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回复: 0

小学美术中国龙教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小学美术中国龙教案

教学目标: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中国龙》教学设计 大镇第三小学 xxx

1.认知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初步了解龙的历史、特征。

2.能力目标:在自学、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能抓龙的动态及头、身、尾部特征,并创作出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 在学习中,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龙的特点、造型、动态,并用线条绘制出一条龙的图案。

教学难点:利用正确的作画步骤,抓住龙的各部分特征,利用线条的变化画出龙的动态。

教 法:启发引导法、互动探索法、直观示范法。

学 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互动评价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扇神奇的大门后面有什么?

(播放舞龙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 问: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舞龙)

2.教师导语:

龙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寓意着幸福,吉祥,威武。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态由简洁抽象到繁复华丽不停地演变着,龙文化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也自

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学习第十课《中国龙》。

二、讲授新课:

1.首先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1)知道“龙”的文化历史及特征。

2)能抓住龙的动态及头、身、尾部特征,创作出龙的绘画。

3)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检查自学情况:

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于龙的小资料,今天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资料呢?

1)龙形象的由来。

2)龙的各部分像什么?

教师小结:关于龙的造型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

龙的额头像骆驼额头;

龙的角像鹿的角;

龙的眼睛像老虎的眼睛;

龙的身体像蛇的身体;

龙的鳞片像鱼的鳞片。

龙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

3.提问:通过刚刚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龙的身体像蛇的身体,蛇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

1)议一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龙都有哪些动态呢?

2)教师出示课件:

龙的各种动态:升龙 降龙 坐龙 行龙、双龙戏珠.

(师生共同分析龙身上的线条)

三、教师进行范画:

龙有这么多美丽的形态,我们应该怎么将它用画笔描绘出来呢?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怎样画龙的。我今天要描绘一条飞在云端的龙。

1.讲解绘画步骤:

1.确定你要画的龙的形态,进行构图。

2.用辅助线确定龙各部分位置。

3.画龙最重要的是龙头的刻画,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诀窍: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4.龙身的刻画:线条要有变化,从颈部到尾部逐渐变细。龙鳞和龙 鳍可用变化的线条进行装饰,龙爪的遮挡关系。

5.尾部刻画:龙的尾部是扇形要画的大一些。

最后我给我的作品起一个名字《腾飞的龙》

2.板书设计:

中 国 龙

昂首

张口

露齿

睁眼

提问:

刚刚老师画了我心中的龙,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画一个什么

姿态的龙呢?

四、欣赏学生作品:

(区分色彩画和线描作品)

五、作业提示:

1.用线描画的方式画一条你心中的龙,并给它取个名字。

2.注意龙头的刻画和龙的动态特征。

3.线条要有变化、构图饱满、画面整洁。

六、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八、课后拓展:(出示手工制作的龙头头饰)

今天,同学们用线描的方式将我们心中的龙描绘在纸上,你们想不想让它真正的舞动起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用卡纸制作的龙头,同学们回去之后想一想,它的身体我可以用什么样的材质去做?下节课我们集体把它的身体做出来,让这条龙真正的舞动起来还不好?(利用手工制作龙头饰对本课进行延伸,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兴趣。)

九、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一定要要发扬龙的精神,以勇敢,奋进的精神面对我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篇二:小学美术五年级《中国龙》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中国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简单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知道龙的各部位取自哪些动物原型,有什么象征意义。能讲出龙各部位的原型以及象征意义,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龙在造型上的变化。在认识龙的各部位象征意义时,可以展示各种动物的原型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技法学生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用感。

教学重点: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猜出歌曲的名字,并板书《中国龙》

二、新授

1、龙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龙的形象最初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周代开始,龙的主要部分才基本确定下来;汉代开始,龙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提问:总结龙的发展历史。

商周——秦汉:夔龙期,抽象、简洁,多为单足。秦汉——隋唐:应龙期,矫健,多有翼。

唐宋——明清:黄龙旗,华丽,皇权的象征。

2、龙的形象:龙是以鱼、鳄、蛇、鹰、马等动物组合。 小结:龙是这个民间神话中象征勇猛和权力的神物。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3、龙的姿态:因为龙是诞生在人们的想象世界的,所以,她有强大的本领和变化多端的姿态。龙多为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唱的神物。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以行云布雨为天职,以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理想。

4、探究《九龙壁》上龙的姿态,它在干什么?

腾飞、盘踞、戏珠、喷火、飞降。降雨、镇妖、驱灾。

5、龙的精神

提问:你能说一说与龙有关的节日么?(看课件) 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并对此相应的解释。

小结: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象征着吉祥、幸福、威武

三、艺术实践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龙相关的创作。

四、总结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希望我们的同学都成一条真龙,为祖国、社会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中国龙》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中国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简单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知道龙的各部位取自哪些动物原型,有什么象征意义。能讲出龙各部位的原型以及象征意义,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龙在造型上的变化。在认识龙的各部位象征意义时,可以展示各种动物的原型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猜出歌曲的名字,并板书《中国龙》

二、新授

1、龙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的形象最初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周代开始,龙的主要部分才基本确定下来;汉代开始,龙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提问:总结龙的发展历史。

商周——秦汉:夔龙期,抽象、简洁,多为单足。

秦汉——隋唐:应龙期,矫健,多有翼。

唐宋——明清:黄龙旗,华丽,皇权的象征。

2、龙的形象:龙是以鱼、鳄、蛇、鹰、马等动物组合。

小结:龙是这个民间神话中象征勇猛和权力的神物。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3、龙的姿态:因为龙是诞生在人们的想象世界的,所以,她有强大的本领和变化多端的姿态。龙多为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唱的神物。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以行云布雨为天职,以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理想。

4、探究《九龙壁》上龙的姿态,它在干什么?

腾飞、盘踞、戏珠、喷火、飞降。降雨、镇妖、驱灾。

5、龙的精神

提问:你能说一说与龙有关的节日么?(看课件)

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并对此相应的解释。

小结: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象征着吉祥、幸福、威武

三、艺术实践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龙相关的创作。

四、总结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希望我们的同学都成一条真龙,为祖国、社会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美术中国龙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3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2 00:48 , Processed in 0.2647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