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回复: 0

研修心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5-2 15: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接受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一切按预设进行。课改初期的课堂则更多地强调开放和生成。当时一条“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标语,一度广泛流行于城乡学校。这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传统的、沉闷的课堂必须进行变革。但一段时间后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低效的情境创设,无效的自主探究,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泛滥的廉价表扬随处可见。从而课堂缺失了味道,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中走样了,许多教师呼吁“如果新课程的课堂就是这样,我们宁可回到从前”。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倡导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有人说,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悟道”之后的螺旋上升。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影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五个核心要素是必须关注的。         一、课时目标具体、明确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有长效、短效之分。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以一蹴而就;短效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有效课堂”首先要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既重视短效,又关注长效。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     新课程实施中有些课堂三维目标重心偏移,忽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把后两者当作新课程改造传统课程的标志和第一追求。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这种应该在学科渗透、习惯养成、行动磨砺、社会影响中逐步培养的个性品质,变成了直接教的东西,甚至成了一两节课就能教会的东西。教师对课时目标的认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课时目标,仅仅把它看成是教案中的“装饰品”,备课时直接从教学参考书上抄,不把课时目标放在心里;二是虽重视课时目标,但表述空泛,不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切忌空泛,缺乏操作性。课时目标不要过高,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也不宜过低,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15:39 , Processed in 0.2457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