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回复: 0

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福建卷B)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福建卷B)

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2)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

(3)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明]张居正①

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②,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核之始,不于此时剔刷宿敝,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矣,孔子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礼义生于富足。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③政以贿成,吏朘④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⑤,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⑥日贪,国匮民穷,病实在此。仆窃以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姑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己,即如公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⑦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故仆今约己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⑧,所以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由、求佐之,恐亦无以逾此矣!

今议者率⑨曰:“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敌凡此。”皆奸人鼓说以摇上,可以惑愚暗之人,不可以欺明达之士也。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今为侵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如是,民且将尸而祝之⑩,何以逃亡为?公博综载籍,究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曾有官清民安,田赋均平而致乱者乎?故凡为此言者,皆奸人鼓说以摇上者也。愿公坚持初意,毋惑流言。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千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

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当天下之重,不逡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议可得而摇夺者乎?公第任法行之,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节选自《张太岳文集》)

【注】①张居正(1525—1582),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②翰:鸟的羽毛。这里代指书信。苏、松:指苏州府和松江府。③当国者:这里指权相严嵩。④朘(juān):搜刮。⑤逋负:拖欠税赋。渊薮:汇聚处。⑥公室:诸侯的家族或政权。⑦公田:文中特指王侯们受封和兼并的田地。⑧贪墨:贪财好贿。⑨率:轻率。⑩尸而祝之:立尸而祝祷之。尸,代鬼神受享祭的人。穿鼻:任人摆布。幼冲:幼小。此信写于万历二年,此时神宗皇帝年仅11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凡谤议皆所不恤恤:忧虑

B.然仆筹之审矣审:周密

C.恐亦无以逾此矣逾:超过

D.国典具存,必不容贷贷:推卸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对“贿政”或“姑息”之弊论述的一组是(3分)()

①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

②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

③私家日富,公室日贪,国匮民穷

④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

⑤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

⑥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封信的第一部分,作者除了对宋阳山进行勉励和安抚,还引用孔子和管子的言论说明改革弊政是有历史依据的。

B.作者指出,“贿政”“姑息”之弊造成了国家匮乏、百姓穷困,而惩治贪官和清理拖欠的目的就是使百姓富足、国家富足。

C.这封信表达出作者对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的义愤以及对“贿政”“姑息”之弊开刀的决心。

D.在论述整治“贿政”“姑息”之弊的同时,作者还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批驳了反对者说他的改革“吹求太急,民且逃亡”的论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3分)

译:

(2)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 台 怀 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 (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

(《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②道:引导。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2分)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 读 即 享 受

岳洪治

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读书人每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话勉励自己。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这个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勤学苦读,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一个“苦”字,势必会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尚未接触便远远地避开了。这些年来,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认为读书辛苦,不如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来得痛快,也是使一些人疏远书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国人向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理想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业。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因为不得不读而难免枯燥乏味之外,我们的阅读,都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具体而言,愉快的阅读,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那种读书。假如是汲汲于职称、汲汲于做官、汲汲于炒股盈利而读书,纵然你读得很努力、很见成效,但是,这阅读的过程也是很难愉快的。

然而,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所读的书,必须是你真正喜欢的书,是可以使你内心得到满足、心智更加丰盈的书。因为只有阅读这样的书,才会有思想上的共鸣,才会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你才会因为阅读的愉快而进入“欣然忘食”的高境界。

在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好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可以称之为好书呢?我想,好书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要素:第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是作者曾经接触过的、思考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地再现。整体上,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质和自然完美的表现形式。第二,作品语言要清新质朴、生动形象,既优美流畅,又富含感情与哲理。第三,每个句子,都应该是从作者心田里生长的美丽花朵和智慧果实,能够让读者在愉快地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作品中的世界。

一本好书,是一个人最贴心的友伴和心灵上不可缺少的营养美食。人生在世,许多东西都可以放弃,只是不要放弃了享受阅读的权利。

(选自《中华文摘》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0.下列关于“读书”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读书辛苦,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所以造成了阅读率的下降。

B.假如为了职称、做官和炒股盈利这些功利而读书,其过程都是难以愉快的。

C.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话是为了论说愉快的阅读应该有远离官场的思想。

D.不管什么时候,阅读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不要放弃享受阅读的权利。

11.本文谈的是愉快的阅读,作者为什么要在倒数第二段陈述自己对“好书”的看法呢?(3分)

答:

12.从全文看,“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作者认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不超过40个字)(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

