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回复: 0

韩开春《荷叶》阅读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荷叶散文鉴赏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读景悟情——情景类散文阅读指导

明确概念:

文体特征:

阅读要领

如何读懂散文

结构和线索。要辨明是时间、空间、情感作线索,还是以具有特定含义的物品为线索。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作品,评价鉴赏作品。

基本要求:

? 找关键句、关键词是常规的读懂文本的方法,对于散文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散文的文

体特点找到一些方法

明确四种分类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005《壶口的黄河》 2012年《荷叶》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2009年《耕作的诗人》 2011年《严冬海猎》

记事散文——以小见大——主旨在小事中见哲思或情思

2006年《夕照透入书房》

状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在物人相通处

2007年《泥泞》

把握一个归结点

1

总结一种思维

这三部曲,较好地概括出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能很好地简化散文繁多的内容,迅速地理清基本思路。 首先,吃透“形”(梳理文章的思路)

——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理清,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其次,找“文眼”

——即把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

再其次,悟出“神”(据形悟神)

——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声?。

如果文章写了事件,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理——以小见大

如果文章写了景物,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如果文章写了人物,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因人悟情

——这样才能透过文章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深切悟出文章的主旨。

悟出三个意图

记住两个关系

一是因果关系。

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主旨与谋篇、主旨与选材、技巧与主旨,都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给我们以下的启示:作者选择什

2

么材料、技巧,怎样布局谋篇,都是为服从主旨的。

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压缩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是句段关系。 理清句段的关系是我们增分的重要方法。

段与段间关系: ①并列 ②层进 ③对比 ④承上启下

⑤为下文做铺垫 ⑥前后呼应 ⑦总起下文 ⑧总结上文。

句与句的关系: ①因果、②承上启下、③总分、④递进等。整合两种句子

——抒情句、议论句。

散文主旨难把握在于很多高考散文并不是在一处明确点出主旨,而是把表达主旨的句子散布在文本的四处,需要我们去归纳。这就要求我们在初读时边读边圈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一步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但是,圈完画完可能依旧不明主旨,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出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合并或者相加,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 理清句段关系,找出文本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散文。

?

阅读《荷 叶》

第一步:梳理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第一部分:引文 描写了在宏村看到的优美风景,是为引出下文的“荷叶” (要注意文章的题目是“荷叶”)

《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

3

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第二段:写自己被“枯萎的残荷”吸引,体悟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

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第三段:回忆了自己年少时听雨打残荷的事情。(与第二段形成了比较)

第二部分第一层(2-3) 残荷之美





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第四段:夏日的新荷之景致生机勃勃。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第五段:夏日的新荷之孩子玩耍快乐无比。

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

,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第六段:夏日的新荷之实用价值(可食,可包裹东西)。

(第四段从残荷过渡到自己更加喜欢的夏日的新荷,四、五、六段三个段落各有侧重,分别从夏日生机勃勃的荷塘景致、孩子们在荷塘中快乐的玩耍、记忆深处的荷叶粥、荷叶包,写出了作者对夏日新荷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二层(4-6)新荷之美

整理提纲:

4

思路:

宏村秋景(其它事物)——>荷叶的描写(主要事物)——>作者对荷叶的看法(揭示主旨)。

第一部分:引文(宏村秋景引出对荷叶的描写)

第二部分第一层(2-3) 残荷之美(诗意美)

第二部分第二层(4-6) 新荷之美(生机,快乐,实用——有少年的、家人的美好记忆)

归纳主旨:

文章从宏村的秋景引出对荷叶的描写,从秋日残荷之美,进而写夏日新荷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荷叶,特别是记忆深处少年时的新荷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流露出对儿时岁月的留恋及对亲人的思念。

第二步:思考文后题目,学会怎么答。

?

(1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等,或提取关键词组合答案。

(2

(3

16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

具体考查学生对散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写景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篇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荷叶

韩开春

(1)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2)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3)其实,我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4)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5)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6)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

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林黛玉和“我”都见到了残荷,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案:

16.【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17.【答案】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18.【答案】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篇三:散文阅读技巧、练习及其答案(完整整理版)

散文阅读

一、(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的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有删改)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将人的生活总是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咸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仍然剩下的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一家人都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予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虚无。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

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哧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哧的一声嘶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平凡的极限。 (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

19.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20.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分)

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2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

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蜒、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脚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内,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0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韩开春《荷叶》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1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17:39 , Processed in 0.2193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