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赏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2013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岳阳县一中2013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命题人:徐新农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蓬蒿修葺 挟制xi? 天崩地坼..cha

B.闲暇庇佑 垣墙yuán朔风渐起shuò ..

C.辐射尺椟 剽掠piáo一副对联fù ..

D.逾越门楣 框架kuàng 模棱两可l?ng ..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特殊的想象天赋成全了莫言,使他在从取材炼意乃至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获得了高度自由,

在创作的“自由王国”里如鱼得水,几近达到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境界。 ....

B.在跟人家谈话的当儿,如果人家问你“什么叫四史?”你回答得出“就是《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你的脸上自然也会有一副踌躇满志的神色。可惜实际上谈话时候把这种....

问题作话题的并不多。

C.古人云:“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的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历史的集体记

忆,就难有现实的广泛认同,就难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悲哀。 ....

D.近年来,诸如毒奶粉、毒胶囊等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而事件发生后,政....

府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53个城市四分之

三左右以上的新房和二手房环比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涨。

B.2013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

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

C.由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

来便捷的同时,是否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D.科普界长久以来有两个派别:鹰派和鸽派。两者的主要差别不在于前者声色俱厉,后者

轻声细语;而在于前者主张用权力来消灭愚昧,后者主张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中让学术逐步战胜愚昧。

4.请选择最佳的一项补全下面这首题为《长安秋望》的唐诗()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A.残星几点雁横塞红衣落尽渚莲愁 B.风尘荏苒音书绝晓莺啼送满宫愁

C.残星几点雁横塞晓莺啼送满宫愁 D.风尘荏苒音书绝红衣落尽渚莲愁

二、课内诗文阅读鉴赏(18分,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白居易《长恨歌》)

5.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照应了本选段之前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者到来

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

衣曲》”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孤独幽怨之时惊闻使者来到

的消息而悲喜交加、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二)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

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屈原《湘夫人》选段)

6.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选段描写湘君在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过程,这

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

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又

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其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很多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

宗元就曾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描写湖湘风景、感慨自身处境险恶。

(三)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7.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

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们放

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不再喝酒来宽慰自己,而要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多说

什么。这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跌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

现出来了。

(四)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

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

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

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五)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

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

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

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9.下列对《过小孤山大孤山》和《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诗人开篇

就像一个技巧娴熟的丹青高手,简练生动地勾出了这幅山水画的全貌。

B.陆游晚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

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C.“俊鹘抟水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陆游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叹为“甚可壮也”,

并补充“山上栖鹘甚多”, 有感叹社会不平,人生多舛,世多邪恶之意。

D.苏轼借用小孤山、彭浪矶为“小姑”“彭郎”的民间传说,引出一段小姑嫁彭郎的佳话,

引起读者的优美想象;陆文则否定“小姑”“彭郎”的民间传说,客观真实。

(六)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

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10、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两相对比,

令人感慨。

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他安逸享乐。

C.作者认为庄宗的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

D.作者议论说理的语言很有分寸,如选文中连用两个问句,把问题留给读者思考,并没有

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倾向。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10分)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

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

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

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

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 .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

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

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 令:美好的 .

B.干浮华之虚称 干:追求 .

C.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了:完全 .

D.民庶称之,不容于口 称:称呼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 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 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D. 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A.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B.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C.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D.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1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列举了世人对待名声的三种态度:忘名、立名、窃名,意在表明那些貌似忠厚、实则奸诈的人窃取名声的做法是应该批判的,“忘名”这一最高境界是人们应该努力追求的。

B.邺下一位年轻官员曾以抚慰救济百姓的方式求得一时美誉,但后来由于花费日增,不能面面俱到,过去的好名声和政绩都随之毁败了。

C.文章寓褒贬于叙事,对没有天赋又不肯用心读书、而以酒食珍玩交结名士、求得虚名的人予以了揭露和批评。

D.作者认为,勉励百姓建立好名声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是一定要做

篇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赏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赏析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注释】: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

