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回复: 0

优师云_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1-2-3 12: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课例名称:
21课《爬山》
一、教材分析
《爬山》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禅、哲、燃、煌、智、慧”9个字。结合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似懂非懂、慢条斯理、一五一十”等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父爱,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多媒体的多项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上课伊始先由学生的爬山体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了情感基础,再运用细读品悟的方法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最后归纳总结,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阅读提升至习作,从而达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3. 朗读感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爬山经历,你最深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生列举)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爬山体验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二、 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作者和父亲一起爬山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句子:“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课件出示)
3. 初步理解这句话:理解“沉静”和“智慧”
4. 我主要从父亲的哪儿学到了智慧?(板书:智慧)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初步理解,为后面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奠定基础。在这个环节中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默读和浏览的读书能力。】
三、品读感悟父亲的话,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1.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父亲富有智慧的话,用波浪线标出,再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批注在旁边。
2. 在爬山的路程中,父亲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思考: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课件出示)
① 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征服自己)“征服”可以换个什么词?
②我理解了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个词知道的?“似懂非懂”怎样理解?“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③我不懂得会是什么?你懂了吗?
④语言训练,体会爬山的辛苦。
(课件出示)当(山路又弯又窄)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来填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来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体验来感受爬山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要征服自己就要就要克服一切困难,从而加深对“征服自己”的理解,突破难点。这样的练习也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既夯实了语言训练,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⑤爬山是件格外辛苦的事,要想爬到山顶就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要征服自己。想一想父亲说这些话还想告诉我什么?
⑥父亲的话富有哲理又饱含深意,他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带着你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⑦指名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3. 当我们爬上山顶,看到山下……我们的心情怎样?(战胜自己,征服自己的快乐)父亲又说了什么?
“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课件出示)
①  父亲是怎么说的?“慢条斯理”怎么理解?(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试着
“慢条斯理”的读一读父亲说的话。
②  亲在这句话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③  听了父亲的话是怎么说的?理解“自以为是”。
④  真的尽力了吗?从哪知道的?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⑤  亲赞同我的话吗?父亲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理解“凝视”。
⑥  父亲的话中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尽力去做)
⑦ 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4. 下山途中,我逞强的又跑又跳时,父亲又说了什么?“如果你……又怎么能……”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怎样才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呢?(出示句子)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课件出示)
①  你从父亲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学会欣赏)
②  我欣赏到了吗?从哪个词感受的,理解“一五一十”
③  我欣赏到什么?读句子,作者还会欣赏到……
.④   多媒体出示有声有色的春光画面认真欣赏,你欣赏到什么?
⑤   父亲教我学会欣赏,这句话是怎么说的,试着读。
5. 小结:父亲像个哲学家似的说了这句话,父亲不仅是告诉我们享受大自然是这样的,也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让学生自主默读,划出父亲富有哲理的话,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初步理解和感悟。父亲富有哲理的话语通过抓关键词语去理解感悟,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再通过自主读、指名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再一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过渡: 时间过得真快,父子二人迎着朝阳出发,披着夕阳返回,在这一天里,我学会了: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①   通过对父亲三次话语的理解,你肯定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说一说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哪些智慧?
②   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五、总结全文
在父亲富有哲理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富有智慧的教育,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父爱如山”(板书:父爱如山)
六、作业设计
1. 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有感情的背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 拓展练笔:春天来了,你到公园、小区、校园去看、去听、去体会、去思考,把你看到、听到、体会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积累,做到读写结合。】
七、板书设计
21、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去做   智慧(父爱如山)   
学会欣赏

五、教学反思
教学《爬山》后的思考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他告诉“我”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而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应该如何欣赏沿途的风景的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难点是读懂父亲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学习父子第一次的对话,学生对于征服山他们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难了,对于此,我从课文中逐步引导,让他们想象爬山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战胜这些困难逐步引导出战胜自己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告诉我要怎样做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学生理解了大自然的美景该如何欣赏后,出示一组美景,让学生试着用眼、耳、心、脑并用的方法欣赏,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想象着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听到什么,用心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扩展方式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篇课文包含几个成语,如“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但是教学上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一节语文课,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课堂,今后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对领头学生的培训,才能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领头学生的不到位,直接影响课堂效果。2、加强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必须养成,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课堂出现断条。3、加强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敢说已远远不够,还要朝更高水平延伸,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导致展示不够精彩。4、加强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课上读的效果好与坏是检验学生对课文是否真正理解的最好反馈。
盲目的效仿别人,永远走不出“围墙”,反而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坚持做好自己,走稳每一脚步,细化每一环节,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轻松课堂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06:30 , Processed in 0.2411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