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回复: 0

《闺怨,(沈如筠)》阅读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初中古诗文赏析复习资料

[考点透视]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古诗词赏析也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诗词赏析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如果考生能明确诗词赏析的类型及要求,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考点归纳

1、对诗词中的词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形象、修辞、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

3、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方法]

一、诗词的主题分类

(一) 伤今怀古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主要内容有: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借古讽今;

③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泊秦淮》(唐 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破阵子》(宋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壮志难酬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用典等。如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江城子》中,苏轼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

(三)写景抒情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其主题有:① 描写山川美景,抒发爱自然、爱祖国河山、爱生活的感情;② 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西江月》(宋 辛弃疾)写出了乡村夜晚恬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了细雨蒙蒙、春草乍生的早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珍惜。

(四)战争动乱

这类诗词主题主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山河沦丧、国运衰微的痛苦。

(五)行旅送别

行旅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主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如《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

,或写思念亲友,如唐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或写征人思乡 如宋 范仲淹《渔家傲》。。

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主题主要有: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像、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如王维《谓城曲》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人情深意长的勉励。

诗词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来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二、诗词的表达技巧分类:

诗词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景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的思乡之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用典、托物言志、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象征、对比等。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3、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如采用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能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三、正确揣摩诗词语言的精妙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在诗中所表达的意蕴。《早梅》有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字扣题,说明梅花开得特别早。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诗歌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绚丽瑰奇、明快简洁、含蓄隽永等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训练平台]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闻笛的感受。前三句、。诗的一、三句照应了题中“”,第二句照应了“”。

2、“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之事。她代表了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折柳”是全诗的诗眼,“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四)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3、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五)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的特点。

2、 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六)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2、颔联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其作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对其作简要赏析。

(七)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 ,为下文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八)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渔家傲》一词的感情基调是 。词的上片 ,描写 ;下片 ,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感慨。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3、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发挥想象,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传达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九)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填诗句)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亦是 。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3、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十)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联写景又叙事,渲染兵临城下

的和 。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十一)赏析比较辛弃疾的两首词并答题。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当作者辛弃疾登上北固楼欣赏“潢眼风光”时,他看到的景色是“

从中感受到历史的硝烟,引发千古兴亡之感。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3、这两首词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仍有区别。你从中体会出了哪些不同的思想感情?

4、赏析上面两首词,选出表达有误的一项()

A、《南湘子》这首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通篇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B、《破阵子》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句的悲壮低徘,却与词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深思。

C、“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生子当如孙仲谋”只是表达作者对孙权的赞颂,并无他意。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以两个特写镜头描绘了:“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被词人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 (十二)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怀旧》,回答问题。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十三)阅读沈如筠的《闺怨》,回答问题。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十四)阅读王驾的《雨晴》,回答问题。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

(一)1、 “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2、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

篇二:唐诗中的闺怨节

唐诗中的闺怨情结

【摘 要】唐代闺怨诗的创作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以其特有的哀婉、幽

怨的基调显示了伤怨离别,展现了唐代妇女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本篇文章介绍唐代闺怨诗

演变路线,并从征妇、商妇和宦妇的角度阐述唐代闺怨诗,对唐代闺怨诗形成大体上的了解。

【关键词】唐诗;闺怨诗;

闺怨诗,顾名思义,是反映闺中妇女离愁别怨的诗,闺怨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一直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的《伯兮》、《君

