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屈原 涉江
《涉江》 屈原
【作品简介】
《涉江》选自《楚辞·九章》。《九章》包括《惜诵》《涉江》《衷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jú)颂》《悲回风》,共计九篇。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原文】
(第一段)
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1)
年既老而不衰。(2)
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3)
冠(guàn)切云之崔(cuī)嵬(wěi)。(4)
被(pī)明月兮珮宝璐(lù)。(5)
(第二段)
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6) 吾方高驰而不顾。(7)
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8) 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圃。(9) 登昆仑兮食玉英,(10)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11)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12)
旦余济乎江湘。(13)
(第三段)
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14) 欸(āi)秋冬之绪风。(15)
步余马兮山皋(gāo),(16)
邸(dǐ)余车兮方林。(17)
乘舲(líng)船余上沅兮,(18) 齐吴榜以击汰(tài)。(19)
船容与而不进兮,(20)
淹回水而凝滞。(21)
朝发枉陼(zhǔ)兮,(22)
夕宿辰阳。(23)
苟余心之端直兮,(24)
虽僻远其何伤? (25)
入溆[xù]浦余儃(chán)佪(huái)兮,(26) 迷不知吾所如。(27)
(第四段)
深林杳(yǎo)以冥冥(míng)兮,(28) 乃猨(yuán)狖(yòu)之所居;(29)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huì]以多雨;(霰(xiàn)雪纷其无垠(yín)兮,(31) 云霏霏其承宇。(32)
哀我生之无乐兮,(33)
幽独处(chǔ)乎山中。(34)
(第五段)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35)
固将愁苦而终穷。(36)
接舆髡(kūn)首兮,(37)
桑扈(hù) 臝[luǒ]行。(38)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9)
伍子逢殃兮,( 40)
比干菹(zǔ)醢(hǎi)。(41)
与前世而皆然兮,(42) 30)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43)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44)
固将重(chóng)昏而终身。(45)
(第六段)
乱曰:(46)
鸾鸟凤皇,(47)
日以远兮。(48)
燕雀乌鹊,(49)
巢堂坛兮。(50)
露申辛夷,(51)
死林薄兮。(52)
腥臊并御,(53)
芳不得薄兮。(54)
阴阳易位,(55)
时不当(dàng)兮。(56) 怀信侘(chà)傺(chì),(57) 忽乎吾将行兮。(58)
【注释】
(第一段)
篇二:大学语文复习(2013含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
《蒹葭》
一、单项选择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D )
A.《离骚》B.《乐府诗集》C.《古诗十九首》D.《诗经》
2.“在水一方”语出《诗经》中的( A )
A.《蒹葭》 B.《短歌行》 C.《无题》D.《声声慢》
3.《蒹葭》选自( C )
A.《诗经·郑风》 B.《诗经·周南风》 C.《诗经·秦风》 D.《诗经·齐风》
二、多项选择
1.《诗经》也称作( CD )
A.《诗百首》 B.《毛诗》 C.《诗》D.《诗三百》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人曾概括为( ABC )
A.赋 B.比 C.兴D.叠字
三、词语解释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逆流而上。 .. 2.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晞:干。 . 3.宛在水中坻。 坻:水中高地,小州。 . 4.道阻且右。右:迂回,弯曲。 .四、作品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什么手法?
(3)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涉江》
一、单项选择
1.诗句“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出了( B )
A.诗人高远的志行B.诗人孤寂徘徊,眷恋故土的感情
C.身处劣境的痛苦D.忧国忧民的情怀
2.《涉江》是以下哪部诗作中的一篇( B )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D.《九歌》
3.“霰雪纷共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一句中的“霰”、“垠”、“霏”的正确读音是( C )
A.xiān yín fēi B.xiàn yíng fēi
C.xiàn yín fēi D.xiàn yíng fèi
二、多项选择
1.《“楚辞”又称( ABD )
A.屈赋B.骚体诗C.汉赋 D.楚赋
2.屈原的《离骚》在我国文学史上是( AB )
A.第一篇文人写的抒情诗B.第一篇政治抒情长诗
C.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D.第一篇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优美诗歌
三、词语解释
1.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信:忠诚。 侘傺:失意的样子。 ... 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终身不得志。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任用。 . 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虽:即使
四、作品分析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中的“兮”是哪一种用法?
(2)“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象征什么?
(3)“燕雀”、“乌鹊”、“腥臊”象征什么?
