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回复: 0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现代中国专项训练

现代中国选择题专项训练

1.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其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责任内阁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主要说明( )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B. 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5.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右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

A. 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 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 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 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

6.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 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 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既体现了普遍的宪政价值,也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点。这部宪法( )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②体现了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④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

A. 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 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 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 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9.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

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10.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应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 )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11.右图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出现此场景

的原因包括( )

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③遏制中国的政策的失败④中苏关系的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0.1978年

12.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 )

A.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中美间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D.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13.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

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15.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共中央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

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但这种认识在很长时问内并未转化成政策。后来,中共大规模实践这一认识的举措是 ()

A.推动农业合作化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6.1956年公私合营时期,西安市民张玉忠的生父张守臣将家中财产尽数兑换成中国畜产

公司的定息股票,这些股票至今还保留着。在当时,发行该股票有利于( )

A.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



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②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④“八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下表为1978年—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其变化原因

是(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A.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B.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废除

19.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

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0.右图为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为一个普

通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

貌,你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下表反映了(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2.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

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计划

C.重申了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3. 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带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了具体规划,局域经济发展格局版图已经明确。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规划(

)

区域经济规划版图

A. 以上海浦东为发展核心

B. 以上海浦东带动中西部发展

C. 中西部比东部更为集中开发

D. 东中西部协调并行发展

24.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

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

① 实现民族独立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发展生产力 ④ 全球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下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6.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27. 右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28. 毛泽东在某次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只要塘沽、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

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造成敌人的错觉,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

运??敌军南下,命令华东战场我军对杜聿明集团残部在两星期内不做最后歼灭的部

篇二:2014届盐都区初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届盐都区初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 史 部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

1.追溯汉语言文字这个中华文化的源头,应该放眼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2.西域都护“得以形成完整版图,奠定历代中央政权管理的基础。”该机构设置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60年 C.公元60年 D.公元221年

3.对于选官制度的解读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和重贤重能 B.九品中正制形成官二代现象

C.科举制利于选拨人才的公开竞选 D.三者均便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4.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中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打理杂乱无章的丝线)。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A.种植业 B.水利业 C.交通业 D.纺织业

5.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独特方式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中华文明是

A.老庄道学 B.唐诗宋词 C.四大发明 D.国粹京剧

6.扯线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

戏”,民间俗称“嘉礼”,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流行于闽

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戏种。近代什么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

成了令人痛心、难以救药的扯线木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于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旧址兴建了中国船舶馆,其意义在于“延续江南精神,传承江南历史。”“江南精神”和“江南历史”主要包括 ①奋发自强 ②振兴国力 ③与时俱进 ④探索近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腾讯《大家》专栏作家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促使清政府进行的首次政治变革是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戊戌变法 D.宣统退位

9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根据在于

A.促使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B.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D.抗击了外来帝国主义侵略

1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如图所示,比较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

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是

11.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说:“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具体的中国历史环境的产物,又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最能反映这一论断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穷则思变,变则通久 D.宁以战死,不作亡奴

12.中共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其突出意义在于

A.诞生了无产阶级先锋队 B.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C.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D.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3.主题体现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筛选,是主体中的灵魂。以下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①重庆谈判 ②推进大别山 ③辽沈战役 ④百万雄狮过大江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作出此重大决定的是

A.中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5.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它确立了一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16.中日关系的发展事态一直是影响东亚局势的重要因素。阅读《中日

关系大事辑览》,可以了解中日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互动和往来。考

察《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史(1989~2006)》,最有可能涉及的话题是

A.甲午海战 B.九一八事变 C.田中角荣访华 D.邦交30周年

17.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发源于古印度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8.民主化有波浪,有回潮,或多或少的发生,时断时续地前行,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有:①中华民国到袁世凯复辟②英国共和国到查理二世复辟③拿破仑帝国到封建王朝复辟④美国南北

战争爆发和林肯遇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如图所示,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

原因在于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世界战争的大影响

C.苏联经济的大封锁 D.英法大联盟的干预

20.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以下关于工业革命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蒸汽机之父——哈格里夫斯B.汽车之父——卡尔·苯次

C.铁路机车之父——史蒂芬孙D.航空器之父——莱特兄弟

21.下图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选项是

A.凡尔赛会议、单极化趋势B.慕尼黑会议、全球化趋势

C.雅尔塔会议、多极化趋势D.凡尔赛会议、多极化趋势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这场战争结束的时间是

A.1942年B.1945年 C.1960年D.1998年

23.2014年5月6日,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到高新区调研时强调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需要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 B.七十七国集团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24.《西方文明史》: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最重大的变化”包括:①启蒙运动的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动摇神权统治根基 B.揭示时空辨证关系

C.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D.科学理论改变时代

二、材料解析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0分,27题6分,28题9分,计25分。)

26.政治、经济和文化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10分)

