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0-1-4 17: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我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基础不好,阅读理解能力差,家长辅导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全靠课堂这几分钟。少部分学生对读懂课文内容有困难,又不善于小组学习,表达能力差,以至于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主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大量的课件,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依据教材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设计中,我从想一想:爸爸为什么没叫他画小狗?说一说:爸爸的话中坏事、好事指什么?到做一做:小组交流、小组合作、测评训练,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生开火车读词语)2.听写。
二、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
2.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二)4――6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指读第4自然段。
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三、(7――9)段
1.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谁来读读?(生读)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五、积累运用
1.把文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五、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 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 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 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16:51 , Processed in 0.3015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