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回复: 0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篇二: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今年放暑假时,王校长给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刚开始我并没有当做一回事,闲暇时当我打开网站,真正阅读了才感觉到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他教育我们要学习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他让我记住: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学会“感动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非常切合我们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书中有一条论述道:教师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太狠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批评和“侮辱人格”,界限又到底在哪里呢?对此我感受颇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经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在以前,教师满腹经纶,师生关系如同父子,“老子”打儿子再平常不过,

可现在一切条件都变了。在有些家长眼中教师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仅仅是帮助孩子成功的“工具”,这工具不好使就告你。我认为,既然要当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做好一名教师的职责,切不可取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现代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对于那些“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学生,我们要指出他应该如何去做,如何使自己更出色一些,只要你真正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有信心、耐心,总有一天他们会改变自己。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我们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

应该有很多老师或者是关心教育的人士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大学期间也拜读过其他许多学者的教学专著,但大多数著作都被我草草地浏览,唯独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能让我体之、品之。《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教育经典,是因为作者是一位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最基层教育岗位的教育工作者,书中的内容是他从教中酸甜苦辣的真实记录,他从自身的深切体验出发,发掘出对于人们有着广泛指导意义的哲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们看不到才华的买弄;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们看不到晦涩的“学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我们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比如,《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书中还提到关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的注意力取

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学生不单是在听讲,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他们进行思考。”很明确地告知了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利用已有的经验唤起幼儿的注意力。由此我们会联想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否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每一句话,孩子们都注意着?答案一定是“不”。对于我们如此没有把握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却清楚地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想说:或者枯燥乏味的理论更适合你。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得低首沉思,面对一条条亲切的建议,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值得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我为你做过什么?

最后还是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来做个小结: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学生学习着学习,教师同样需要学习着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当我手捧这本专著细细品读之时,就好像苏霍姆林斯基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轻声交谈;当我放下书细细回味时,就好像看见他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师生中间。听着他柔和的话语,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不禁被他杰出的业绩和高尚的人格所感动,更多的是收获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将会积淀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对自己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想给他们什么呢?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那么,《给》这部书中已经有了这么多好的教育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去实践吧!让学生读书,我多读!读教育名著,读文艺作品,读唐诗宋词。让学生写作,我多写!写读书心得,写已背诗词和成语。让学生行动,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节目,看新闻报纸。让学生思考,我多思考!让学生表达,我多表达!让学生观察,我多观察!总之,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高于对学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坚持实施,有了目标就要不懈进取。今天

的我将会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

小学教师偷了初高中教师的时间?

我和苏霍姆林斯基笔下那位克拉斯诺达尔斯市的女教师有一样的困惑:“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看下去,我越来越明白也越来越汗颜,苏霍姆林斯基知道我们要辩解什么: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是啊,本来如此啊,可是作者一个事例让我有点坐不住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让人听得入了迷,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这个奥秘就是 读书。

可是这又与初中高中老师的时间拥有量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所讲的知识点上,也不仅要观察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学生怎样工作,学生在感知思考方面有哪些障碍,如何对学生进行智力上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更高一级的学习。如果小学教师没能把学生的这些能力训练出来,初高中老师将会花费时间抓“小学基础就很差的学生”这将占去他们大量的工作甚至生活时间。如此说来,小学老师真的“偷”去了初高中老师的时间啊。

那么坦白成人的话我现在就是初高中老师时间的“偷窃者”了,对我那节课就是个时间“小偷”,三年级时候,我尽心地备《科里亚的木匣子》一课,该查阅的资料我都查阅了,比如,我也查找让学生明白: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我苦苦思索让他们听懂这一道理的语言。更让我挠头的是如何让学生明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还找了许多带有这一哲学道理的故事,我自认为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拿着厚厚的资料我走进了教室。上课了,读完课文,进入理解课文阶段,刚开始我就把自己绕了进去,一直带领孩子们在“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

篇三: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吸取先进教育理念 积极进行教育实践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准旗薛四小石丽娜

今年暑假假期,我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被尊为“教师的教师”,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的百科全书”。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宝库。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虽然现在的教育形式与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在教师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书中亲切又充满智慧的语句犹如智慧之泉时时启发着我、鼓励着我。

下面就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他提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反思当今我们的教学,老师怕学生听不懂,总是讲得太多,其实这就大大缩小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提出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 教育理念,而我校(薛四小)也正在尝试合作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

也形成了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上台合作汇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典范方式。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觉得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是希望我们教师教育儿童应该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即“因材施教”。书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伤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想这样,各不相同的。的确每个孩子的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一次采取教育手段。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注重阅读

他认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 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机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能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而阅读正是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位姓特卡琴科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

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难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使我体会和领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它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的经典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1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02:01 , Processed in 0.2992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