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篇一:致屈原

作者:白石细琢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溅湿了汩罗江畔的斑竹,

哀思顺江而下。

两千多年中的每一句离骚,

在粽子的飘香中吟诵,

拧一把艾叶飘在水中,

与挂在脖颈的香囊,

一起飘香。

端一碗雄黄酒,

与您对饮,

静静的汩罗江,

端阳高照。

篇二:哭屈原

作者:常路明

活到现在才明白

那个屈大夫死的那天

有多少伤心

有多少无奈

故国家园

娇妻眷恋

活到现在才知道

汨罗江有多深

你怎么能把一个名士藏匿

你怎么能把一片丹心沉冤

天空洒下豆大的泪滴

百姓捧出一打打的粽子奠祭

楚国已亡

爱国忠君之心何处寄托

唯有与鱼虾为伴

唯有与淡忘为伍

此行必去

必去

篇三:悼屈原

作者:黎明曦

汨罗江边,一声声愤懑的呐喊,用离骚

伴着楚辞的磬音,寄托情怀,凄婉

惊动了河山,也振聋发聩般,唤醒诗坛

使诗经后的经典有了改变,惊魂的诗句

参差错落着遣词长短,再也无法拘束

如律诗般敬为圭臬的铭龛,酝酿的酴醾

浓酽成端午水的缠绵,甚至使我不敢痛饮一盅

熏染,依然陶醉了几千年,恍若不竭的醴泉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抛弃耿介,情何一慨

诘问九天,叩响神殿,敲击龙宫,悲凄呼唤

哪里能容忠臣之躯,何处可寄许灵均的梦魇

上下求索,荆楚遍布追寻的盘桓,使河山动容

郁郁不得志呀,蕙质兰心,圣洁修身,如此之躯 竟不被重用,错失的哀叹,让人心生迁怨

大夫之舟涉江而行,惊诧了太多心颤,悲剧放任发生 爱国恤民更添沉痛,只应和起九州竟食米粽的盛宴 无需留意作鱼饵,抑或借分享,寄托哀思之情

独不惦念远离信仰的饥馑,把怀念用啃噬填充饱餐 善良懵懂了敬奉,伯夷不食周粟,鸷鸟不与燕雀同种

怀王自今可否明了此心,国人哪能仅用端午祭祀屈子的情感 篇四:端午忆屈原

作者:云湘鹤

天气反常得没法预见

雨霭笼罩在长江一线

连汨罗江也无法幸免

萤火虫也收起它的锋芒

静待雨后重振起舞

应该锣鼓喧天的场面

如今被雨幕屏蔽了起来

每年五月五日

乡亲们怀着对你的念想

自发组织龙舟竞赛

那时的汨罗江上旗旆飘飘

两岸人潮涌动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口号声整齐划一

个个充满英雄气慨

直奔远处决胜的标记

雨,一直不停的淅淅沥沥

也洗不掉两千多年遗留的风俗

当初怀抱治国之梦

抱石沉入江中

使九问惊天

把离骚传诵

让精神不朽

你面带笑容静坐在庙宇前

看这千年来的朝代替换

你去了,寂寞了千年的

路程

把呐喊挥毫在奔腾的江面

把胆气镶嵌在龙头之巅

你的身影屹立在江畔

巍峨成一棵松

让世人敬仰

你去了,粽香在史册里住了下来

保存千年时光香味不淡

连同你的气节

燃烧在华夏大地

篇五:念屈原

作者:灵魂在飞



用粽叶叠成一只船

让思念飘浮在黄河

用黄河水粮造一壶烈酒

将思念饮进肚子

站在巨石上醉看今朝

黄河源头独看屈原

回头事已过尽千年

把酒问今天

那年是何年

黄河水

屈原在何处

黄河水

屈原永远在人间



端午节我不吃粽子

也不吃包子

请给我一口水吧

让我喝下一口水

一口清凉的水

一口纯净的水

一口正义的水

因为那口水是黄河水

没有世俗的污染

只有屈原的灵魂

喝下它

可以梦见屈原

喝下它

世间会平静

篇六:写给屈原

作者:dcg5982163

一个人的名字,过去二千多年都还让人记着 你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挺起的脊梁

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一首《离骚》,两千年多年的传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虽然你感叹世态的炎凉

