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0
发表于 2020-1-4 16: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材分析
重点: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学生学习能力
分析
这篇文章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犯中华领土,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历史,所以最后的情感价值目标很难达到。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五、教学反思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2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课件出示4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课件出示5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租界 麻烦 胸怀 屈辱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清晰而坚定
生读词。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
课件出示6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
(不知道。)
师: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7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课件出示8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9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课件出示10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4:55 , Processed in 0.2413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