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十五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主旨,领悟生命应当追求“大树”的境界。 2.把握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笔下大树的形象。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研读文本,把握大树“伟大、高贵和智慧”的具体表现。 2.难点:对“人树合一”理念的认识。 说明: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体悟,感受作者笔下大树的美好形象,这是读懂文章的前提。同时, 这一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文字感受和领悟能力的绝佳时机。“寓情于树”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停止于树,而是旨在告诉读者:大树的美好形象缘于同苦难抗争,体现 的是一种“大树精神”,一种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都该拥有的精神。“人树合一”是文章的精 粹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该重力突破的核心。
【思路点拨】
借助标题进入课文教学既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教学方法,也是阅读时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本文就可从标题“大树和我们的牛_活”入手,探讨其间的关联,把握大树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大树的情感,领悟大树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读懂作者,读出自我。另外,文章开始之前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话:“我们不但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目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这句话意蕴丰富,可思考其内涵以及与本文内容、主旨的关系。这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切入口。 【练习举隅】
1.作者笔下的大树让你想到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2.查找“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句话出处,抄录原诗。
3.查资料,了解托尔斯泰和左宗棠。 反思:
对初中生而言,这并不是一篇容易读懂的文章。广袤的大地涵养了作者诗人的气质,恣 意汪洋的文字间裹挟着深邃的思考。文中既涉及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 文言名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涉及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还有左宗棠的历史功绩。文史哲,样样齐全,任何一个话题都足以耗去许多的精力。然而,文章的精髓在于作者向读者展示大树的完美形态,既而点明,这种完美来之不易,是在与各种苦难的抗争
中铸就的;接着由树及人,告诉读者,一个伟大的人也往往是具备大树精神的人。而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魂,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是年轻的学子应该注入到血脉中的。由此,在设计教学中,越过会对学生阅读造成障碍的内容,抓住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部分展开教学。循着作者的思绪,沿着文字,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入作者思想的更深处,在学生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大树的投影。
篇二: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领悟并学习作者赞美的大树的高贵品质
2、体味本文质朴刚健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大树的伟大、高贵和智慧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请同学们讲出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描写树的诗句:“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天我们讲“大树和我们的生活”。作者通过这个“和”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周涛:军旅作家生活于大西北。1946年3月15日出生,当代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往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二十多种,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
三、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以大树为抒情对象,歌颂大树的高贵品格
四、细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为什么要向大树学习?它有哪些品质?
交流明确大树的品质:
文章用一个醒目的假设句开头,提出作者的观点:“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你就该向大树学习。实际上,作者是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将大树比作人类中的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段落最后,作者用“伟大、高贵和智慧”来概括大树的品质。这样的开头先声夺人,为后文的抒情与议论奠定了基础。
接下去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展示大树的品质:
它们(大树)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阅尽世间沧桑。
它们比哲学更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沉静不言,却能不朽。
大树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雨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人、更和谐。
大树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树有高贵的神态,拥有大人物的风范。
品质:伟大、高贵和智慧
2、选择精彩语段朗读,欣赏语言的特色。
五、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说“一棵大树,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2、如何理解第3节中“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句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笔下的大树让你想到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六、总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之后,我想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和尊敬身边的树,尤其是经历了风雨艰难的大树。向他们学习,学习它们在生长中积淀下来的高贵品质,从而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加有价值。那么就让我们在经后的生活中去细细品味大树的风采吧。
七、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左宗棠和托尔斯泰。
2、了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句话出处,抄录原诗,谈谈自己的理解。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那》、《复活》等。左宗棠 (1812-1885)晚清著名军事家,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 。湖南湘阴人。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左公柳:
左宗曾率军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领悟并学习作者赞美的大树的品质
2.体味本文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1. 课前学生查资料预习文章难点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领悟大树的伟大、高贵和智慧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1.大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关一奕《论语》演讲展示,欢迎到《论语》专版http://lunyu2010.blogcn.com,发表评论。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这篇文章:《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2.看了本文的题目,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其实呀,我们熟悉的诗歌里就有答案
由我们熟悉的诗(病树前头万木春)、歌(站似一棵松)导入
放好ppt后,老师说: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树常常是我们比拟和学习的对象。那么,本文是如何阐述大树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 同学们课前找了相关资料来解答文中的难点,下面我们按小队来交流一下,(各小队汇报所查资料,公布到班级博客http://qy2010tj5.blogcn.com上,这里挑部分内容来演示)由班级电教员来操作电脑。
各小队的代表汇报:
我们***小队搜集了??
1花雨梦小队(朱晖):收集了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介绍,找出了文中保尔康斯基公爵和老橡树对话的原文。
2紫梦星辰小队(赵雯蔚):找到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出处,以及相应的故事。 3盖欧卡小队(郏懿楠):收集了有关年轮及一些树的图片
4正义小队(顾怡雯):收集了有关梧桐树王、无花果王的图片和资料。
5冰锋小队(唐杰):搜集了有关本文作者周涛以及其作品的资料。
6依度小队(何苹):搜集了有关左宗棠的生平资料,以及其在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后的一些故事。
(三) 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介绍作者,这是冰锋小队搜集的。看ppt,强调作者特点:军旅作家,生活于大西北,当代边塞诗人。(因为这影响到作者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2.学习导语
学生齐声朗读导语,老师强调重音和格式。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老师朗读第一段。强调“就是”的作用,抓住“伟大、高贵和智慧”,“亲人、老师”(板书)提问:作者在下文如何阐述这个论断的理由?(紧扣学习建议中的阅读提示)
4.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分组齐声朗读2~5自然段,先从这部分找理由,圈划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同学各自发言后,请个别朗读有情感的人再读)
同学们,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从大树的个性讲他们的精神品质,而第三部分主要从个性的角度来说大树的精神品质,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
5.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学生散读6~12自然段。(强调有感情的)
老师提问:这部分讲了哪些具体的树?(回答这个问题时,电教员放出下面四张图片) 对于大树的精神品质,哪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有表现力,圈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拓展:
大树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那么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处理和大树的关系?同学自由发言。
a. 善待大树,它们是我们的“亲人”。(如爱护绿化)
b. 向大树学习,它们是我们的“老师”。(如迎接艰难困苦,和谐处理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这时老师手指指黑板上板书的“老师、亲人”。)
7.小结:
自然,它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学习本文之后,我想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和尊敬自然界的树,尤其是经历了种种艰难的大树。我们在生活中向大树学习,学习它们在生长中积淀的优秀品质,从而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当然,正如文末所说:(学生齐读)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注:这符合作者“句有余味,篇有余意”的风格]
8.课后作业:
必修作业:
1. 搜集有关树的成语或名言。
2. 完成词语抄写。
选修作业:
思考文前作者引用的托尔斯泰的话在文中有何寓意。
篇三: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2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