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穿井得一人原稿与修改稿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11-6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井得一人原稿与修改稿
                     穿井得一人(原稿)(下有修改稿)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3.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


二、新知探究

1.泛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十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标注课文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

国:国都。

道:议论

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在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2.翻译课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课文探究(质疑)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课堂检测

①及其家穿井(    ) 

②不若无闻也(    )  

③问之于丁氏(    ) 

④有闻而传之者(    )

(2)翻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

四、本课小结:

在本次修改中,我采用了从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修改稿)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等词语的使用方法。

3.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从文言到文化。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


二、新知探究

1.泛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十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标注课文(以本为本,重文言知识的传授)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

国:国都。

道:议论

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在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2.翻译课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课文探究(质疑)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从本出发,由文言知识的传授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课堂检测

①及其家穿井(    ) 

②不若无闻也(    )  

③问之于丁氏(    ) 

④有闻而传之者(    )

(2)翻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

四、本课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附       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4 04:06 , Processed in 0.3696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