子于役》、《雄堆》、都是写妇人思念在外的丈夫,这些可以算是最早的闺怨诗了。

产生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熏行行》、《明月何皎皎》、《冉冉孤生竹》、

《庭巾有奇树》、《孟冬寒气至》等,都是以写闺人思亲念远为内寄的名篇。到了魏

晋南北朝时期,闺怨诗不仅在内容、形式和数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正式出

现了《闺怨》这一题目。曹植和汤惠休分别写有《怨诗行》,何逊、吴均、萧绎、

庚信等分别写有《闺怨诗》,江淹写有《征怨诗》,王僧儒写有 《春闺有怨诗》,刘缓写有《寒闺》,徐婶写有《秋闺诗》,萧纲写有《秋闺夜思诗》

《金闺思》、《寒闺诗》,阴铿写有《秋闺怨诗》、《南征闺怨诗》,张正见写有《山家

闺怨诗》。这些都是文质兼备、相当成熟的闺怨诗。

但是,直到唐代,闺怨诗的创作才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无论在思想内容上,

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它的前代。据不完全统计,唐代闺怨诗的作者有

六十多人,其中著名的诗人有张说、王昌龄、孟浩然、李白、李益、柳中庸、戴叔

伦、李端、张仲素、孟郊、张籍、,元棋、白居易、李商隐、陆龟蒙、韩握、杜荀

鹤、韦庄、金昌绪等。唐代闺怨诗的数量比它前代闺怨诗的总和还要多好几倍,其

形式多样,有律诗、绝句、乐府歌行、五、七言古体诗等,其“诗体大备”,非前

代可比。唐代闺怨诗以其众多的优秀作品,不仅将前代闺怨这一示同显共诗歌题材

大为扩展,使其大放光彩,而且在风格方而,以它特有的哀婉、幽怨的基调,显示

了伤离怨别,“以悲为美”的艺术魅力,为繁花似锦、蔚为大观的唐代诗苑增添风

采,共同形成了唐诗全面繁荣的局面。

唐代闺怨诗的演变

(一)初唐:沿袭南朝诗风

初唐诗人在接受和传播闺怨诗的同时并未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

没有新的发展,这主要是初唐诗人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初唐三十余年的诗坛,追求绮丽仍是一种普遍倾向。三十余年问,创作实践上并没有足以振起一代的成就,以开创一代文风,不能够以新的文风去取代旧的文风。稍后的初唐“四杰”等在改造、革新的同时并没有摆脱齐梁绮靡浮艳的诗风影响,因而闺怨诗的创作也在此种文风的笼罩之下。比如以下这两首诗:

寒闺织素锦,含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逐举袖,训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虞世南《中妇织流黄))>

戍客戍清波,幽闺幽思多。暗梁闻语燕,夜烛见飞蛾。宝匣藏脂粉,金屏缀绮罗。裁衣卷纹素,织锦度鸣梭。有使通西极,缄书寄北河。年光只恐尽,征战莫践跄。(徐彦伯《春闺))>

从诗中的“衣香”、“宝匣”、“金屏”、“脂粉”可以看出诗歌明显受到齐梁文风的影响,注重语言形式,征妇表达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流露出一种富贵气息。诗中虽然把征人妇和边塞联系在一起,但还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可见初唐的边塞战争还没有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总之,这一时期的闺怨诗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文学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诗人在闺怨诗的创作上还没有新的突破,描写对象仍局限于闺阁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深度不够深刻。

(二)盛唐:题材丰富,拓宽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到了盛唐,闺怨诗在被传播和接受的同时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拓宽了诗歌的表现空问。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士人的进取精神更为强烈,这也影响到他们的文学创作,加上陈子昂已为盛唐诗人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盛唐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与初唐诗人完全不同,在他们的努力下,文学呈现出“盛唐气象”的局面。他们很少关注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而那些闺中的思妇很难进入他们的生活视野。因此,这一时期的闺怨诗数量较少,只有李白、孟浩然、王昌龄、崔颢、韦应物、杜甫等几位诗人写有闺怨诗。由于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诗人多表现的是闺中少妇如轻烟般的惆怅与叹息,没有太多现实苦难的描写,内容已不局限于闺阁之内,而融入了一些社会问题,诗歌的情感力度更为深厚、境界更为广阔,已摆脱了南朝闺怨诗的模式。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诗细致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心情变化的过程,爱情最终战胜了功名的诱惑,一种谈谈的哀怨洋溢于诗中。起初妻子是支

持丈夫从军立功的,亦可窥见当时人们的普遍自信心,在这种自信心的袒露之中,表现了一种属于时代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可见此诗艺术成就之高。

盛唐诗人中,李白的闺怨诗数量最多,且对闺怨诗注入了新的内容。他笔下的闺妇除征人妇外,还包括商人妇(《长干行二首》其二、《江夏行》)、宦妇(《平虏将军妻》)、游子妇(如《拟古十二首》《寄远十一首》、《闺情》)、进一步拓宽了闺中思妇的范围。其他诗人如土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他们的诗歌多是写闺妇刻骨铭心的相思与爱恋,即使是表现哀怨之情,低沉悲愁的作品也较少。要而言之,闺怨诗传播到盛唐时,已摆脱南朝文风影响,在文学思想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三)中唐:情感更为深沉,注重对现实的描写

