 活动都会引起腿部呈芭蕾舞样的强直。
宝宝用手抓饭可以增加食欲
东方网9月23日消息:1岁宝宝吃饭时往往喜欢用手抓,许多家长都会竭力纠正这样"没规矩"的动作。但是,最近却有育儿专家提出,只要将手洗干净,家长应该让1岁的宝宝用手抓食物来吃,因为这样有利于宝宝以后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亲手"接触食物才会熟悉食物
上海职工医学院陆为之副教授告诉记者,宝宝学"吃饭"实质上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这和看书、玩耍没有什么两样。起初的时候,他们往往都喜欢用手来拿食物、用手来抓食物,通过抚触、接触等初步熟悉食物。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状和特性。从科学角度而言,根本就没有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只是在于接触次数的频繁与否。而只有这样反复"亲手"接触,他们对食物才会越来越熟悉,将来就不太可能挑食。
手抓饭让孩子对进食信心百倍
上海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儿科医院郭志平教授也表示,低幼儿的吃饭标准应该是愉悦。1岁宝宝手抓食物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愉悦。8个月以上的宝宝更愿意自己做事,父母如果让宝宝自己用手抓食物吃,可让宝宝满专家建议,只要将手洗干净,1岁左右的孩子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到18个月左右再逐步教宝宝用工具吃饭足自己挑选、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样做会使他们对食物和进食信心百倍、更有兴趣,促进良好的食欲。
专家建议,1岁左右的宝宝进食的关键是熟悉食物,愉快"吃饭",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和土豆等等,只要将手洗干净就可以了。到18个月左右,再逐步教宝宝用工具吃饭。
避免抓到圆而硬的东西如花生
专家说,8个月的宝宝已经会自己用手抓食物吃了,家长可将小块的鸡肉、香蕉、蛋黄、面包等放到他的旁边,让他自己抓着吃。但应防止食物卡在喉咙里,避免让他抓到圆而硬的食品,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块、葡萄或葡萄干等。
儿童不宜枕头过高
枕头是必备之物,它不但影响到睡眠是否安稳,而且也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发育。正常成年人的脊柱有三个生理弯曲,这三个弯曲像弹簧一样缓冲了从脚下传到大脑的震动。而婴儿的脊柱是直的。这三个弯曲是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些不良习惯就有可能影响到脊柱生理弯曲的正常形成。
由于婴儿的头较大,枕头过高,会使颈椎过度向前弯曲,有可能拉伤颈椎的韧带,甚至颈椎关节错位,也可能使气管受压阻塞呼吸道,久之还能影响颈椎后审的形成。过高的枕头是将来发生颈椎病的重要原因,所以不但是儿童,成年人也不应该枕头过高。如果枕头过低,不但睡眠不舒适,还可能影响胸堆前弯的正常形成。
枕头以多高为宜?新生儿的枕头3厘米较为合适,以后随着身材的不断增高,应逐渐增加枕头的高度。不论年龄多大,枕头的高度以侧卧位时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上为最佳。注意,枕头是有弹性的,所以其高度是指受到头部的压力后的高度,即头枕在枕头上的高度,而不是就那么放在床上的高度。高度合适了,枕头中的充填物也很重要。枕头的充填
物五花八门,一般以木棉、荞麦皮、谷壳等天然物质为好。不论你喜欢用什么东西,应该松软、透气、软硬适中、表面光滑、无有害气体释放为原则。
枕头过软,使头深深地陷在里面,不利于头部散热和汗的蒸发,不但闷热难耐,而且易得湿疹和汗疱疹;枕头过硬,能磨掉枕部(后脑勺)的头发,久之还能使婴儿枕部变扁,形成所谓的扁平头。
专家建议让幼儿多和外界交流
如今,不少父母都喜欢带着宝宝参加亲子园,可当宝宝和其他玩伴产生冲突时,父母总在一旁护着、拦着、挡着。幼教专家对此指出,儿时的玩伴是幼儿最初最好的社交对象,这种冲突可以让宝宝学会交际和交流,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
据解放日报报道,日前,某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回家,脸上有一块小红斑,妈妈担心是被同伴给打了,便到幼儿园去"讲理"。之后,这位妈妈不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就是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公平。对此,婴幼儿专家施文勤女士说,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最好的社交对象就是自己儿时的玩伴。
