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喝牛奶和拉肚子,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喝牛奶和拉肚子,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你是不是也会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在食品安全人人自危的当今,我们常常会认为一定是牛奶的错??
实际上,我们的确有可能错怪了牛奶君?要知道,有的时候,喝牛奶就拉肚子的确是病,它叫做“乳糖不耐受”。听说是病,你可能想撸起袖子跟小编谈谈??莫急,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病。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以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当乳糖酶缺乏仅引起乳糖吸收障碍而无临床症状时,称为乳糖吸收不良。
简单来说,乳没有错,乳糖也没有错,错的是你的小肠。那么小肠错在哪里呢?这就要分情况来看啦~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黄色或青绿色,稀糊状,夹有奶块,泡沫多,少数婴儿有溢乳或呕吐,可伴肠胀气和肠绞痛。
也就是说,从出生那一刻,小肠君就错了,至于它错在哪,可能就要跟父母谈一谈了??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这个嘛可以这么理解,小肠君起初是棒棒哒,后来名为肠炎的BOSS出现了,小肠君受到了伤害,一怒之下不想分泌乳糖酶了,于是你就只能乖乖的拉肚子了,等小肠君伤害平复,重新热爱生活关爱主人的时候,你就又是一条好汉啦~所以,防止此类情况,需谨防BOSS肠炎。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患者多表现为肠鸣活跃、排气增多、腹痛,其次为头晕、稀便、腹胀和腹泻。
所以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越活越回去”的典型??当我们不再完全依靠乳类维持营养而开始进食五谷杂粮后,乳糖君感受到了冷落,于是乳糖酶黯然神伤,渐渐没有了动力,此时摄取乳类,后果可想而知??
那么,既然是病,它的危害有哪些呢?
除腹泻之外,乳糖吸收不良可产生一系列慢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乳糖不耐受者为避免不耐受症状,往往会不饮或少饮牛奶,从而可能影响其营养状况;对于没有不耐受症状的乳糖吸收不良者来说,虽然不会刻意避免牛奶,但由于本身乳糖酶缺乏也会使牛奶中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吸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效因子,但由于乳糖吸收不良,将会大大降低钙质的吸收,这是乳糖吸收不良引起的另一个重要的慢性影响。
这么一看,好像喝了是错,不喝也是错呢,这可咋办呢?万能小编帮你忙~
1、配合谷物同吃
一般来讲,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奶,就会有较重的症状。但在混合膳食时,牛奶的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和消化运动的进行,可以提高乳糖的吸收率。
比如,在喝奶前或喝奶时吃一些饼干、面包,就会减少肠道排气和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喝奶粉,加入一些麦片同吃也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有些奶粉,在加工中一般经过高温和加压,又加入了蔗糖和其他添加剂,如乳糖酶或乳酸菌等,使乳糖得到部分分解和稀释,使肠道较容易吸收和利用。而且,冲调奶粉中的乳糖含量也易于控制,更加适合于这种特定人群。
2、少量多次
每一个乳糖不耐受者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喝一杯(含12克乳糖左右)奶出现腹胀、腹泻,而有的孩子喝了半杯奶出现反应。这就是说,在一定程度对牛奶还是可以耐受的。所以,如果把一杯奶分成2次喝,或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也可以化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或完全使过敏的人不发生任何症状。
3、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乳酸菌后经过发酵而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分解成了乳酸,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了小的组分,钙、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从大的分子中
解离出来,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酸奶对饮用牛奶后常常有腹胀、腹鸣甚至腹泻的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最为适宜。
不过妈妈们要注意:对4个月的宝宝来说,酸奶是可以吃的。但酸奶不是最好的代乳品,因为,与奶粉相比,酸奶的口味比较甜。宝宝过早地大量食用,可能会造成他对甜味食品的依赖,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4、加一片乳糖酶或含乳酶的奶粉
发生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缺少乳糖酶所引起,如果喝奶时吃一片乳糖,就会容易预防不舒服的症状。因为,外援性的乳糖酶也可以提高乳糖的消化和吸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含乳糖酶的奶粉了,可以试一试。
SO,是不是病不重要,只要喝对了方法,肠道天天都是棒棒哒~
作者:就小唯来源:就医宝
就医宝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二:为什么早上喝牛奶就拉肚子?
为什么早上喝牛奶就拉肚子?