投向大江非你的选择

却让无数人为你悲泪

连江中的鱼儿也为你守候

这才有划龙船的举动

那投入江中的粽子

你闻到它的香了吗

屈大夫,可以告慰你的是

伟大而坚韧的炎黄子孙

依然会顽强的活着

崛起的中国会永远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腾飞的中华民族

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篇七:屈原之美

作者:anne_manor

在冲忙杀戮战乱的史书中

寻找一个美丽的位置

种满蕙茝和芳芷

再洒上清晨坠露的余香

一朵茉莉般淡雅的灵魂

千百年来

恍若散发着幽秘的气息

引得后人无限向往

即使触摸不到那神秘的气息

却是如此贴近的

润滋心灵的 悲伤与美好

依然无法拥抱

王的男人

总归是那么的轻之如毫

惟草木之零落兮

落水三千 染作一条圣洁水

仿佛有一支身影 浪漫飘逸

伫立在永恒的夕阳江畔

那江离与辟芷的芳馥啊

正穿越过 千年的时光

篇八:端午怀屈原

作者:伍培阳

此刻,汨罗江显得异常平静

无论上游,下游,还是中游

端午日渐临近

莫非它正在搜集楚国方言

或者,将之乎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也异常平静

稍稍在水面撕开一条口子

随着时光和岁月

下潜到最深的江底,细心寻找

一摞散佚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

文字里的香草,美人

想象夸张,光怪陆离,以及丰沛的情感 恰好巧遇一位峨冠博带

银须飘逸的古人

递给我精装版的楚辞

其中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

渔父告诉我,他叫屈原 被怀王一再疏远和流放的

三闾大夫

篇二:2013届浙江省余姚五中(金兰合作组织)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水涧/间不容发 磊落/硕果累累 肄业/自怨自艾 .......

B.木讷/吐故纳新 胥吏/长吁短叹打诨/混水摸鱼 ......

C.模式/摩肩接踵 箴言/爱憎分明寺庙/有恃无恐 ......

D.炽热/栉风沐雨 滂沱/气势磅礴修葺/休戚相关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

万杆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忘怀。

B.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C.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

已经准备长期的大撕杀。

D.“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我厂出口劳改产品,”李厂长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对于

这种无耻滥言,对于他们的攻击,我们要同仇敌忾,粉碎他们的阴谋。”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

世界人民的唾弃。

B.乌克兰大选发生危机,反对派领袖尤先科的支持者与另一位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

亚努科奇的支持者不可开交地互相抨击,“尤派”阵营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政局动荡不安,....

国家面临内战危险。

C.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

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

D.最近,长江流域水灾严重,小陈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我....

帮忙照顾他生病的年迈的母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

很浓的书卷气。

B.只要顾客一走到她的柜台,就会立即送去亲切的问候,凡真心要买东西的顾客,她

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C.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

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其中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

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5. 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3G手机”最突出的两大特点。(含标点符号,不超

过12字)(3分)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

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手机

联网的速率,3G可以让你的手机网速像家庭宽带一样快;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

多种媒体格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

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已取得3G牌照,2009年

6.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

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

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停杯叹息,用泪水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⑴ ;

仿句⑵。

7. 据报道,从10月11日晚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

此占据;人们的谈话内容都紧紧围绕“莫言和中国文学”的话题;各地书店的莫言作品被抢购;

各类网站纷纷借势推广图书频道进行营销;语文出版社日前放话,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连莫言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县相关部门也坐不住了,决定重新建设莫言

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景点。目前,一股“莫言热”袭来,而且还有升温之势。

对于持续升温的“莫言热”,网友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你是如何看待“莫言热”的,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

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爱国”?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

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

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

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

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

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

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

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我的说法可能会更彻底一点: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的高点上了,

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

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

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

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

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

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

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

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作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

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

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

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改动)

8.下列关于屈原“爱国诗人”身份界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是把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是以政治来框范

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的错误做法。

B.虽然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但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国家”。既然,此“国”非“爱国”之“国”,“爱国诗人”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C.现代人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却忽略了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这一事实,走入了文化研究的误区。

D.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不以楚国为界,正是屈原超越国界的明证。屈原的确

是一个爱国者,但屈原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爱国者。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于对屈原的分析与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所

