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卖火柴”这部分(1—4)
这一部分虽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抓住“可怜”这一中心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大年夜是怎样度过的?联系上文小男孩欺负她,下文爸爸会打她,展开教学,省时高效,也为精读重点部分打好基础。
2、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描写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我以第一次擦然火柴为例指导精读。
(1)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学生读文 教师板书
a追问: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大火炉?区别本段描写哪些是具体现实,哪些是由具体事物引发的想象。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做出标记。
b学生汇报
c屏幕出示本段文字,教师小结写法:是寒冷的驱使,使小女孩终于抽出了第一根火柴!小女孩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感觉自己好象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这是对小女孩的幻觉描写,也就是虚写。(边讲边变色)但回到现实依然是那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是实实在在的景象,也就是实写(将该句变色)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
d〈
课件出示图片配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边看边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观看过后,小女孩由激动、高兴地、——失望的心情一目了然,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汇报时随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互动评价,师生合作朗读,读中感悟反复体会小女孩心情变化,反复体会幻景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从而体会文章思想内涵。)
(2)其他四次擦燃火柴,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
当学完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的部分后,孩子们已经对可怜的小女孩产生了深深地同情,但是孩子们无法理解是什么让小女孩变得这么可怜?于是我就出示了书中的这句话?:“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以此句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难道在当时就没有温暖、快乐的地方吗?是的,当然有这样的地方,看
(3)出示富人过大年夜的情景图片
那里的餐桌上有喷香的烤鹅,那里有美丽的圣诞树,那里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围坐在一起闲聊,多么快乐!那里的人们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欣赏音乐,多么幸福!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蜷缩在墙角,她又冷又饿,最后竟活活的被冻死。(出示小女孩图片)
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