材料一 社会要有管理与秩序才能进步,人类要有组织与协调才能发展。跟随领导者的脚步,我们可以听到历史的隆隆雷声。但古往今来,代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体,乃至社会最基层组织、机构、团体利益的领导者,在他们各自的充当的角色里,有的成效突出,乃至十分辉煌,??或是黯然无光,昙花一现??在人类史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变革时期,人类历史是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政治体系的设计。

材料二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有这样那样的赋予时代特征、内涵和需要的经济学秩序出现,保证了政治运行的强大根基、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渐进提高??。近年来,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

创造了一个新词

“李克强经济学”,指代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巴克莱说,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材料三 厚德载物,文化为魂,文化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他们软实力的体现。文化的力量在哪里?文化的力量在深刻。生活是文化的沃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深刻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激励生活。心灵是文化的主脉。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文化从心灵深处塑造人。文化镌刻心灵,在喧嚣浮躁年代可以告诫每一个人要独守内心的平静,一份份坚守和执着也许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肇始。

请回答:

⑴秦始皇到雍正帝“政治设计”的发展趋势呈现什么特点?孙中山和袁世凯“政治设计”的目标追求有何不同?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西方资产阶级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设计”上分别收到了什么样的实践效果?(3分)

⑵清朝初期出海贸易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罗斯福新政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什么?在邓小平经济学之后,“李克强经济学”实际上要解决什么问题?(3分)

⑶与春秋时期文化勃兴相比,隋唐文化有何时代特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其早期的理论学说有哪些?文艺复兴作为近代社会宣言的讲坛,它充分体现了什么“文化”精神?(3分)

⑷谈谈你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1分)

27.大学是充满理想主义的所在,是我们心之所往、情之所系、梦之所想的“心灵中的圣殿”。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计6分)

材料一 2014年4月9日,胡锦涛到访湖南大学,参观岳麓书院。湖南大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时势变迁,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有着“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

材料二 2014年5月4日,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在第1站(人文学苑)与汤一介教授促膝而谈《儒藏》(集录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在第2站(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勉励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在第3站(静园草坪),聆听学生朗诵毛泽东1925年12月词作《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希望他们紧跟时代,既创作出优美文字诗篇,又创作出壮丽的人生诗篇。在第4站(英杰交流中心),表示青年是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请回答:

⑴“书院”初为私学,汉武帝曾在长安举办的公学是什么?(1分)

⑵曾国藩、左宗棠被誉为“湘楚人才”的最重要依据在哪里?(1分)

⑶例举可以集录到大型文献丛书“《儒藏》”的古代儒学经典。(1分)

⑷词作“《沁园春?长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时代情怀?(1分)

⑸探究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论证“青年是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分)

⑹谈谈你对大学是“心灵中的圣殿”这句话的理解。(1分)

28.自古以来,无数专家、学者皓首穷经,专其所攻,精其所长,推动了史学研究的传承发展。熟悉基本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洞悉历史内涵,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下进行适当例举,据此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

⑴章学诚: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提出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理念,提倡客观理性地叙事论理和评价人物。汉唐时期在处理民族关系、清初康熙帝在对待外来侵略问题上,各有怎样的策略和手段?(1分)

⑵梁启超: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史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1分) ⑶钱 穆: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力求把历史综合为一个发展整体,着眼于从历史发展连续性、统一性上去考察。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何重大意义?当今经济“全球化”有何显著影响?(2分)

⑷约翰·托兰德: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其代表作之一《大国格局》,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历史周期律”带给人类的深刻教训是什么?伴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消亡,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趋势?(2分)

⑸李鸿谷:《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说到“过去我们谈论对中国有决定性意义的鸦片战争,相对集中于鸦片之于中国的影响,忽视了更关键的茶叶之于英国的重要性。那场战争,以及中国被动地进入全球化,茶,才是更隐匿的线索。”为此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茶叶战争”。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篇三: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

命题:普宁第二中学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12.著名史学家张荫麟等著《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宗法制D.世袭制

1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海禁”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商帮的出现

14.右边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

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1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犁牛耕——推行均田制

B.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C.工业革命发展——妇女角色改变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兴起

17.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

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18.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作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0.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扩大进出口数额

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1.苏联解体后,一些俄罗斯学者总结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得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的结论。下列属这些俄罗斯学者所说的苏联时期实行的“以人为代价”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物质利益原则

22.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应该是

A.牛顿 B.瓦特 C.爱因斯坦 D.霍金

23.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

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38.(26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材料三: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3)据材料三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4)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6分)

39.(26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

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

(1)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材料一请指出其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8分)

材料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8-20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8分)

材料三: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 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38.(26分)(1)表现:克己复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任1点2分,不超过2分)

不同: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4分)

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4分)

(2)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政治民主化:如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3)趋势:逐步上升(增加)。(2分)

原因:“一五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实行。(任1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4)依据: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4分)

启示:使用史料要注意史料作者的立场、阶级和时代影响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39.(26分)(1)领域:文化(或:思想)(2分)

变化:从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到以科学为武器直接批判。(2分)

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②近代科学进步。(每点2分,共4分)

(2)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81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4 09:11 , Processed in 0.2708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