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5.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的小屋

——忆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

罗俞君

①“回味往事,写不出灿烂的星光,只能告诉我的亲人,我在那一间又一间的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这是老一辈出版家陈原先生的自传,也是他的绝笔《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中最后的话。

②20世纪30年代还在读高三的陈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在那里他踏出人生的第一步。1938年抗战爆发,他和他年轻的伙伴们在小屋里唱救亡歌曲,唱别人翻译和他自己翻译的苏联歌曲。1938年秋,他又在这小屋中翻译了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假如明天战争》。《假如明天战争》连歌带谱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上发表。歌声像长了翅膀,激励着年轻的爱国者上战场。

③在小屋里,年轻的陈原和他的挚友做着“语言梦”:学会世界语、学会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研究制定广州话拉丁化的方案。他曾把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世界语杂志《人民阵线》传播到别的城镇,他是这个杂志的中国代理人,并和几个同是穷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青年,用仅有的几文零用钱,自己写稿、编辑、下厂印刷,每个月出一份《走向新阶段》的世界语刊物,诉说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报道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这本朴素的小刊物,在欧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十几年后,他在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附近的世界语博物馆藏书库中,看到了各期《走向新阶段》。

④1938年10月21日凌晨一点,陈原随四战区一个民运机关撤离广州,几个小时后,日本侵略军侵略了这座城市。因为奉命紧急撤离,他匆匆离开这间小屋,什么也没有带走,没有余暇想到小屋和书。在以后辗转行军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念小屋,只有在奉命结束的时候,才想起还有两部手稿没有带出——有一部只完成了一半,这手稿标志着他做文字工作的开始。已经完成的一本手稿是作者从日文和世界语翻译的稿本,未完成的手稿则是他读大学时翻译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这半部永远留在小屋的力学译稿,预示着他告别了工程学。随着战争与革命的开展,他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⑤陈原曾两次入住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他在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编辑《漫画与木刻》和《工作与学习》两个进步杂志,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初稿就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

⑥小屋在变,陈原的梦不变。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小屋里,他把回忆自己在不同小屋度过的一生的自传副标题叫做“如歌的行板”。

⑦想起我最初组稿《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的时候,把《陈原散文》的样书送到陈原先生的小屋里。交谈中,他说还要写《我的小屋》。我意识到,这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对读者更有意义,便马上和陈原先生约稿。写完书稿后,陈原先生曾想再修改,不幸的是,他长卧病榻三年后,离世。

⑧北京建国门大街那幢七八十年代的老楼里,那间满是书的小屋令我难忘,还有陈原先生的地址和电话,我怎么换电话簿都不愿撤去,总会再抄一遍,好像他仍住在那里,依然活着。

(选自2011年10月14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这篇回忆录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第②自然段写陈原先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到第⑦自然段写他在一个小屋里离世,既照应了他的“小屋”人生,又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前后呼应。

B.抗战爆发,陈原在他的第一间小屋翻译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并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写稿、编辑出版了《走

篇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福建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福建卷)

本试卷共六个大题,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3)仰观宇宙之大, ,

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

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

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

《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

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

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

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

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

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

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

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

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

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

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

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

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高处 B.家贫躬耕 躬:亲自

C.人有所遗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

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

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

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

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3分)

(2)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3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台怀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

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

时作。②风尘: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中?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一联最为动人,请作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

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

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

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

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

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

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

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

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

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

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①哉?(《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

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上》)

注:①廋:隐藏。②瞭:明亮。③眊:暗昧不明。

孔子和孟子在识人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陈佳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

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往往更注重实用: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

竿见影。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

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

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法国人夏

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

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无用?的阅读常常

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

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人

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纪70年

代的阅读时光。?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

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

绵密。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那不

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

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

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

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

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造成的重击。

?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的阅读可以超越

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一本好书,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

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

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

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

10.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书籍的功用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人们看中的大多是它的实用功能。

B 数字阅读能够抢占传统阅读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捷性。

C 第三段引用夏尔·丹齐格的话语是为了论证“读书是毫无用处的”。

D 第五段叙铁凝之事恰当地论证了非功利阅读行为可带给人的收获。

11.文本第二段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明“阅读行为”出

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3分)

12.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 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

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

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

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

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

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

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

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

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

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

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

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

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篇三: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福建卷B)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福建卷B)

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2)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

(3)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明]张居正①

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②,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核之始,不于此时剔刷宿敝,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矣,孔子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礼义生于富足。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③政以贿成,吏朘④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⑤,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⑥日贪,国匮民穷,病实在此。仆窃以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姑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己,即如公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⑦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故仆今约己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⑧,所以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由、求佐之,恐亦无以逾此矣!