专家建议,对于半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带他们多出门,多和外界交流,让他们在社会里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也可以让他们一起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而且家长还可以尽可能让孩子和不同年龄的玩伴接触。
中新网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国许多家长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她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家长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家庭教育导报 作者:冯琳
3岁前的阅读方向
阅读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发展目标。对孩子的阅读要求,一般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0~3岁婴儿图书阅读的发展目标
(一)0~6个月 对能发声的玩具有反应,并逐渐发生兴趣;在成人讲故事、念儿歌时,逐渐会用原始的发音来回应。
(二)7个月~12个月 听到别人说看图书,会把图书拿出来或用手指出来;在多次接触同一本图书的基础上能把一些动物、植物、人物和物品的名称与图画联系起来。
(三)1岁~1岁6个月 对图片感兴趣,能注视或随意地翻看图书;在成人提示下能辨认图片;有听成人讲解图片、讲图书故事的愿望;看到自己熟悉的图片会用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
(四)1岁7个月~2岁 能与成人一起翻阅图书、画册、念儿歌;能回答成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乐于用各种动作、表情和简单语词来模仿图书角色,表达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五)2岁1个月~2岁6个月 能按顺序翻看图书;对熟悉的内容能用简短的语词说出来;乐意向成人和同伴询问图书中的有关问题。
(六)2岁7个月~3岁 较有顺序地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用已学会的简单语句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各种图书、画册的内容;在成人的帮助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图书。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麦浪
你会教小儿刷牙吗?
对于1-2岁的小儿,当吃完甜食后,家长应让他们喝点开水,并告诉小儿是"漱漱口"。每天早上或晚上睡觉前,用清洁的棉棒或柔软纱布蘸温开水替孩子擦一擦已萌出的牙齿,让他们知道是"刷刷牙"。让牙牙学语的小儿把"漱口"、"刷牙"等词汇与这些动作联系起来,在小儿的脑海中逐渐形成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条件反射。
2-3岁的小儿,一般情况下全口乳牙已萌出,除了做好上述口腔卫生外,可以教孩子使用牙刷。开始时可由家长替孩子刷牙,以后让孩子慢慢模仿,初学阶段可以不用牙膏。
小儿到了3-4岁,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一些刷牙护齿的简单道理。家长以检查者的姿态为孩子刷牙,并逐渐过渡到让小儿自己刷牙。尽管孩子的刷牙动作不那么正确、规范,但家长还是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为提高孩子的刷牙兴趣,可开始使用儿童牙膏。
小儿年龄达4-5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经常监督孩子刷牙。
(徐玉梅)
小便训练
儿科专家指出,宝宝出世后便会排尿,是由于膀胱神经未成熟,因而不能够控制膀胱之运作。而一般的宝宝到了1岁半时,膀胱才发展成熟。所以母亲最好待宝宝长至1岁半时,才开始训练孩子小便。
何时开始进行小便
训练小便的训练的进展较大便训练慢,因而母亲需要花更多时间及耐心去教导小孩,当孩子满1岁半后,或是在早上孩子醒来,替他更换尿片时,发现孩子整晚没有小便的,那么孩子便可以开始进行训练了。
小便训练方法
通常宝宝早上醒来也要喝奶的,在他喝奶后十至十五分钟,母亲便不经意对孩子说:「宝宝尿尿呀。」安排他坐便盆,并一边发出「殊殊」声,刺激他小便。事后亦要教他洗手。小便训练所需时间较长,所以父母切勿心急,日间训练成功才进一步训练夜间。日常不妨和小孩一起如厕,因为幼儿最喜欢摹仿父母的行为,若孩子成功的话,可使他自觉地长大,能够做到和父母一样,增强其成功感及自信心。同时亦有机会让他了解异性及认同同性小便不同姿势的分别。(男孩子开始时坐便盆,稍后才教他站立小便。)
小便训练常遇到的问题
训练小便和大便一样,不可让小孩坐便盆超过十分钟,引起他们的不适及抗拒感。在训练初期,母亲可在日间解去孩子的尿片,每隔两小时或者进食用后十五分钟,吩咐孩子坐便盆。由于孩子小没有特殊表征,因而常常会失败。母亲不但要替其更换衣服,还要清洁被铺等,清洗工作更多。所以,若是用地毯者,如要训孩子小便时,地毯还是快快收起为妙!
