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有关质量的诗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质量(诗歌)

质量

质量如同树的根

把握着企业的命脉,将企业的经典传承,长盛不衰

质量好似指南针

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不离不弃,奋勇向前

质量又如探照灯

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从黑暗走向光明,前程似锦

质量就是通行证

证明我们的实力,诚信服务,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

质量好像记事本

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从无到有,传承历史

质量是一首老歌

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老歌,传唱着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永葆青春

篇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质量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①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③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①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曾多次游览博山,本词写于一次夜游博山之后。②鞚,马络头。③征衣,此处指旅人之衣。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哪一种手法来写景,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寓情于景。词的上片通过密柳、飞鞚、浓露、宿鹭等意象,情景交融地描绘了一幅清幽自然的山道夜行图,巧妙地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寄寓在这些景物的描写之中。(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的上片借马儿奔驰、露湿征衣、宿鹭梦中觅食鱼虾等动态描写,突显了山道的清幽寂静,从而抒发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③虚实结合(想象)。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是实写;梦食鱼虾,是虚写(想象);虚实结合地描绘了一幅清幽自然的山道夜行图,从而表现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词中的“浣纱人”为什么要“笑背行人归去”?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浣纱人”是一个山村少妇,出于淳朴善良的天性,在遇见陌生的行人时,要“笑背行人”(1分);②“浣纱人”听到孩子的哭声,心中挂念孩子,所以立即起身,匆匆“归去”。(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立秋

[清]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临海①愁。

洊饥②今有岁,倚棹③望西畴。

[注] ①军储临海:时局动荡,临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②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③棹:代指船。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的情感经历了由看到秋天生出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到由于看到临海府储存的军粮和百姓的连年饥荒,生出对时局动荡、百姓愁苦的无奈和忧虑的变化。(3分。意思对即可)

(2)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写立秋之日站在船上,看到天阴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的迷茫秋景,抒发了内心纷乱和阴郁的情怀。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北塘避暑

(宋)韩琦

[注] 尽室林塘,地名。本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写景抒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上句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1分)下句渲染极为幽静的自然环境,(1分)以“旷然”点明全诗主旨,后面三联都在表现作者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心胸。(1分)

(2)“水鸟得鱼”,俯瞰近景,实写鸟的自得其乐;(1分)“岭云含雨”,仰视远景,实写云的自由悠闲。(1分)鸟和雨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是虚写,虚实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水鸟、岭云的欣羡之情。(1分)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仙吕] 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刘燕歌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1)前人认为,“无计锁雕鞍”在本曲中最具表现力,请结合这一评价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诗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锁”是“留住”的意思,表现作者对故人深深的不舍之情,(1分)“雕鞍”借代“故人”,不说留人,而说留“雕鞍”,使这种不舍之情显得含蓄缠绵,这句写出了离别的无奈。(2分)

(2)主要意象:酒、杜宇。(1分)本想借酒消愁,但“别酒”滋味苦涩,让人更加伤感。(1分)杜鹃啼叫,凄切动人,渲染出一种悲戚的氛围。(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分)

南 歌 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主要运用哪一种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1分)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2分)

(2)①比喻(拟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②想象、虚实结合(或对比)。“别时”句,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③以景结情。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颇具蕴藉含蓄之致。(每种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一种手法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上寄乐天 元 稹

[注] 作者好友白居易此时在浔阳。庾楼,在浔阳,是后人为纪念东晋名臣庾亮所建。

(1)这首诗歌中,哪一个字可以统帅全诗?这个字又有什么深刻的内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睹明月而思友人,古代诗人常常如此。但是,本诗表达得很新颖别致,试予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个字是“愁”。(2分)既有朋友离散的“愁”,更有对朋友白居易命运坎坷的嗟叹。(2分)

(2)①虚实结合(2分)。从眼前的江水,想到这江水长流,会经过庾楼;从眼前自己月夜泛舟水....

上思友,而联想到朋友白居易在月夜里登庾楼望自己,一种离别,两地思念,使得这种思念表达的........

自然而又感人。(2分)

②运用顶针连环句式,(2分,或:颔联和颈联间连续运用“庾楼”,构成反复)诗句衔接紧密,........

回环往复,连绵不断,一唱三叹,韵味无穷。诗中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虽路途远隔,难以聚................

首,但共此明月江水,相思相忆,千里同心。(2分)(如果与这两个答案不同,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注意按照加点的关键词语给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来。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的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的偏见,高尚、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3分)

(2)“夜夜”表非只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诗人读《离骚》。诗句表现诗人被贬时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3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①口。

道傍榆荚②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 ①花门:即花门楼,凉州馆舍名。花门口,即花门楼口。②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开头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1)诗人是如何“戏问”酒家翁的,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析本诗语言最突出的特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从道旁榆荚形状如钱入手,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沽酒的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2分),使读者从中充分感受到诗人乐观、开阔的胸襟(1分)。(大意对即可)

(2)本诗语言最突出的特征是“口语化”(1分),如“老人七十”“道傍榆荚”“君肯否”等语句,都是以口语入诗,显示出了既平凡又亲切的情趣。(2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 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璘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衣物的老妇人给他饭吃。他富贵后,重重地报答了漂母。

(1)颔联中哪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三谢不能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析例1:“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田家心中的悲苦。析例2:“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两层含义,每层1分。)

(2)为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答恩情感到惭愧,为荀媪的纯朴真诚而感动,为农家的辛劳贫困而难过。(每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篇三:10.诗词赏析

连城县实验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有关质量的诗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25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5 09:01 , Processed in 0.2424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