今议者率⑨曰:“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敌凡此。”皆奸人鼓说以摇上,可以惑愚暗之人,不可以欺明达之士也。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今为侵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如是,民且将尸而祝之⑩,何以逃亡为?公博综载籍,究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曾有官清民安,田赋均平而致乱者乎?故凡为此言者,皆奸人鼓说以摇上者也。愿公坚持初意,毋惑流言。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千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

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当天下之重,不逡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议可得而摇夺者乎?公第任法行之,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节选自《张太岳文集》)

【注】①张居正(1525—1582),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②翰:鸟的羽毛。这里代指书信。苏、松:指苏州府和松江府。③当国者:这里指权相严嵩。④朘(juān):搜刮。⑤逋负:拖欠税赋。渊薮:汇聚处。⑥公室:诸侯的家族或政权。⑦公田:文中特指王侯们受封和兼并的田地。⑧贪墨:贪财好贿。⑨率:轻率。⑩尸而祝之:立尸而祝祷之。尸,代鬼神受享祭的人。穿鼻:任人摆布。幼冲:幼小。此信写于万历二年,此时神宗皇帝年仅11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凡谤议皆所不恤恤:忧虑

B.然仆筹之审矣审:周密

C.恐亦无以逾此矣逾:超过

D.国典具存,必不容贷贷:推卸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对“贿政”或“姑息”之弊论述的一组是(3分)()

①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

②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

③私家日富,公室日贪,国匮民穷

④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

⑤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

⑥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封信的第一部分,作者除了对宋阳山进行勉励和安抚,还引用孔子和管子的言论说明改革弊政是有历史依据的。

B.作者指出,“贿政”“姑息”之弊造成了国家匮乏、百姓穷困,而惩治贪官和清理拖欠的目的就是使百姓富足、国家富足。

C.这封信表达出作者对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的义愤以及对“贿政”“姑息”之弊开刀的决心。

D.在论述整治“贿政”“姑息”之弊的同时,作者还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批驳了反对者说他的改革“吹求太急,民且逃亡”的论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3分)

译:

(2)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 台 怀 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 (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

(《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②道:引导。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2分)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 读 即 享 受

岳洪治

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读书人每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话勉励自己。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这个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勤学苦读,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一个“苦”字,势必会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尚未接触便远远地避开了。这些年来,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认为读书辛苦,不如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来得痛快,也是使一些人疏远书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国人向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理想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业。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因为不得不读而难免枯燥乏味之外,我们的阅读,都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具体而言,愉快的阅读,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那种读书。假如是汲汲于职称、汲汲于做官、汲汲于炒股盈利而读书,纵然你读得很努力、很见成效,但是,这阅读的过程也是很难愉快的。

然而,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所读的书,必须是你真正喜欢的书,是可以使你内心得到满足、心智更加丰盈的书。因为只有阅读这样的书,才会有思想上的共鸣,才会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你才会因为阅读的愉快而进入“欣然忘食”的高境界。

在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好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可以称之为好书呢?我想,好书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要素:第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是作者曾经接触过的、思考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地再现。整体上,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质和自然完美的表现形式。第二,作品语言要清新质朴、生动形象,既优美流畅,又富含感情与哲理。第三,每个句子,都应该是从作者心田里生长的美丽花朵和智慧果实,能够让读者在愉快地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作品中的世界。

一本好书,是一个人最贴心的友伴和心灵上不可缺少的营养美食。人生在世,许多东西都可以放弃,只是不要放弃了享受阅读的权利。

(选自《中华文摘》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0.下列关于“读书”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读书辛苦,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所以造成了阅读率的下降。

B.假如为了职称、做官和炒股盈利这些功利而读书,其过程都是难以愉快的。

C.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话是为了论说愉快的阅读应该有远离官场的思想。

D.不管什么时候,阅读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不要放弃享受阅读的权利。

11.本文谈的是愉快的阅读,作者为什么要在倒数第二段陈述自己对“好书”的看法呢?(3分)

答:

12.从全文看,“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作者认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不超过40个字)(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5.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的小屋