不管喝纯牛奶还是酸牛奶,喝了就拉肚子。但一热牛没有事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牛奶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在营养、美味与功用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是,在喝牛奶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暴露在光线下的鲜奶,由于日光照射的原因,会失去鲜奶中的维生素A和B。冰冻后的牛奶,乳酷类呈颗粒状也会使口味明显减弱。高温蒸煮的鲜奶与经过两次加热的鲜奶,其中的蛋白质成份会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导致沉淀物出现,从而降低了营养价值。
第二、喝牛奶的方法也很重要,为什么有很多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其实这是喝牛奶的方式有问题。牛奶应尽量小口饮用,使牛奶在口腔中与唾液充分混合。如果大口大口地喝牛奶、牛奶便直接进入胃里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牛奶中蛋白质与脂肪就会结成块状,进而不易消化。而一些肠胃功能弱的人,便会出现腹泻和不适的症状。
第三、牛奶与许多物质不能同时饮用,喝牛奶时,不应同时饮用茶水,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牛奶中钙离子的吸收,再有用牛奶送服药,也会阻碍药物药性的发挥,使药物不能充分起到治疗的作用。
第四、肠胃手术后的病人忌喝牛奶,因为牛奶中的乳酸发酵会产生气体,有加重肠胃胀气的现象,不利于手术伤口的愈合。综上所述,牛奶虽好,但是还要注重饮用的禁忌。使牛奶充分发挥其功效。
很简单。如果你尝试喝加热后的纯牛奶也会腹泻的话。那就可以肯定是因为东方人的体质,是由于 乳糖不耐受造成的。跟喝的方式方法没太大关系。
建议改喝酸奶,记得,是发酵型酸奶,注意识别和分辨。而不是 酸奶饮料,或者 奶饮料,一定注意。
这些品种的奶是属于奶饮料类型,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的。 更简单的一个识别方法是,看标签的营养物质含量表,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 才可以,奶饮料的含量一般在1.0左右。
别花了奶的价钱,却买回了奶饮料。图个口感无所谓,营养就不达标了。
最好还是临睡前喝,配点 苏打饼干吃。
早上喝的话,也需要配点 食物同吃(全麦面包什么的),更容易吸收。
喝完一定记得漱口或刷牙,牛奶营养丰富,身体需要,细菌也喜欢。在口腔里很容易滋生细菌
喝牛奶拉肚子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或过敏表现,但可以通过饮食逐渐调整。
造成乳糖不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饮食习惯中,对奶制品的补充较少,人体中对应的酶相比于美国人以及欧洲人都可能更少,这使得在喝牛奶后,相应的消化酶不足,造成腹泻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喝牛奶有拉肚子情况的人可以选择喝酸奶,因为酸奶的加工过程中,乳糖几乎没有存留,这样就不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了。另外,也可以从少量牛奶开始喝起,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体相应消化酶的分泌会有所增加,这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喝牛奶拉肚子的情况是可以通过饮食逐渐调整的
篇三:有些人为什么喝牛奶会拉肚子
为什么喝牛奶会拉肚子
这叫做乳糖不耐症
牛奶中的主要糖份是乳糖(lactose),乳糖的分子太大不能直接被我们的肠粘膜所吸收,小肠粘膜所分泌的乳糖脢(lactase)(注:脢应作(西每))会将乳糖分解为较小分子的葡萄糖及半乳糖,然后才能被肠粘膜吸收,供人体利用。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为他们的小肠粘膜无法制造足够的乳糖脢,所以在喝了牛奶或是吃了奶制品后,无法完全消化其中的乳糖,这些未经消化吸收的乳糖被送到大肠之后,会被大肠内的细菌发酵分解,而成为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及气体,并使大肠内容物成为高渗透压的状态,吸入大量的水份,因而产生恶心、腹泻、腹胀、腹绞痛、及频频放屁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吃了牛奶或奶制品的30分钟到两小时后发生。对于乳糖不耐症患者的饮食建议:
乳糖不耐症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有适当的饮食调适,乳糖不耐这个问题将不成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及成长发育并不会有任何影响。
最后,谨以以下几个饮食建议提供给乳糖不耐者:
1. 对于乳糖耐受非常不好的患者,要认清除了牛奶之外的其他可能含高乳糖的食物,以免误食,产生肠胃不适的困扰。可能含有高乳糖成份的食物包括:糖果、面包、玉米浓汤、沙拉酱、饼干、冰淇淋、奶昔、奶油、起酥……等。
2. 乳糖不耐症患者不敢喝牛奶,可能会有钙质摄取不够的问题,平常应注意含高钙食物的摄取。除了前面已提过的以外,优酪乳值得特别推蔗。因为优酪乳是良好的钙质补充来源,虽然优酪乳中也含有不少的乳糖,但是优酪乳中的菌类也会制造出一些乳糖脢来,可用来消化其中的乳糖,所以不会有乳糖不耐的问题。
3. 大部份的乳糖不耐者对牛奶制品并没有那么敏感,即使面对牛奶也不见得完全不能碰。通常,把握‘少量多次’及‘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的原则就可减少对牛奶及奶制品耐受不良的发生。甚至可能经由这样的‘训练’而增加对乳糖的耐受性。
《拉肚子能喝牛奶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86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