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回复: 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12-13 18: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把握字词读音以及个别词语的含义。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3.关注细节,品味细节和关键词语的情味。
4.感受和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品以小见大,通过描述生活中“看菊花”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令人心酸的母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表达对母亲坚强品质的赞赏。语言平时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
现阶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理解、感悟能力。母亲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人,母爱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联系自己亲身经验,回忆自己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在朗读学习中努力营造自主空间,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深切地感受深沉的母爱。
【学习目标】
1.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中的字词。
2.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反复朗读,品味关键语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4.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的评价:
1.能读准“瘫痪”“憔悴”“仿膳”“侍弄”“絮叨”等字音、掌握其字形。
2. 朗读时读出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
针对目标二的评价:
1.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品,通过背景加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针对目标三的评价:
1.反复诵读,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通过一个词或一句话如“悄悄”“偷偷”,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关爱以及宽容。
2.领悟文章的情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针对目标四的评价:
1.联系生活实际,将文章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习活动
环节一:
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命运坎坷的人——史铁生,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青年时代,了解在那段日子里发生的事情。(大屏幕显示题目)

环节二:
阅读文章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停连,并且将字音读准,并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完后,教师检查字音词义,并且让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点拨:
1.字词
瘫痪(tān’huàn)暴怒(bào)沉寂(jì)捶打(chuí)憔悴(qiáocuì)央求(yāng)
诀别(jué)仿膳(shàn)侍弄(shì)絮叨(xùdao)
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2.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课下注释理解不熟悉的字词。【课前自主学习有展示的内容可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呈现答案】
环节三:
走近作者
了解背景
 
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出,作者当时是什么状态?倘若你是作者,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点拨:
状态:双腿瘫痪。
大屏幕显示作者生平: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作者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学生通过朗读,说出作者的身体状况,通过课下注释以及老师的点拨来了解作者。
环节四:
分角色朗读
体会情感
1.那么,面对这样的身体状况,史铁生是怎么做的?他有什么表现?
教师点拨:从文章第一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以看出,“我”当时暴怒无常、灰心沮丧,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好像怀有嫉妒、愤怒的心理。
2.是谁让作者振作起来了呢?
【教师点拨】
是母亲。【带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抓住细节,小组合作讨论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点拨】
(1)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央求般的神色。
4.母亲对作者如此容忍、关怀,作者有什么变化吗?(同意去看菊花了)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深入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包容。
5.后来她又出去了,结果怎么样?再也没回来。母亲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教师点拨】
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而作者并不知道母亲的身体状况,而且是一直不知道作者用了“一直”一词,说明他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后来想起来觉得无比悔恨。母亲走了,作者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作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绝”“竟”体现出作者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母亲爱得隐忍、爱得卑微,活得艰难、不易。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在分角色朗读后学生评价,再读。
 
 
 
 
 
 
 
 
 
 
 
 
 
【分析两个动词,让学生演示,体会母亲的隐忍的性格】
环节五
再读文章
升华情感
1.后来作者去成北海了吗?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这一段作者着重描写了菊花,这是为什么?
【教师点拨】
详细地描写菊花是为了展现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从而也使我真正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菊花也就成了我怀念母亲的寄托。
2.因此,我们看题目《秋天的怀念》,是谁怀念谁,小组讨论一下,通过刚刚一系列的学习,作者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
【教师点拨】
(1)故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2)并且,我们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题目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之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要好好儿活。
3.怎样活?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怎么活?
【教师点拨】
活出价值、活出精彩,充满感恩的活着
4.史铁生后来有没有好好儿活,有,他是怎么活的,我们看大屏幕。而真正启发他好好活的是他的母亲,是他母亲的爱,如果给他母亲的爱加上一个形容词,你认为是什么?母亲爱得怎样?
 
学生积极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环节六:
联系实际
收束课堂
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否也是时时牵挂着你,你有什么想对你父母说的,回家以文字的形式,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学生交流讨论
【作业布置】
A层: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肯定有些话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回家后口头的形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
B层: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情感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史铁生
 
感恩、悔恨
 
 
 

附       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4 00:14 , Processed in 0.3215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