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优师云_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1-2-3 13: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全国各地就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与研究。我们课题组尝试以导学案为载体,优化课堂结构,研究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形成了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完成了导学案的编写,初步确立了适合我校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将这种将这种模式最终确立并进行推广,我们课题组决定以典型课例的形式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2、目标:研究如何使用导学案达到课堂高效,并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二、课例研究的模式1、一课多上:我们课题组成员采用一课多上的形式展开研究,先由一位教师上“独立课”,小组成员听课观课,课后集体会诊,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反思完善,再由这位教师进行实施,形成典型课例。2、互助式观课: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观课指导。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我们采取如下步骤:①课题组成员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课堂观察的主题和重点;②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③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④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三、研究过程课例研究通常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节课中出现的有针对性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我们研究过程如下: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课题组成员共同为《济南的冬天》这节“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完成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导学案。2、研究课一:实施。由郭颖老师讲授这节“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及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时有具体的要求和细则,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授课教师先谈谈自己课堂的得与失,各位教师就自己的观察提出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进一步完善各个环节。4、研究课二:第二次实施。继续由郭颖老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课,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整理资料,最终确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6、录制视频。按照已经确立的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由郭颖老师上课,袁磊老师录制视频,并进行剪辑整理,形成典型案列视频。四、课例研究的结果1、进一步确立了我校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及使用模式。通过本次典型课例研究,我们课题组确立我校的“导学案”编制模式我们的导学案分为以下几部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知识链接五部分。主体部分在【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巩固拓展】这三个板块。【自主预习·发现质疑】内容包括: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写作背景、课文内容自主阅读理解。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要求设计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比较难一点核心的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把握重难点。【达标检测·巩固拓展】要求题型设计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要有课内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三个板块编写特别要附上学法指导,这体现了我们导学案编写的特色,也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要求的。教师不是只提问题,更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导学案的使用放在课前,由学生在上课以前预习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时学习任务重,加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只能放在课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前一周发放导学案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灵活安排预习时间。课堂上先针对【自主预习·发现质疑】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接着师生重点解决第二部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中学生疑难点问题,这样可集中学生学习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以【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的内容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掌握情况,并适当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及时收交导学案,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2、形成导学案为载体的“三精”教学模式。在导学案的编写和课堂使用中,我们逐渐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济南冬天》这节课课堂分为三部分:精学”: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一部分【自主预习 发现质疑】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编写实施时,对于这部分设计,注重在作者情况、字词音义等基础知识和整体把握文章方面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预习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精讲”: 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导学案的问题要求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准备,问题之间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逻辑层次。这部分的导学问题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问题,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60%。《济南的冬天》本节课这部分我们设计了六个导学问题,分别从景物特点、品析鉴赏和写作特色几方面设计。因为这部分问题较有难度,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点拨,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适时的进行学法指导,指点迷津,让学生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迅速解决问题。但教师的讲解不可过多,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精讲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三讲,三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懂得不讲、我们讲了学生也不懂得不讲。讲什么呢?讲学生的难处、惑处、浅出。精讲它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吸收。“精讲”:本环节完成学习任务的90%。“精练”: 这是根据导学方案的第三部分【达标检测·巩固拓展】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的目标,精选少而精的、有层次性的习题,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训练活动。题型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巩固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03:11 , Processed in 0.2369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