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