宝宝大便训练方法
相对来说,大便训练较小便训练来得容易掌握及成功。开始进行时,先选择一安全地方(最好是在浴室内),置一幼儿便盆,让孩子明白这是属于他专用的便盆及大便的地方。
母亲需留意孩子在什么时候大便,例如早上或饭后,而最佳的训练时间,是在饭后半小时,观察孩子快要排便时的表情,如鼓起面颊、睁着眼、面红、两腿分开站着不动等。当这些讯号来时,母亲便不断对他说:"臭臭呀,宝宝,唔唔。"带他去浴室,替他解除尿片,安坐在幼儿便盆上。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明白,当有这种感觉时,便是要大便了。排便时,小孩双膝靠胸及双脚靠地,并鼓励孩子用力,会更容易成功。每次完时,母亲替孩子清洁及包好尿片后,也要教他洗手,让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初训练大便常遇见的问题
进行大便训练时母亲要留意,每次小孩坐便盆不可超过十分钟,否则孩子会觉不舒服,因而显得烦燥不安,及拒绝学习排便。在最初训练阶段,通常都会不太成功,因为不是孩子愿意,便是来不及坐便盆,往往要大清洁一番;又或孩
子因紧张而没有排便,却频频诉说要大便。这时候,便是要考考母亲的耐性了。你不但不可以表露出不耐烦,更不可以责备或动手打骂他。母亲应给予时间,多作尝试,以增加至每天作两次排便训练,以免孩子有失败的感觉,又或自以为制造麻烦,惹恼母亲。严重的更会强忍便意,导致便秘等不良习惯。成功的则加以赞赏,以作鼓励。若孩子动用便盆时,更要表扬他「宝宝是个大孩子了!」增强其成功感及自信心。
不要迁就宝宝的不合理要求
1岁左右的孩子有时会向大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要进厨房、玩剪刀等。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大哭大闹。遇到这种情况,大人首先要耐心劝阻,说明危险。如果孩子不听,大人应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如用一件孩子平日十分喜欢的物品逗引他,或带他去看画册等。倘若孩子仍不肯罢休,可以采取冷处理,让他自己去哭一阵,待发泄完毕后,再和他讲清道理。
大哭大闹往往是1岁左右孩子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大人总是迁就他,孩子一哭,就五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他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更会变本加厉,愈闹愈凶。由此养成难以纠正的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因此,大人要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因无理要求被拒绝而发泄几次,对他的健康并不会有多大影响,大人不必为此担心。应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要做到7个“当心”
1.当心孩子爬高摔下来。
2.当心小物体卡喉咙,塞进耳、鼻。
3.当心被刀、剪等利器刺伤。
4.当心热水、火源烫伤。
5.当心吃错药。
6.当心溺水。
7.当心触电。
孩子光脚行走益处大
幼儿初学走路时,往往喜欢光脚行走,这使很多父母既着急又害怕,担心孩子伤着脚,还担心孩子会养成不卫生的习惯。其实,在干净、安全的环境里让孩子光脚行走,是大有益处的。
专家们认为,踝关节的柔软性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其柔软性和灵活性,防止幼儿扁平足的发生,光脚行走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如果踝关节较僵硬,运动时就容易跌倒或受伤,且不利于足弓的形成。经医学专家研究证实,光脚行走可调节人体的许多功能,如增强大脑的灵活性,改善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反应外,脚部周围皮层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光脚行走可使脚底肌肉受到摩擦,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孩子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和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了明显的个性差异,按他们表现的特点,大体上可分为四点:
灵活型的孩子
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控制自己的能力差,不够稳定,喜欢变换活动内容,接触多种物体。家长在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如这类孩子容易兴奋,睡眠前应该设法降低他的兴奋性,为入睡做好准备。
沉稳型的孩子
其特点是沉稳、安静,做事有条不紊,情感反应稳定,控制自己的能力强。但行动有些缓慢、被动,转换不够灵活。如教他们掌握吃饭这类自我服务性技能时,需要有极大的耐心。
均衡型的孩子
兼备灵活型的沉稳型孩子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像他们表现得那样突出。不容易“惹祸”,但与小朋友交往的主动性和热情差一点,适应性低一些,家长应注意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弱型的孩子
特点是情感较为稳定、深刻、想像丰富、思考问题细腻。但是,智力活动缓慢,行动迟钝,不能经常受强刺激,情感易受伤害,缺乏快速、灵活的适应和转换能力。这类孩子不易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应注意不要突然改变或经常变换他们的生活条件。另外他们还要避免强刺激,对待这样的孩子要态度亲切、语调温和,切忌过分严厉、暴怒。
从小培养孩子五种永恒的品德
婴幼儿期是个性的奠基时期,从这时起培养孩子快乐、爱心、正直、勇气、信仰这五种品德,将有益于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快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
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家长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
1岁多的小儿总爱说一些听不懂的话
