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校本课例研究报告
一、准备阶段:前期的思考
第一步:寻找问题,确立学校主题
在上学期,我校就提出要开展语文的大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乐于积累美文、古诗词,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所以,假前教导处就组织老师们座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其中老师们就谈到了要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收集、分析问题:老师们普遍感觉,目前我们师生古诗词文诵读积累的实际现状,却不容乐观:
第一,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
第二,学生掌握的量远远小于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部分是五言、七言古诗,词可谓凤毛麟角,古文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掌握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
第三,课内外古诗文的教学没有区别,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教学。而且,往往不从学生已有基础为起点。
可以这样说,在古诗词文无序、无标的诵读中,学生毫无审美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谈“诗”色变,视背诵为畏途,不愿背也背不好。
开学初,教导处也设计了一份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是对四至六年级的部分班级进行问卷的。其中有对语文古诗词积累情况的调查,在“你现在已能背诵多少首古诗词了”一题的选项中,选择“15首以下”的占5.5℅,“15-30首”的占53.2℅,“30-50首”的占34.8℅,“50首以上”的占6.5℅。从调查中我们知道,学生积累的古诗词篇数,还大都只能达到30-40篇左右,离新大纲的要求差距甚大。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并列出了80首必背篇目。现在,这些古诗词大多数已经进入了小学课本。每一册语文教科书里面都编有5-8首古诗词。但是,时间长了,有些也忘记了。
再如:“你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一题的选项中,选择“喜欢”的占50.2℅,“一般”的占47.3℅,“不喜欢”的占 2.5℅。由此可见,在学生中,有一半多一点的同学对学习古诗词还是很有兴趣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小学生而言,古典诗词比较生涩难懂。第二、教者机械的“字斟句酌”,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肢解”那充满灵性的诗句,遗落了古诗词的内在美,往往使古诗词的神韵在枯燥的讲解分析过程中荡然无存,更让我们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
确立主题:面对这种现状,权衡学生、师资等多方面条件后,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读千古美文,诵中华古诗,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我校特邀请区教研员老师全程指导,力求将古诗课堂打造成一堂深入、有效的课堂。
第二步:个体学习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活水源。为了使本次研究跟有实效,更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困惑,老师们带着研究的课题首先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进行了古诗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在老师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及时教研的时间,教研组又结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教
研组的交流和讨论,更进一步的分析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解决的方式,这样,每位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的研究有了认识上的和策略上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同伴互助
通过协商,我们确定课题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课《乡村四月》,作课教师是我校四年级年轻的语文教师。并且由语文主任牵头组织,由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共同参与。
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共同针对这节课进行设计,从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到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本单元具体内容,确定了作课内容,共同积极准备了一节古诗课。
会后,作课老师结合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确立了《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的第一稿。
二、实施阶段:课例研究的活动过程
1、第一次试讲。由语文主任负责,四年级语文组老师共同参加,并且邀请
了区进修学校的语文研训老师参加了听课、研讨活动。
互动研讨,确定教学环节。研训老师在看课后,对课例提出了需改进的建议并给以细致的指导。存在问题:
(1)古诗教学要以读贯穿全课
(2)整节课牵引太多,思路不清楚
(3)对孩子的点拨指导部够到位
(4)没有能够做到方法导学,不能够教给孩子合适的方法,没有梳理清楚
古诗学习的整体脉络
(5)对于节奏朗读,是要用拖音的方法进行,而不是用停顿的方法
(6)对诗文大意的翻译,要求意译即可,不必要做到字字落实
2、第二次设计、试讲。结合研训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四年级语文组共同进
行了反思,尤其是听了作课老师的上课体会后,又进行了二次备课,形成了集体教学设计。又邀请了研训老师莅临指导。第二次授课后,结合古诗词研究的小进步,研训老师又参与教师一起,有达成了共识:初步形成古诗教学的“六读”环节,即: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把握节奏;三读古诗,了解大意;四读古诗,研读意境;五读古诗,体悟情感;六读古诗,熟读成诵。
在完成了梯度性安排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就教师的感情和评价语言,研训
老师再一次进行了指导,最终,在良好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古诗课例的研究。研训老师的评价是:
(1)主线环节清晰,能够明确的展示古诗学习的五步骤和古诗教学的六环
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高涨。
(2)对孩子的评价有梯度而且到位,能够让孩子很好的反馈自己的课堂表
现,并且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发言当中去。
(3)对于孩子动笔能力的训练不够,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练笔环节,让他
们在练笔中反馈学习的成果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感知。
第三步:总结阶段
1、全校语文教师组开展研讨。在初步形成了古诗教学的流程之后,在研训
老师的指导和同组老师的建议下,就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来安排学生读古诗、如何有梯度的读古诗形成了一套想法,即将学生按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得到满足并不断在取长补短中获得进步。随后,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将古诗教学课例在全校的教研联合体活动中进行了《乡村四月》的课例展示。
课后,组织了全校语文教师的研讨,并由研训老师评课,结合此课例,使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古诗词教学的模式和侧重点。
此次研究更加明确了我校古诗词教学的环节模式: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释诗句—悟诗情。
2、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收获。在全校语文教师观摩常老师的课之后,老师们
纷纷写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如:四年级老师的体会是这样的:
作课老师的古诗《乡村四月》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勇于创新,实现了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纵观全案教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 “逐环教学”模式,大胆采用“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释诗句—悟诗情”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以诗人“农民辛勤劳作”之情怀为主题,将古诗有机地整合为
一体。
老师在古诗《乡村四月》的教学中,能直面经典,反复诵读。在教学中,常老师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读,在读中想画面,在读中说画面,使学生在多次与文本接触,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层次,读出情致。