《春江花月夜》
一、单项选择
1.张若虚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C )。
A.先秦B.两汉 C.唐朝 D.宋朝
2.被称为“孤篇横绝”的唐诗是( D )。
A.《秋兴八首》B.《汉江临泛》C.《长恨歌》 D.《春江花月夜》
3. “谁家今夜扁舟子?”中的“扁”的正确读音是( A )。
A.piān B.pián C.biǎnD.biàn
二、多项选择
1、《《春江花月夜》的语言优美,韵律婉转,主要表现在( ABC )
A、四句一换韵,共九韵B、平仄交错,抑扬相交
C、对仗工整 D、语言晦涩
2、《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有( ABCD )。
A、结构严谨完美 B、诗情哲理相融 C、善于烘托铺垫D、语言清新优美
三、词语解释
1.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 2.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此处形容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 3.可怜楼上月徘徊。 徘徊:指月影移动。 .. 4.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可惜。 ..四、作品分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善于烘托和铺垫。
2.从这一段看出本诗在立意上有什么特点?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立意新颖,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单项选择
1、李白是( B )的巨匠。
A、七律 B、七言歌行 C、七绝 D、五绝
2、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A )
A、诗仙 B、诗圣 C、诗杰 D、诗怪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 C )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七言古诗 D、长短句
二、多项选择
1、李白的诗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其特点有( ABCD )
A、丰富的想象 B、大胆的夸张 C、广泛的题材D、率真的情感
2、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是指( CD )
A、张若虚B、王维 C、李白D、杜甫
三、词语解释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畅饮。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建安骨:建安时期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摘取 .四、作品分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2.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风格?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
一、单项选择
1.《秋兴八首》的作者是( B )
A.李白 B.杜甫 C.柳永 D.张养浩
2.《秋兴八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秋在( B )写的组诗。
A.长安B.夔州 C.成都 D.宜昌
3.杜甫的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 D )
A.婉转缠绵B.豪放飘逸C.朦胧晦涩D.沉郁顿挫
二、多项选择
1.杜甫自称( ABC )
A.杜陵布衣 B.杜陵野老 C.杜陵野客 D.诗圣
2.《秋兴八首》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BCD )。
A.比兴 B.对仗 C.拟人 D.双关
3.下列句子中的“兴”读作xìng的有(A BC)
A.《秋兴八首》B.赋、比、兴 C.俱怀逸兴壮思飞
D.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三、词语解释
1.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并连 . 2.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系:长系。 ..四、作品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循环往复的抒情方法的?
《长恨歌》
一、单项选择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自( D )
A.《白居易集》 B.《曹操集》C.《乐府诗集》 D.《汉书》
2.“渔阳鼙鼓动地来”中的“鼙”的正确读音是( D )
A.díB.g? C.bēiD.pí
3.“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中“乘”和“骑” 的正确读音是( )
A.shēng qíB.shēng jì C.shèng jì D.shèng qí
二、多项选择
1.《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 BCD )
A.象征说B.讽喻说C.爱情说 D.双重主题说
2.《长恨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 ABC )
A.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B.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C.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D.朦胧含蓄的意境
3.《长恨歌》在唐代受到作者和大众的喜爱,下列诗句说明了这种情况的有( CD )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 D.一篇长恨有风情。
4.下列句字中的“和”读作huò的有(BD )
A.礼之用,和为贵。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歌数阕,美人和之。 D.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三、词语解释
1.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云鬓:浓密如云的黑发。 芙蓉帐:绣着荷花图案的帐幔。
2.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 .... 3.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天旋日转:比喻政局突变。 ....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干:纵横的样子。 ..四、作品分析
1.白居易《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以次段为例,说明《长恨歌》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白居易《长恨歌》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声声慢》
一、单项选择
1、《声声慢》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此时作者流落于( D )。
A、山东青州 B、江淮之间C、湖北湖南 D、 江浙一带
2、李清照的词集是( B )。
A、《易安词》 B、《漱玉词》 C、《东坡乐府》 D、《攀南词集》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词中属婉约风格的有(AB)。
A、《声声慢》B、《醉花阴》C、《定风波》 D、《山坡羊·潼关怀古》
2.《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以下意义( ABCD )
A、实写菊花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 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
三、词语解释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突然。将息:调养。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指花逐渐减少。 堪:肯、愿意。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弟:景况,情形。 了:完毕、了结。 ...四、作品分析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的主旨是什么?有何意义?
2.《声声慢》在语言上在什么特点?