1岁多的小儿已经能说很多字或词了,有的孩子还能说明1-3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妈妈抱","小鸟飞了"。然而,妈妈也会发现,1岁多的小儿常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而且嘴里说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
1岁多的小儿,刚学会说话不久,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但又想用语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因此常常说出一连串的大人听不懂的话,159369网:快乐育儿宝典,我们把小儿的这一时期又称为"隐语阶段"。隐语阶段对小儿的语言发育极为重要,它说明幼儿在表达思维和想法之前,思想早就产生。因此,当孩子说出难懂的话时,作为家长不应该训斥,要耐心地倾听,注意分析他所讲的话,尽可能及时做出反应。平时要常与小孩交谈,教他使用正确的语言。一般到2岁后,孩子词汇量增加了,能说1-8个字组成的句子,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需,就不会再说难懂的话了。
1岁以后的小儿开始具有探索行动
1岁多的孩子开始变得非常活泼,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从来不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呆一会儿。在家里呆着也会满屋子乱转,不管碰到什么东西,就挨着个儿地拿来敲打敲打,或放在嘴里咬咬、舔舔,最后就到处乱扔。
孩子就是这样通过手脚步不停地鼓捣各种各样东西来逐渐认识看,想摸摸索。在大人看来,这只不过是淘气而已,可对孩子来说,却是探险索和学习的过程。有时外出游玩,孩子也想挣脱父母的手想自己在前面走??此时孩子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可怕的事情,根本不懂什么叫危险。因此,大人要天天盯着孩子,以防发生不测。
1岁后的小儿更认生
婴幼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认生的阶段。一般从生后5-6个月开始。8-9个月逐渐明显,周岁时达到主峰,并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1岁以后的幼儿显得更认随着婴幼儿的成长,认生的情况会渐渐好转。
篇三:科学育儿知识大全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
有什么好的科学育儿知识?早教知识有哪些?下面这个“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分别从孩子需要什么、父母要做好什么、告诉孩子要懂得什么、父母必须避免的“口头用语”有哪些、怎样培养孩子、如何早教、早教常识、不同月龄宝宝早教方法不同、亲子早教50招、早教误区等几方面来详细解析科学育儿知识有些什么内容:
一、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孩子需要什么?
1、知识教育------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2、品格教育------孩子需要学习做做事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
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 这种人也许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肯定讨厌他。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
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著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3、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培养智慧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呈现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我们便说他缺乏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 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
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著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4、语言教育------孩子需要学习语言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
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5、创意教育------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玩具是没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 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6、生涯教育------孩子需要认识人生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著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7、气质教育-------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著陆,不致摔坏。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是烈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
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育儿知识大全》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95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