六年级的教师是这样评价的:
整节课常老师都是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来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的。学生就犹如沐浴在春雨中,或美读,或想象,或表达,无不显示出勃勃生机。
首先,作课老师的课堂结构简单而完整,符合诗歌教学。复习了研究古诗词的方法,有以下几条:①知诗人;②解题意;③读诗文;④释诗句;⑤悟诗情。
而作课老师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帮助学生明白古诗的含义:
读诗意——读准字音;读诗意——读准节奏;释诗句——读懂大意;读诗文——感悟意境;读诗文——体悟感情;读诗文——熟读成诵。
其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楚,教学手段多样化
1、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白满川”“雨如烟”的情景,学生不由发出“哇”“呀”的感叹,进而对诗的美景已印在心中,再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意思说出来就容易多了。
2、注重方法的指导。①指导学生读,比如初读前问学生读古诗要读得怎样,生答,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着感情等。而“了”这类多音字根据意思来读。②指导学生记:“蚕”出示图片介绍古人把蚕认为是天底下最好的虫,顺势问学生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在用同样的方法记住“桑”字。
③引导学生学:古诗文的学习,先扫清字词障碍,再感悟得出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悟诗的意境,走进诗歌品悟,走出诗歌赞美身边的人们,把诗歌融进生活,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诗歌的时候就有方法可循了。
3、对古诗词教学的再思考。我校本次课例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年段的学生进行的。在抛砖引玉之后,其他年段的老师也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
考和实践。
如:二年级老师的思考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喜读爱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结合诗情画意,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诗情画意,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一)品读入情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更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孩子,自身的语言积累不是很多,如果一开始老师就讲解诗意诗境,肯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听得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学时,我注意抓准诗的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反复练读,由读好诗韵,到读准诗意,再到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除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使其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因为所有的诗文皆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两者之间是能够相通的。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二)感悟入境
中高年级此环节是抓住重点词语运用工具书、书上的注释简单感悟诗文大意。低年级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简单了解字义,进入情境。
(三)欣赏运用背诵积累
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研讨配画再现古诗、激发兴趣书写古诗、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总之,我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诗歌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再如:五年级老师是这样再思考的:小学古诗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小学
课本里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它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发人深思,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因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在古诗教学中初步构建了如下模式:
1、复习学法,引起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三步”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适时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习的心理情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引导自学,立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三步”学法自学古诗,让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品尝自己学习的快乐。在自学中可采取自己学、小组学、大组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互相传播信息,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3、点拨难点,避免随意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避免学生学习的随意性。
4、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象,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古诗都具有音美、意美、形美三个特点,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如果适时运用配乐诗,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反复诵读,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便会使静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融为一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再次步入诗的意境。
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是美丽的。不仅文字美,里面蕴含的音乐美,画面美。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讲,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古诗的美
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的学。根据不同的诗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要他们各种感官都参与进来。
(1)吟诗。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诗句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那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就更好了,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很多著名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煜《虞美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被谱成优美的曲子,可这些“阳春白雪”却敌不过流行歌曲呢!当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美妙的语言就是一支高超的“画笔”,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们“吟诗作画,以画讲诗”,何乐而不为?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也不知谁说过:“学生天生就是诗人”“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学生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我们不妨教学生做一回“小诗人” 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格律、音韵等可以不必太计较。也许这样,学生更能享受学诗的愉悦,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此次课例的研究收获明显,走进老师们的课堂即使是常态课的古诗词教学
课,效果都是很理想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很浓,自学古诗词的能力也在逐日渐增。在经典诗文的大阅读积累活动中,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中,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