《雨巷》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 “雨巷诗人”的作者是( D )
A.昌耀B.北岛 C.徐志摩 D.戴望舒
2.戴望舒现代史上哪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的代表( A )
A.现代派 B.荷花淀派 C.新月派 D.创造社
二、多项选择
1.下列作品属于戴望舒的作品有( ABC )
A.《我的记忆》 B.《望舒草》C.《灾难的岁月》 D.《翡冷翠的一夜》
2.《雨巷》的意象美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BD )
A.中国传统的比兴寄托B.中国化的诗歌意向
C.西方现代派的手法 D.西方象征手法。
三、作品分析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分析“雨巷”和“姑娘”的象征意义。
2.本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伯克段于鄢》
一、单项选择
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B )。
A、姜氏B、郑庄公C、共叔段 D、颖考叔
2.《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C )。
A、 阴险狠毒 B、 工于心计C、 贪婪狂妄 D、 愚昧无知
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C )。
篇三:古代汉语复习题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 什么是词的本义?怎样考察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二、 词的原义与新义相比,词义的演变有哪些规律?
三、 简答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词的引申义,就是从词的本义发展、推衍、引申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同本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来看,词义引申可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① 直接引申。所谓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关系。基——本义是“墙基”,由本义直接派生出两个引申义: 1) 根本,基础。这个含义比较抽象,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毛亨传:“基,本也。 2) 开始,起头。
② 间接引申。所谓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即前人所讲的“展转为他训”,引申义和本义不发生直接关系,只发生间接关系。露——本义是“露水”。露”的词义引申情况可以如下:露(露水)→露天→显露→洩露→败坏
四、 举例说明词的三种引申方式。
五、 简述词的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有某种相似处,可以类比,因以为引申。)
形貌形状 斗,本指酒斗,因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功能作用 关,本指门闩,后引申为关卡,均有控制出入的作用。
方式情态 奋,本指鸟奋飞,后指马、牛奋蹄。(《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俗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2、相关(有关联,可以以此代彼)
标志作用 齿,本指门牙,后表示年龄。 动作代表主客体 歌,本指歌唱,后指歌曲。 以性状代人 姝,本指女子貌美,后指美貌女子。 以方位处所指人 官,本指官署,后指官员。
3、相因(有因果条件关系)如:危,本指高,后指危险。
六、 简答词义引申的规律
(一)由具体到抽象。如: 道:本义指道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例: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 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二)由个别到一般。如: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说文》:“雄,鸟父也。雌,鸟母也。”例: 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小雅·正月》) 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三)由实词到虚词。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昭公三年)。
七、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古文的词义?
1、从上下文意思和逻辑关系来确定词义。 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2、借助语法结构分析来推断词义.楚王贪而信张仪。(司马迁) 信:相信
3、利用对文,即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顽鲁者也当矜怜 鲁:愚昧而蠢笨
八、 简述词义训释的方法。
九、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句型)?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十、古代汉语在哪些情况下常出现谓语前置、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在古语中,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 感叹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
疑问句 何哉,尔所谓达者?
祈使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正常语序应为“以桑树之” 。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 ①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如: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4).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 ①王问:“何以知之?”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余是以记之。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亚父南向坐(司马迁《鸿门宴》) 十一、古代汉语在哪些情况下常出现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十二、辨析同义词时,怎样才能找出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十三、根据下面所给的词并说明古今词义的异同
皮、江;醒、睡;臭、虫;宫、瓦;汤、涕;百、诛;谤、祥;爪牙、复辟 十四、什麽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各有什麽特点?
古体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的诗歌以及后世模仿的作品,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又称“古诗”、“古风”。
1)不限句数、字数。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
2)押韵要求较宽,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换韵。
?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换韵;?可以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
1)句数固定 律诗共八句 绝句共四句
2)押韵严格 押韵就是在诗歌中该用韵的地方用同韵部的字1近体诗的用韵合于平水韵。2隔句押韵: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首句押韵亦可不押),都是隔句押韵。①一般只押平声韵 ②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
3)讲究平仄 近体诗平仄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据平仄交替的原则加一个节拍
4)讲究对仗 工对 宽对 借对 流水对
十五、谈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和句法情况。
平仄格式: (1)平仄的排列法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2)同时,近体诗的平仄格式还得考虑两点:1)只押平声韵(即韵脚必须是平声字);2)一联一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四种基本格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3)拗救问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近体诗的句法
1)活用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2)错位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3)省略 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白居易《渡淮》)
4)紧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63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