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背景 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有反复,成为一个顽疾,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食品浪费观念由来已久。2020年 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表明了党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衷心拥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十分必要: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浪费,把粮食生产和防止浪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有利于运用法治力量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加工的食品、食物和粮食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对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巩固深化已有实践成果,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的现实需求。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2021年4月29日,备受关注的《反食品浪费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对食品浪费正式从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规制,用法律之剑惩治“舌尖上的浪费”,通过立规矩、明责任、兴风尚为根治社会顽疾提供充足法律依据。
内容解读 1.什么是浪费食物? 在某家自助火锅餐厅内,一名顾客和服务员争得面红耳赤。起因是餐厅要求“浪费食物每 200克要加收 50元”,而这名顾客为了“光盘”,将没吃完的肉、虾、蔬菜等一股脑丢进了火锅。这是否算浪费食物呢?《反食品浪费法》对食品浪费作了明确界定: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这样就抓住了食品浪费的本质,即对食品未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使用就是浪费。 2.公务活动用餐,别把“浪费”当“消费”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关于“社会上哪些方面的浪费比较严重”的民意调查,“公款吃喝”是 92.6%的人首选。从中央到地方,“管嘴”的文件和制度出了很多,然而公款吃喝的嘴还是没管住。公款吃喝,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粮食,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公务活动用餐无论从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还是从节约财政资金的角度,都必然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此,《反食品浪费法》规定,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活动需要安排用餐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节俭安排用餐数量、形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3.“下馆子”要注意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对吃的追求也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 2021年餐饮业营业收入高达 4.6万多亿元。餐饮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浪费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仅城市餐饮行业每年食物浪费就在340—360亿斤,这其中还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造成餐饮浪费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原因外,不排除餐饮业经营者的一些“套路”:比如菜单上不提示菜量规格,问服务员也含糊其词;点的菜超量了,商家也不提醒甚至故意误导消费者……针对这些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套路”,《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相应措施。比如,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等等。同时,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食品、餐饮行业协会等应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制定、实施反食品浪费等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 4.“小份餐”“半份餐”将推广于外卖点餐 截至 2020年底,我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到 171.2亿单,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8352亿元,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 5亿人。而外卖点餐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小份菜缺乏,胃口小的一份都吃不了;不同餐厅菜量不一,按照以往经验点餐却发现点多了;为了凑满减,硬是多点了一份不需要的菜……将外卖点餐平台纳入反食品浪费监管的范围内,实现监管全覆盖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反食品浪费法》要求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根据规定,“小份餐”“半份餐”等人性化、合理化服务将会越来越多。 5.禁止大胃王式“吃播” 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杜绝餐桌上的浪费,提出“光盘行动” “N–1”点餐模式,然而,随着国内直播节目的井喷式发展,一些年轻人为了“博C位”,为了流量,为了吸引粉丝,不惜触及社会公德,以公开糟蹋食品为荣。比如, 2020年抖音上大胃王相关视频话题播放高达 71.6亿次,话题下“十分钟挑战十层汉堡、半小时吃完 100斤龙虾、一小时吃完 20份兰州拉面”等花式吃播更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吃播博主在视频前狂喝猛吃,结束直播后则拼命催吐,造成巨大浪费。《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6.浪费不仅可耻,还将被罚 浪费可耻一直以来是大家在道德层面的约定俗成。今后,《反食品浪费法》将给肆意浪费戴上“紧箍咒”。比如,可对明显浪费者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经营者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一万元;针对一些所谓的“大胃王吃播”以及那些涉嫌浪费粮食的音视频,《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条文链接 《反食品浪费法》第七条 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防止食品浪费:(一)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管理制度,加强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纳入培训内容;(二)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三)提升餐饮供给质量,按照标准规范制作食品,合理确定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四)提供团体用餐服务的,应当将防止食品浪费理念纳入菜单设计,按照用餐人数合理配置菜品、主食;(五)提供自助餐服务的,应当主动告知消费规则和防止食品浪费要求,提供不同规格餐具,提醒消费者适量取餐。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通过在菜单上标注食品分量、规格、建议消费人数等方式充实菜单信息,为消费者提供点餐提示,根据消费者需要提供公勺公筷和打包服务。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对参与“光盘行动”的消费者给予奖励;也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收费标准应当明示。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用餐需求,通过建设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等措施,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等进行科学管理。 《反食品浪费法》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违反本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严重食品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