中唐时期的诗人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实现了闺怨诗的繁荣发展。这一时期闺怨诗的数量最多,传播范围较为广泛,这与当时的传播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安史之乱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八年平叛,征兵拉夫,赋役繁重,人民苦不堪言,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实录。安史之乱平定后,边塞战争频繁,大量士卒战死疆场,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与盛唐诗人相比,中唐诗人在主观情感、艺术趣味及审美心态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唐诗人面临着内患外忧的困境,生出了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诗人将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增强了诗歌的时代感和历史深度,带领读者走进下层人的现实生活。如张籍的《春江曲》、土建德的《祝鹊》、权德舆的《相思曲》、孟郊的《杂怨》、元槟的《春别》等。这些诗中的闺妇怨情多集中在空闺寂寞、盼夫不归上,同时表现她们担心丈夫移情别恋,自己成为弃妇的深深忧虑。另外,这一时期的一些文人汲取民问情歌的营养,沿用乐府古题进行闺怨诗的创作,如《江南曲》、《折杨柳》、《长相思》、《自君之出矣》等诗题,这些诗歌往往写得自然朴素、感情真挚。

总之,这一时期闺怨诗的传播发展在题材上多是对盛唐的继承,也有一些是对乐府古题的沿袭,而在文学思想上却有着独特的风貌。

(四)晚唐:绵密软媚与基调悲凉的两种风格

晚唐时期闺怨诗的传播者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写绵密软媚的闺怨诗的诗人群体;一是以皮日休为代表的写基调悲凉的闺怨诗的诗人群体。这两个传播群体不同的文学风格与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唐敬宗开始,唐帝国已

开始衰败,社会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大和九年,文宗清除宦官的计划失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残杀朝官,被杀者多达六、七百人,朝野震骇,史称“甘露之变”。再加上牛李党之争的激烈,使唐土朝政权被严重削弱。在这样的政局中,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在闺房;不在时问,而在心境。”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诗人找不到出路,转而从男女情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闺阁生活和爱情题材进入了诗人的审美视野。这类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和温庭蝎。晚于他们的韩握、吴融等则是其诗风的继承者。李商隐的闺怨诗摆脱了宫体诗人们写闺阁生活的庸俗情调,更多地侧重于感情的追求和满足。由于诗人特殊的经历,其闺怨诗往往写得深情绵邀、真挚深沉,蕴含着某种人生情感。而温庭筠、韩握等人往往表现出很浓的脂粉气,追求感官的满足,对女性的描写相当细腻。晚唐也有一些诗人,如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关注民生问题,在闺怨诗中反映下层女子的悲惨命运,以闺怨写现实,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竺衣衫鬓发焦。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祈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摇。”此诗概括地写出了一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把她的苦难写到了极致,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而且使人由闺妇的命运想象到其他更多人的苦难,在更深程度上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主题,增加了诗歌的意蕴内涵。这类诗歌数量虽不多,但在创作上遥接杜甫、白居易强烈关注现实的精神,使晚唐闺怨诗呈现出另一种色彩。其实,这一时期闺怨诗的传播发展在某种意义来说是对南朝闺怨诗的回归,有着南朝闺怨诗软媚浮艳的痕迹,但也注入了时代的新元素。

唐代闺怨诗的种类

(一)征妇怨

明人唐汝询说:“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征妇怨在闺怨诗中,占的比例比较大,诗歌多从征妇的心理感受出发,抒写她们的离愁别恨和对夫妻团圆生活的向往。从侧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兵默武,揭露了唐代的兵役制度和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征妇可以说是唐代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折磨格外地沉重。“崎席春眠觉,纱窗晓梦迷。朦胧残梦里,犹是在辽西。”(冷狐楚《长相思》)“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而每年为远方征人缝制的寒衣,也就成了征妇们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征妇们未雨绸缪,一入秋就赶制冬衣,惟恐飞霜时节自己的亲人遭受严寒之苦。做寒衣时,她们也是思虑再三,“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她们一会儿担心边塞天寒地冻,所以征衣须得添绵加厚;一会儿又忧虑征人憔悴消瘦,寒衣须剪裁合体,不能宽大,其设想之周,思虑之细,充分体现出她们对远方亲人细致入微的关心与体贴。而且来自前方的任何一点消息,都会牵动征妇们敏感的神经,前方的战事,都会使她们坐卧不安、忧心如焚。

