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修人 | | 任教学科 | 语文 |
教学课例名称: | 18* 月下桨声 |
一、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我”在买鱼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卖鱼姐弟俩勤劳、善良、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 |
二、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认识“吠、裸、鲫、撩、襟”,理解“青山绿水、千丝万缕、一言不发”等词语。 2、引导学生把我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的勤劳、善良、诚实、淳朴的美德。 3、指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难,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打鱼卖鱼的事不一定做过,所以,对于小女孩儿和小男孩儿的辛苦,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但是,课文中所反映的小女孩儿的诚实的品质学生能够理解。 |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 三、走进文本,自主探究 四、品读文本,感悟人品 五、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吆喝 狗吠 鲫鱼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
(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
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分段
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
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句子: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2)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
出示: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
七、学习第三段
1.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2.读出我的失望。
出示: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3.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
4.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
五、教学反思 | 《月下桨声》一篇略读课文。我先以谈话的方式导课,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导入新课之后,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再引导学生自读,尝试解决梳理出的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课堂中充分地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感情,理解语句的含义,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