“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篇三: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海上那一轮明月,正伴随着潮水的涌动一同升起。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亮的亮丽光华,随着波浪闪耀到千里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会没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全都像细碎的雪珠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莹的白霜流布,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岸边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与天空连成了一片透明,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中天。 注:前十句写景。先是月共潮生。春江连海,波澜壮阔,月在江波涌动之中慢慢升起。月光伴随着江波绵延千万里,天地一片光华灿烂。这是壮阔宏大的气势。接下来是幽美静谧的氛围。江流婉转流过鲜花盛开的郊野。月光洒在树木和花草上仿佛凝结了一层细密的雪珠。因为月光皎洁,融和了霜和白沙,所以不觉飞看不见。天地纯净,浩茫苍穹仿佛只有空中这一轮圆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谁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人们只看见长长的大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注:前面写景,面对这样纯美浩大壮观的景致,在这样静谧的月夜,面对这样一轮圆月,诗人引发了哲思。谁在江边第一次看见了月亮呢?月光哪一年最初照临人身上呢?这是诗人在追问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诗人意识到了月亮的永恒存在,和个体的人的生命的短暂。但是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是绵延不绝的。这是动态的变化的永恒。而月亮年年相似,这是单一的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最初看见月亮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万万年之前就已经照临人间了。在人类和月亮的对比中,彰显了诗人的乐观的情怀)江月千万年来在等待谁呢?只看见长江滚滚不息。这是时间的无穷无尽。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一片白云向远空缓缓飘去;青枫浦那种远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爱人的小楼呢? 注:接下来写人间的聚散离合。游子像白云一样漂泊无定。他与思妇在水边的渡口分别了。两人愁绪满怀。所以今夜的月光之下,有多少游子飘荡在江湖之间。又有多少思妇在明月楼上孤枕难眠。扁舟子:是借代,指游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多令人伤心啊,此刻那楼上的月光正流连不去;它应该也照耀到了离去游子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它溜进爱人漂亮的闺房,卷上窗帘也赶不走;它留在捣衣石上,用手将它拂去它还会返回。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游子思妇们此时相互思念,却听不到对方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对方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恨送信的鸿雁早就飞走,月光又不能渡过;传情的鱼儿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纹。 注:月光有固定的运行的轨迹,不会徘徊。徘徊的是思妇,因为思情满怀。在月光之下,她梳妆打扮没有心思,从屋里走到屋外,从屋外走到屋里,去捶捶衣服也是毫无心绪,无论干什么做什么总是拂不去对心上人的相思。所以她幻想化身月光照到游子的身上。她也幻想鱼雁能捎来一封他的书信。可是相隔遥远,鸿雁飞不过这无边的月光,鱼龙在水中潜水鱼跃漾起了波纹,好似自己心湖的荡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边,就梦见了花朵零落将尽;春天已过了一半还不回家,怎不令人伤心。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尽;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开始偏西了。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残月深深隐入了茫茫海雾;远在北方碣石南方潇湘的离人啊,回家的路途该是多么的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其中能有几人乘着月光转回家乡?残月掩映着大江两岸的树木,深深激荡人的心情。

注:最后是游子的思情。游子思乡,梦到花落闲潭。实际是写自己青春年华的消逝。又一年的春天将近,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春天呢。在这个月,有多少人回到家乡了呢。在这个月夜有多少人回到家乡了呢。这首诗虽然有忧伤,但是却是甜蜜的忧伤,不是绝望。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糅合了优美与壮美,将景与情巧妙结合到了一起,但可贵的是他引入了哲思。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思考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石、潇湘, 泛指天南地北。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赏析: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

注: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却开了盛唐之音。具有煌煌盛唐的辉煌气象。是青春的蓬勃。而不是暮气沉沉。也没有哀叹一己生命的短暂

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

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长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引发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发端两句,展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辽阔视野。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一个“共”字,又强调了春江与明月的天然联系。江流千万里,月光随波千万里;江流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总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辉映,有春江处,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对于这个涉及宙宇生成、人类起源的疑问,诗人自然无法回答。于是转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所以虽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从“初照”以后,照过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诗人对比明月的永恒,对人生的匆匆换代不无感慨,然而想到人类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进一步探求:一轮“孤月”,永照长江,难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吗?于是由江月“待人”产生联想,转入后

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了、思妇?诗人于是驰骋想像,代抒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相望之情。

诗人想象“谁家今夜扁舟子”,正经过江边的“青枫浦”,目睹“白云一片去悠悠”而生飘泊无定的旅“愁”,于是相思“何处明月楼”。从“应照离人妆镜台”的那个“应”字看,“可怜楼上月俳回”以下数句,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词:妻子望月怀人而人终不至,因而怕见月光。但她可以卷起“玉户帘”,却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净“捣衣砧”,却拂不掉月色。“此时相望不相闻”,而普照乾坤的月华是能照见夫君的,因而又产生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痴想。追随月光照见夫君,当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然而鸿雁奋飞,也飞不出明月的光影;鲤鱼腾跃,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纹。接下去,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诸梦寐。他在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眼睁睁地看着“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溶月复西斜”,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以“落月摇情满江树”结束全篇,情思摇曳,动人心魄。自“白云一片”至此,写游子、思妇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实境中含梦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从而获得了低徊宛转、缠绵俳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韵,平、上、去相间,抑扬顿挫,与内容的变化相适应,意蕴探广,情韵悠扬。

这篇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锺惺《唐诗归》石:“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陆时雍《唐诗 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更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2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6 09:07 , Processed in 0.2416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