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回复: 0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阅读训练附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 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答案: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六)《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1、 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 B ⑵ A ⑶ A ⑷ D 3、 A

4、 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 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七)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答案: 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迎求”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距离) 叩其故(问 ) 叩石垦壤(敲打 )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 殊不沾污(很;甚 )

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三、“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

答案: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3.艰难困苦的岁月。。。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十)卖柴翁殴宦者

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之,代词,指柴)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之,代词,指农夫 )

(3)今以柴与汝 (以,介词,把 )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 以,介词,用 )

(5)我有父母妻子 (有,动词,表存在) (6)我有死而已 (有,副词,只有 )

2. 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宦者”和“宫使”对百姓都是残忍的掠夺,手法都是一样的,用没有什么用处的绢代替货币。对这两个人物,作者都是用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刻画。

3.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汝,尔。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答案 1.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

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3.C(“来”,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拿”)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答案 一.原因是:向外宣布禁止,而自己不止,庶民当然继续效仿,渐成风气耳!启示:(1)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2)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

二.翻译(略)前者喻指在宫外不许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后者喻指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 。 (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 人们把“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转化为“ 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比喻表里不一致的虚假作风,以好的名义做招牌)

三.B 四、1.禁止 2.王宫内 3.??的人 4.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答案 1、C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4、 C 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 高度评价。 第二段: 生活状况 。第三段: 积累素材。 第四段: 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答案;1、伐 (讨伐 ) 旦(天 ) 子(指年轻人 ) 延(伸长 )

2、(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 看不到加点的字无从回答(2)如是者三旦.字:句:( )

3、(1)[螳螂 ]欲取蝉,而[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 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1)《螳螂捕蛇》写了 螳螂 和蛇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2)《螳螂捕蝉》写了蝉 、螳螂 和 黄雀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不到画线的地方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答案1、(D) 2、翻译:学习,是为了求得上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和轻视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象对仇人那样恨他,象对鸱枭那样讨厌他。象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答案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汝乃枵腹而营口。

2、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带花纹的织品)(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打算 )

4、(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偷鸡者 )

5、(1) 蛛:利己不利世 (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赞扬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批评蜘蛛的冷血和残忍 =从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少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答案 1、俱(都) 沈(沉潜) 竞(争相)复(再) 2、( D)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十)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② 反归取之。 (反同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 缺少第四题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1.郑人游于乡校 (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 (来)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 (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 (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C)

三、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四、翻译第三段。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笑着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上游方向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而反激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被冲激面的地方侵蚀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头必然倒进陷坑.像这样再次侵蚀,石头就再次向前滚动,如此一再翻滚不停,石头就会逆水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沉落的深处去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

(二十六)良马对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饮食/精力。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二、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三、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然非精洁不受 (然而) 2.若无事然。 (的样子)3.不幸相继以死 (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

(二十七)胸有成竹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竹乎 (再)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添加)(堆叠) 4.以追其所见 (追索)

四、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C)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 注释 ]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4 分)

( 1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衣食所安 B 谨食之,哩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 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日存 , 明日去 B 去死肌 , 杀三虫

C 乃记之而去 D 俸去书来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 ,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 阅读本文 , 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 分 )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解释划线的字:

长( ) 子( ) 走( )然( )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好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都是东汉时人。

1. (3分)翻译文中划线: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

2.(4分)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

醉人击虎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是( )项:

A.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B. 杖击之

C. 之山下月明处 D. 而气以盖之矣

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 )。 A.尉果笞广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弦而鼓之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4.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篇三: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二、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还( ) 去() 方()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加括号的词。

1) 如是三者(旦):2)(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3)不知黄雀在(傍)也:4)黄雀(引)颈:

2.翻译下列句子。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答:

3.文中舍人给吴王将的哪个寓言故事说服了吴王?

1

4。最后吴王罢了兵,是因为他想到了什么?(根据内容猜测)

5.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和这个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焉( ) 师事() 辄() 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五、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 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 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六、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2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成语: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 3

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加括号的词。

1) 如是三者(旦):早晨2)(子)来,何苦沾衣如此:,代指,你

3)不知黄雀在(傍)也:旁4)黄雀(引)颈:伸

2.翻译下列句子。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答:舍人中有个叫少孺子的想进谏又不敢,于是拿着弹弓和弹丸来到后园,晨露沾湿了衣服,这样一连三天.

3.文中舍人给吴王将的哪个寓言故事说服了吴王?(寓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最后吴王罢了兵,是因为他想到了什么?(根据内容猜测)

吴王想到若攻打楚国,必然损耗国力,难保别的国家不会象黄雀伺蝉那样,在吴伐楚之时乘其便利,攻打吴国。

5.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和这个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焉() 师事( ) 辄( ) 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 4

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 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 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收获②其义自见:同“现”,明白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译文:一般情况下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 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慢 )( 2)乃四顾胆落(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便以为全学全了驾船的技术。椎(同‘槌’)鼓速进:击鼓快进

(2)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用椎敲鼓径直前进,突然碰到大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柁失去操控。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会一门知识或一种技术,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握了一切,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楚人学舟”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学东西,不能自以为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5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阅读训练附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1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17:51 , Processed in 0.2440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