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4
发表于 2020-5-2 15: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只是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那么,怎样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确实体验身边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1、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并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以安排这样的游戏:如果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同学们当场就被难住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提问,如果可以一个数来表示,那这个数是什么?这样,就能顺利将学生引进到分数的学习,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数学思维能力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有一题“165-97=165-110+3”,学生对减100加上3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联系毛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去想:妈妈带了165元去药店买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给妈妈找零3元,最后妈妈还剩下165-100+3=68元。这样的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总结出“多减要加上 ,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
     3、应用题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在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在几教学四年级的三步计算题时,我把书上以往的例题改为和学生生活接近的问题“我们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想什么办法知道?”有的学生说问各个班主任,有的学生说问教导主任,有的学生说到学生处查电脑。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学习的欲望大增,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还展开了学校的翅膀。
     4、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意识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你几岁了?你身高多少?身体多重?。。。。。这都是常见的问题,而要准确说出来,还得学生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 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许嵩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0-16 01:07 , Processed in 1.4490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