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
34.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
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
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 夜 唐〃 杜甫
夜今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 雨 寄 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
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
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
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0.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 ②。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41.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 题竹石画(其二)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 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①②③ 。
43.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上的奇妙
之处。。
44.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 客 中 初 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 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 春 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分析三、四两句妙处。
.47. 病 牛 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箱通“厢”仓廪。
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
48.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怎样理解第
三句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9.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作者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诗人借题画写出了怎样的感慨?
50.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1. 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52.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象的特征。
53 .孤 桐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
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4. 墨 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55. 咏喇叭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作者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拒绝征召。
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表现主旨上有何意义?
58. 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篇二:小题1 唐代诗人赵嘏写了一首《江楼感旧 》:“①独上江楼思渺然,②月光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2012高考真题——文科语文Word版含答案F
1.古诗词名句默写。(9分)
【小题1】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小题2】 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小题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4】晴川历历汉阳树,。
【小题5】大漠孤烟直,。
【小题6】《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小题7】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望岳》中“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小题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
【小题3】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小题4】田家少闲月,。夜来南风起,。(《观刈麦》)
1.记叙文阅读(20分)
刀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晴朗的阳光中,手拿一把磨得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子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美名远扬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仅仅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
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A。
?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4分)
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下列语句,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请说出“虔诚”一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4分)
(2)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4分)
【小题3】奶奶和老人用刀砍树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与感悟。(8分)
2.城市视觉污染(6分)
程鑫
①污染是城市公害之一,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等。过去, 人们只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进行了预防、治理和评介工作, 对视觉污染并未予以重视。
②所谓城市视觉污染, 是指城市建筑不美观、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色彩不和谐、园林雕塑无美感、人的精神面貌不佳等现象通过视觉给人造成的不快, 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危害。
③城市不仅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环境, 而且也是人们为满足心理需要并具有审美要求的创造物。美观的城市建筑、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谐的色彩、典雅的园林雕塑艺术, 都会令人赏心悦目, 并使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反之, 就会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污染。例如, 有的城市住宅楼的门窗像调色盘一样颜色杂乱, 涂有广告的公共汽车不但过于刺眼, 而且给本来生活在大城市已感到烦躁的居民更增加了一重烦躁。心理学家认为, 色彩对人的思维、行为、举止、情绪、感觉和生理变化都有强烈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要是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不和谐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这就是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损失。
④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那么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事实上, 城市建筑的美感, 确实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从美学意义上讲, 城市园林雕塑是静的舞蹈、历史的碑碣、生活的浓缩、理想的延伸。如果园林雕塑讲究艺术, 会促使人去思考、奋进, 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是很大的。反之, 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觉污染, 影响人们的生活。总之, 如果城市建筑杂乱, 不美观, 必将使人产生不愉快,长期这样, 必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就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⑤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所形成的形象面貌, 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连续展现, 这个展现是否和谐, 对人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就十分和谐、合理, 它有着瑰丽多姿的建筑和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是一座设计新颖、布局井然、设备完善和具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新型城市, 给人愉悦之惑。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不合
理, 没有一个总体和谐的设计,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和谐, 那么, 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中, 人们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这也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⑥在一个城市中, 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 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像行为、仪表等, 都属这一范畴。如果人们的精神面貌不佳, 也将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快, 从而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要在城市中营造一种清洁、安全、和睦的社会环境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⑦综上所述, 对于城市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应注意预防和治理, 按“美的规律”建设城市, 规划城市, 力求使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达到一种和谐的美。 ( 本文有删改 )
【小题1】作者认为, 应预防和治理城市视觉污染, 并按“美的规律”来建设城市。从文章看, 应从哪些方面预防和治理视觉污染 ? 请概括说明。(2 分 )
答: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2 分 )
答:
【小题3】第⑥段“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 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中的“一定”这个词能否删去 ? 为什么 ?(2 分 )
答: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2.胸中之竹
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①,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②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③在笔先者,定则④也;趣在法外者,化机⑤也。独画云乎哉!
【注】①胸中之竹: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②手中之竹: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③意:审美意象。④定则:一般法则。⑤化机:此处指超出一般法则之外的、充满灵感的艺术构思。
【小题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2分)
烟 光 日 影 露 气 皆 浮 动 于 疏 枝 密 叶 之 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独画云乎哉!
【小题3】本文是郑板桥的题画之作。他强调 “”、“”两者结合,就能凝成一幅气韵生动、令人把玩不尽的竹的图画。(2分)
1.春行即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小题1】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宜阳城外丛生 、乱流的荒凉景象。(2分)
【小题2】景语皆情语。本诗主要抒发了国破山河在的哀情愁绪,你认为三四两句中的哪个
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请结合诗意说明理由。(3分)
词(一个字或两个字):__________,理由: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4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小题1】一、三行诗句中哪两个词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第二行诗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2分)
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题1】对诗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春乃发生:竟然。B.野径云俱黑:田野间的小路,这里指整个田野。C.随风潜入夜:悄悄地,不知不觉地。D.晓看红湿处:指鲜艳湿润的花枝。【小题2】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小题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围绕一个“喜”字,写景中处处流露出欣喜的心情。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中也饱含着作者喜悦之情: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B.前四句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雨写活了:春雨,她是那么懂事,有心,及时地静悄悄地滋润着万物。C.三句和四句、五句和六句对仗工整。三、四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雨轻柔润物的特点;五、六两句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D.最后两句写出了第二天清晨春雨之后诗人看到的美景:锦官城内到处是花团锦簇,鲜红欲滴。
4.下列诗句节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合全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A.“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却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B.从“风掣红旗冻不翻”可见,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C.“雪上空留马行处”,即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D.诗歌主要写雪景,作者在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的整个境界更洁白;而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1.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
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5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