以在众多文学史中独独受到了作者的推崇。

B.屈原人生中所经历的任何磨炼,对于他成为第一个站在个性文学的高点上的诗人,

都是必不可少的。

C.屈原自沉汨罗江,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殉难说”还是“逼死说”都缺乏足够

有力的史实支撑,因此,对于屈原自沉汨罗江,大可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

哀。

D.老百姓在端午节以包粽子划龙舟这些方式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正和屈原以投江这

样的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选择达成了一致。

10. 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

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屈原自沉行为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草帽下面的眼睛和舞步

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在家乡的小城里十分风行。拉板车的搬运工

人也爱戴那种草帽。他们中有我一位同学。

每次回到那座小城,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弯着腰负重前行的身影,企图在草帽下发现那张

高中毕业十多年再未谋面的脸。

毕业时,他办了病留,深度近视。假如下乡,我相信,他会很快回城,会有很好的安排。

因为他根红苗壮,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年级唯一的学生党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

有一年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我。他在门边很急切地吆喝售货员,要买五个泡饼。等待的片刻间,他摘下草帽,随意扇了扇,又戴上。

我朝他走去,正欲招呼,却见他一把接过五块泡饼,把那厚厚实实的圆一起往嘴里送,一口咬出层层叠叠的半个月亮。再一口,只剩一弯残月了,如饥云吞月。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他会很尴尬的。

那种五分钱一块的泡饼香甜而松软,那顶被汗被灰被日子染黑的草帽忠实地掩蔽着他的表情。我看不见草帽下的脸,但凭着那佝偻的腰背,那匆匆走向停在店门口的板车的八字脚,可以想象草帽下的眼睛是怎样饥饿,脸上是怎样为泡饼而斑斓。走到空车边,他拍拍手,立即弯腰握住车把手。其实,弯腰只是一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因为我觉得那架空车似乎很沉,沉得让他无法抬起头来喘口气,看看路边的风景,看看擦身而过的倩影。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尊重一顶草帽》。

我以为,在凉爽的晴日,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意。一种照彻内心的火灼的光线。他宁愿藏在阳光的背面。

所以,我不能喊他。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

然而,尊重,有时候极可能是矫情。

几年之后,同学聚会。到场的有大半。先是座谈,再是酒宴,然后舞会。

与酒宴上的热烈不同,座谈的发言是做了难免脱俗的安排的,在舞场上大家则久久忸怩着。谁也想不到,首先起身邀伴的竟是驼背近视又花脸的他。面对深刻的怀疑,他彬彬有礼的邀请,既执着又有些强硬。

这位指挥全年级学工支农军训达三年之久的学生领袖,是最有理由参与聚会组织,并带领我们抚今追昔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座谈时,在酒宴上,他被忽视了,忘记了。当时他到场没有,坐在哪个角落?面对母校的校长、老师,沉默的他脸上是什么颜色呢?我不知道。我一下火车,便被同窗之谊迷了眼,竟顾不得穿过春风得意的笑谈,去寻找我曾尊重的草帽。 满场讶然。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那些眼神让我相信,藏在阳光背面的他,被集体遗忘了。

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即便随后有几对怯生生地上场,也不过是众星拱月。他不知疲倦地跳,一曲又一曲。我是舞盲,只觉得,那娴熟的舞步,流畅的舞姿,阳刚的动作和神态,怎么也难与那几近匍匐负重爬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舞场上,那驼背,竟然显得很绅士;那八字脚,竟然显得很专业;那眯缝的眼,斑斓的脸,更是魅力之所在。他的草帽呢?

很难想象,沉重的生活怎能培育那样轻盈的舞蹈,沉重的草帽怎能煽动那样充沛的闲情,沉重的近视怎能洞穿音乐的秘密?这时,通过藏在昏暗角落里的窃窃私议,我才得知,由于人力车被机动车所取代,深度近视的他无法驾驶卡车,他便理所当然地与全市所有的板车一起被淘汰了。他在火车站的对面、阳光的背面找了份临时的工作,替中转仓库值夜。那顶草帽大约是用不上了。

而此刻,他沉浸在音乐里。用舞蹈发言,用舞蹈干杯,用舞蹈追忆似水年华。

刚开始时拒绝为之伴舞的校花,终于递出了矜持的手。我记得那朵校花曾让好些男生癫狂。不知搂抱着昨日黄花的他,是否能分辨出秀发中的白发,笑纹中的皱纹?

拉着满车的煤,或粮食、水泥、磷矿石,他也在操练舞步吗?藏匿在草帽下、汗水里,

他的喘息也是舞曲的旋律吗?