——忆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

罗俞君

①“回味往事,写不出灿烂的星光,只能告诉我的亲人,我在那一间又一间的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这是老一辈出版家陈原先生的自传,也是他的绝笔《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中最后的话。

②20世纪30年代还在读高三的陈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在那里他踏出人生的第一步。1938年抗战爆发,他和他年轻的伙伴们在小屋里唱救亡歌曲,唱别人翻译和他自己翻译的苏联歌曲。1938年秋,他又在这小屋中翻译了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假如明天战争》。《假如明天战争》连歌带谱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上发表。歌声像长了翅膀,激励着年轻的爱国者上战场。

③在小屋里,年轻的陈原和他的挚友做着“语言梦”:学会世界语、学会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研究制定广州话拉丁化的方案。他曾把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世界语杂志《人民阵线》传播到别的城镇,他是这个杂志的中国代理人,并和几个同是穷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青年,用仅有的几文零用钱,自己写稿、编辑、下厂印刷,每个月出一份《走向新阶段》的世界语刊物,诉说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报道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这本朴素的小刊物,在欧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十几年后,他在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附近的世界语博物馆藏书库中,看到了各期《走向新阶段》。

④1938年10月21日凌晨一点,陈原随四战区一个民运机关撤离广州,几个小时后,日本侵略军侵略了这座城市。因为奉命紧急撤离,他匆匆离开这间小屋,什么也没有带走,没有余暇想到小屋和书。在以后辗转行军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念小屋,只有在奉命结束的时候,才想起还有两部手稿没有带出——有一部只完成了一半,这手稿标

志着他做文字工作的开始。已经完成的一本手稿是作者从日文和世界语翻译的稿本,未完成的手稿则是他读大学时翻译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这半部永远留在小屋的力学译稿,预示着他告别了工程学。随着战争与革命的开展,他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⑤陈原曾两次入住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他在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编辑《漫画与木刻》和《工作与学习》两个进步杂志,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初稿就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

⑥小屋在变,陈原的梦不变。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小屋里,他把回忆自己在不同小屋度过的一生的自传副标题叫做“如歌的行板”。

⑦想起我最初组稿《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的时候,把《陈原散文》的样书送到陈原先生的小屋里。交谈中,他说还要写《我的小屋》。我意识到,这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对读者更有意义,便马上和陈原先生约稿。写完书稿后,陈原先生曾想再修改,不幸的是,他长卧病榻三年后,离世。

⑧北京建国门大街那幢七八十年代的老楼里,那间满是书的小屋令我难忘,还有陈原先生的地址和电话,我怎么换电话簿都不愿撤去,总会再抄一遍,好像他仍住在那里,依然活着。

(选自2011年10月14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这篇回忆录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第②自然段写陈原先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到第⑦自然段写他在一个小屋里离世,既照应了他的“小屋”人生,又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前后呼应。

B.抗战爆发,陈原在他的第一间小屋翻译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并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写稿、编辑出版了《走向新阶段》,加入了抗战文化活动的行列。

C.因为奉命紧急撤离,陈原把翻译未完成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留在小屋,这使他不愿再接触工程学,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D.在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陈原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和写作生涯,除了编辑杂志,他还在此期间完成了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的初稿。

E.这篇文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真实的描述,通过陈原与他的小屋回忆了陈原先生的一生,并展示了陈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14.作者为什么会意识到,《我的小屋》“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4分)

答:

15.作者是如何表现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目前,我国收藏者人数已递增至7 000万以上,全国的收藏媒体已经有50多家,古玩市场也达到了60多个。其实,爱好收藏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可以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明。对个人来说,收藏能yí(①)情养性,满足人的求知和审美等精神需求。但是,凡事都要讲究个度,如果收藏热过了头,就会走入误区,与收藏的初衷②。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答:

(3)文段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答: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3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答: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崇文区工商联副主席邱淦清等15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他们认为:“孝道”的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方面,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孩子承担着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孝道的教育有利于加强孩子的品德修养,从小教育孩子尊敬长辈,长大他才更有望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人。他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些小学目前已引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如《论语》《三字经》等。建议可以将“孝道”加入中小学课程,可以是语文课、政治课以及相关课程。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

五、写作 (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桐花林里走,不一会,小男孩在地上玩,他妈妈在远处跟别人聊天。

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原来在他玩的时候,他的周围不知不觉已经落满桐花,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不忍心踩那些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叫妈妈。他妈妈却说:“笨蛋,过来。”


《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74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7 22:38 , Processed in 0.2792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