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回复: 0

读写结合之浅见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

帖子

12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0
发表于 2019-12-13 1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写结合之浅见
“读写结合”之浅见
简家陇中学 黄薇霖
    之前看了很多读写结合的案例,大部分都是从课本中精心选点,将写作方法提炼出来,然后加以实际的写作训练。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时动静结合将鱼描写的灵动活泼,又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水之清澈。那么将动静结合和侧面描写的手法提炼出来再让学生动笔写是实操性很强的,学生也易于掌握,得到了真正的练笔。
又如在教《藤野先生》时抓住白描手法那独具简练而传神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50字左右而已,让学生抓人物最具特点的外貌进行简笔勾勒,学生没有畏难情绪,也摆脱了学生一旦描写人物外貌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局。紧接着又教了《列夫·托尔斯泰》,与《藤野先生》的文风大相庭径,再次让学生仿写,后来再让他们写关于人物的大作文时,发现学生写人物外貌时采用的方法就变得多样化起来,也开始懂得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需要抓人物特点来写。
这样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清晰有效而且很利于推广。我也一度很喜欢这种总结方法的形式。
可是后来我发现,“写”的不仅仅可以是方法,更是情感。如《乡愁》一文的教案中我设计的一写是让学生写对坟墓中的母亲所说的话。二写是创作一句诗“爱是______”。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写诗人在坟前对母亲说的话时写得情真意切配合着读,十分感人。但是诗句“爱是_____”的仿写就有些流于形式了,这个设计放在其他地方似乎都可以,对于《乡愁》这篇文章没有必要性。那么教学设计中没有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就应该大胆删除。
所以让学生有感而发地写,虽然没有什么写作方法的指导,但我认为“以情促写”也是“读写结合”中可以加入的元素。情之所至,笔流真情。也算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的熏陶吧!

附       件:
工作坊作业.do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5-1 14:53 , Processed in 1.4751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