(二)商妇悲

唐代经济繁盛,商人的商业活动流动性极大“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长年在外,行踪不定,抛妻别子,对父母不能尽孝,与妻儿不能相守,留守妻妾们虽然可以像白居易《盐商妇》中所写的那样呼奴唤裨过着“多金帛,事田农与蚕绩。绿餐溜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钗窄”的优裕物质生活,但是,商妇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要忍受长期的牛郎织女式的离别之苦“经岁又经年”的离别,是“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无尽的相思。因此,她们的悲怨多集中在爱情生活中断和自己闺中寂寞、青春虚度的痛苦上。如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商妇怨恨聚少离多的生活,发出“朝朝误妾期”的怨言。朝思暮想、一往情深的结果却是行踪无定、杳无音信,这种毫无结果的等待使商妇产生了悔恨之意:早知潮水有信,还不如嫁与弄潮儿,强如嫁给失信的商人,也不会落到今天独守空房的境地,可见怨之深,悲之切。

商人重利轻别,行踪难定,这种婚姻关系中的女人实际上与弃妇没多大差别。商妇独守空闺的思念牵挂、寂寞痛苦、怨恨猜疑等复杂的情感交织在心头,使这些痴情忠贞的商妇,既思念又担心,既爱又恨。反映出唐代商妇不甘心情感屈居金钱之下的社会现实,虽有心反抗,但还是徒劳。

(三)宦妇哀

令人羡慕的宦妇,表而上夫贵妻荣、风光无限,其实身处丈夫的功成名就与闺中寂寞两难的矛盾中,她们也饱受空闺冷落,哀怨丛生。“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宦妇们最深的忧虑是丈夫的喜新厌旧和移情别恋,对此她们哀怨满

篇三:初中古诗分类讲解

初中古代诗词赏析(一)

[考点透视]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

量,因此古诗词赏析也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诗词赏析题,有一定的

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如果考生能明确诗词赏析的类型及要求,

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考点归纳

1、对诗词中的词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形象、修辞、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

诗进行鉴赏。

3、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方法]

一、诗词的主题分类

(一) 伤今怀古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

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主要内容有: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借古讽今;

③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泊秦淮》(唐 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

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破阵子》(宋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表达壮志难酬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

价。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用典等。如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江城子》中,苏轼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

(三)写景抒情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

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其主题有:① 描写山川美景,抒发爱自然、爱祖国河山、爱生活的感情;②

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

高洁品格。如《西江月》(宋 辛弃疾)写出了乡村夜晚恬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

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了细雨蒙蒙、春草乍生的早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

景色的喜爱与珍惜。

(四)战争动乱

这类诗词主题主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

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山河沦丧、国运衰微的痛苦。

(五)行旅送别

行旅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主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如《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

,或写思念亲友,如唐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或写征人思乡 如宋 范仲淹《渔

家傲》。。

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主题主要有: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

想像、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如王维《谓城曲》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人情深意长

的勉励。

诗词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来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二、诗词的表达技巧分类:

诗词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

《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景抒情,诗人白居易借

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

绕、久久不忘的思乡之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用典、托物言志、以动

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象征、对比等。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

处蛙”中的“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

孤寂落寞。

3、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如采用对偶、比喻、拟人、

双关等手法能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三、正确揣摩诗词语言的精妙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在诗中所表达的意蕴。《早梅》有句“前

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字扣题,说明梅花开得特别早。再如“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

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

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

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

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诗歌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绚丽瑰奇、明快简洁、含蓄隽永等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

感。

[训练平台]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

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方式作答)。诗的一、三句照应了题中“”,第二句照应了“”。

2、“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又含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折柳”是全诗的诗眼,“折柳”二字是全诗的

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四)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3、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

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

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

韵味。

(五)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

出了泰山_______的特点。

2、 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理解。

(六)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的思想感情,同

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2、颔联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其作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对其作简要赏

析。

(七)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 ,为下文。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八)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1、《渔家傲》一词的感情基调是。词的上片;

下片 ,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感慨。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3、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发挥想象,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传达出

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九)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

(填诗句)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亦是 。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梅花 的品质。


《《闺怨,(沈如筠)》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84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08:52 , Processed in 0.3292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