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例: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 第一部分——确定研究主题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七岁左右的学生,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开朗,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模仿性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易产生以下三方面问题:1、朗读时没有感情色彩。要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不就是一个调读,没有感情色彩,甚至有的出现拖着嗓子唱读。2、朗读丢字添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的一些长句,容易添字漏字。3、停顿不当。一年级学生朗读一篇文章特别是还没接触的新文章,往往会出现因停顿不当导致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基于此,在与其他老师的讨论之后,我确立了研究的主题:依托单元要求进行朗读指导。同时,我选定了授课的课文为一年级上册《秋天》。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注意“一”字的变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3.图文结合,感悟秋之美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感悟秋之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会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 3. 我能借助课文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以“我会”、“我能”为开头,更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今天呀,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姑娘,她是谁呢?(出示秋姑娘的图片。)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秋姑娘的课文——《秋天》 2.板书题目,学生书空 3.齐读题目 板块一 认读词语 整体感悟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0个生字 2.开火车练习读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听录音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生练读 4.指名读 板块二 图文结合 指导朗读 把握内容 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一共有_____个自然段 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景物。 2.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总结 3. 相机板书 指导朗读 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分别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秋天的天气和树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秋天天气和树叶的变化。 (2)出示词语:“凉了”、“黄了”、“叶子”,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 秋天的天空 (1)比较句子 (2)指导学生读好“那么”的语气 3. 秋天的大雁 (1)到了秋天,大雁是怎么飞行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2)出示词语“一片片、一群、一会儿、‘一’字”,指导学生读好“一”字的变调 (3)小组合作: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读一读 4. 秋天美吗?指导感叹句的读法。 板块三:练习说话,迁移升华 一、拓展延伸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图片,补充说说) 小草___________了。 石榴___________了。 菊花___________了。 果园里的果子___________了。 学生穿的衣服___________了。 【课堂检测】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美美的读读课文。 天气 ________,树叶________,一片片叶子__________________。 天空________蓝,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________,一会儿排成个________。 啊!秋天来了! 【布置作业】 给家人读《秋天》这篇课文 画一幅你眼中的秋天 【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 凉了 树叶 黄了 天空 那么……那么…… 大雁 一会儿……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