我为那篇文章,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

于是,我联想到一种写作姿态:貌似关怀、体恤,却居高临下;陈列民生之艰,也许只为展览自己的姿态。以那种姿态,永远无法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生生不息的生命真相。恰如我尴尬地面对那优雅的舞蹈。

为了每月三百元的收入,在舞会散场之后,他要赶去火车站对面的仓库上班。

为了那次聚会,那顶草帽,他不会再被该他值守的夜晚所淘汰吧?

(本文有删节)

11. 第三段中介绍了这位同学在学生时代相当出色的一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12. 揣摩并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②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

13. 为什么作者起初说“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后来却说“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请简析。(4分)

14.联系全文,探究“草帽”在文中的寓意和作用。(4分)

15. 结合文中“深度近视”的同学的生活状态,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登燕子矶记

王士祺

金陵古都会,名山大川在封内者以数十,而燕子矶以拳石①得名。

矶在观音门东北,三面临江,峭壁巉岩,石笋林立。观音山蜿蜒数十里,东与长江相属,至此忽突起一峰,单椒②秀泽,旁无附丽,傲睨诸山,偃蹇不相下。大江从西来,吴头楚尾,波涛浩渺中砥柱怒流。西则大孤、小孤,东则润州之金、焦,而矶据金陵上游,故得名尤著。

矶上有祠祀汉寿亭侯迤西有亭壁上石刻天空海阔四大字奇矫怪伟为前大司马元明湛公书公曾为南国子监祭酒又历官南吏礼兵三部尚书。公崛起岭南,从白沙闻学觉之宗③,与阳明上下其说,天下称甘泉先生。祠南,亭三楹,壁间题字丛杂不可读。独椒山先生四绝句与文寿承书《关祠颂》同镌一石。其一云:“皪皪④清光上下通,风雷只在半天中。太虚云外依然静,谁道阴晴便不同。”读此,知先生定力匪朝夕矣。

折而东,拾级登绝顶,一亭翼然,旷览千里,江山、云物、楼堞、烟火、风帆、沙鸟,历历献奇,争媚于眉睫之前。西北烟雾迷离中,一塔挺出俯临江浒者,浦口之晋王山也。山以隋炀得名。东眺京江,西溯建业,自吴大帝以迄梁、陈,凭吊兴亡,不能一瞬。咏刘梦得

篇三: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热身考语文试卷

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热身考试卷

语文

(总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苏廷评①行状①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

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

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操兵乘城乘:登 .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

C.会皇考病没没:通“殁”,去世 .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 ..

3.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

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

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① 野 望

杜甫

②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分) ..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那么,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

赵伯韬为了化解与吴荪甫的矛盾,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子夜》)

B.?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觉慧冷笑道。

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

C.?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一天史湘云夜宿在宝钗家时,对她说了这一番剖心之语。 (《红楼梦》)

D.?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白帝城托孤,可谓句句是泪,既有未成大业的遗憾,又有对犬子无能的担心,更有对臣子的无比信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刘备则在遗诏中谆谆告诫儿子刘禅。(《三国演义》)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葛朗台太太拒绝葛朗台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说这样议论道:?这样的高尚纯粹是白费!?她临死时对女儿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5分)

⑴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请简述(5分)

(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什么?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2)从下面选段中,你认为“君子”立身处世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分条概括。(3分)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那些日子,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作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改动)

10.下列关于屈原“爱国诗人”身份界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是把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是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的错误做法。

B.虽然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但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既然,此“国”非“爱国”之“国”,“爱国诗人”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C.现代人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却忽略了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这一事实,走入了文化研究的误区。

D.端午节老百姓对屈原的纪念,不以楚国为界,正是屈原超越国界的明证。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但屈原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爱国者。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于对屈原的分析与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所以在众多文学史中独独受到了作者的推崇。

B.屈原人生中所经历的任何磨练,对于他成为第一个站在个性文学的高点上的诗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C.屈原自沉汨罗江,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殉难说”还是“逼死说”都缺乏足够有力的史实支撑,因此,对于屈原自沉汨罗江,大可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

D.老百姓在端午节以包粽子划龙舟这些方式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正和屈原以投江这样的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选择达成了一致。

12.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屈原自沉行为的理解。(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8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5 21:13 , Processed in 0.2308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