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回复: 0

银监会授信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对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从全国各地爆发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征来看,均伴随巨额银行授信风险的暴露,涉及的银行和关联企业众多,不仅对当地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当商业银行面对一家经营规模不大的授信客户时,往往因处于资金供应者的地位而带有明显的强势,企业对银行授信管理配合度也比较高,一旦出现风险,银行会毫无顾忌地依法清收或查封处臵其资产,尽量降低贷款损失。而当面对具有相当规模、在当地影响较大的集团客户时,由于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单家银行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在授信管理上客户配合度较低,此类客户授信出现风险时,政府为避免其破产清算对地方经济金融影响过大,往往强力干预,银行难以从容依法处臵问题授信,甚至不得不接受企业经营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对于一个区域来讲,这种“规模大到不能倒”的集团客户的授信安全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强化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尤为重要。

一、区域性集团客户授信主要特征

(一)企业关联复杂程度高,风险传染性强。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所涉及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局限于股权上的“有形”关联,其关联关系更为多样化、隐蔽化,识别难度更大,涉及关联主体更多,出现风险后传染性更强、扩散范围更大。概括来看,此类客户的关联形式主要有三种具体表现。一是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联,即企业之间通过控股、参股或契约等形式构成的法人联合体。二是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企业作为一个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与众多上下游企业因业务联系形成的业务关联或债权债务关联。譬如以一家或多家骨干企业为核心,依托某一产业链形成的企业集群。由于存在密切的业务联系甚至债权债务关系,

不论是集团企业还是供应链企业、集群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都会影响对方的偿债能力。三是企业集团除了内部成员之间的担保以及关联担保外,集团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或接受外来担保而形成的担保关联,包括企业相互担保形成的“债务共同体”、单向担保形成的“债务担保链”、循环担保形成的“担保圈”。以上关联关系纵横交织,涉及的授信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授信金额巨大,大大强化了其区域重要性。据调查,山东部分地市形成的担保圈涉及企业均达数十家,其中围绕一家企业形成的担保圈涉及企业多达900余家,几乎覆盖全省各地区。在以上关联关系中,一旦一家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由此引发的授信风险有可能成倍增加,波及区域迅速扩大。

(二)银行授信金额过大,风险暴露结果难以承受。

对于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即使不考虑非银行融资,仅仅银行授信总量就已经十分巨大。如果按照以上关联关系逐级汇总测算,涉及的银行授信总量非常惊人。据调查,山东辖区部分单一集团客户的银行贷款余额就高达数百亿元,相当于辖区一家较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的全部贷款,甚至远远超过了部分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见图1)。一家银行难以满足这类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的巨大授信需求,更难以承受授信风险暴露后的后果。一旦风险暴露且不能有效控制,不仅对银行是毁灭性的,对地方经济稳定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是当前可能引发区域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策源领域。

(三)银行多头授信严重,单家机构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开户、多头授信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也是银行对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困难加大的主要原因。企业与银行这种“一对多”的关系,使得银行之间更多的是争夺对此类客户的业务份额,难以在授信风险管理上有效合作。单家银行与集团客户谈判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也很难在授信后管理上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跟踪贷款资金流向几无可能,从而

难以有效制约企业经营行为。并且,集团客户依靠充足的银行授信可能会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影响单家银行对此类企业客户财务风险的准确判断。作为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在以上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涉及的授信银行多达数十家,除了几家主要的授信银行之外,还有跟风者、投机者。不仅涉及本地银行,还涉及很多外地银行,银行之间对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的争夺更为激烈。这导致银行的授信定价、授信条件“双降”,银行之间的协调合作难度更大,单家银行对客户风险的把握变得更加被动。

(四)授信风险处臵被动。

在普通的企业出现授信风险后,银行往往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依法进行资产保全,银行有时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不得不做出让步。但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凭借长期以来与地方政府建立的相互依赖关系,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会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保护。为防止此类客户倒闭对当地金融生态和社会生态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当地政府往往会强力介入企业的风险处臵,主导企业运营或重组,在银行的贷款清收、抵押处臵、担保责任追偿以及贷款分类、新增授信安排等方面强力干预。授信银行面对压力,不仅要做出更多的让步,而且有时配合地方政府对企业集团的重组,不得不在放弃部分原有债权的基础上,还要被迫在追加新的授信以及风险分类等方面突破风险管理的政策底线。‘

二、政策建议

(一)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区域重要性客户识别机制。即根据银行授信规模、涉及授信银行家数、关联关系复杂程度、企业资产负债规模以及在地方或区域影响力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认定为区域重要性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按年动态调整。在关联关系的识别上,不仅要对显性的股权关联进行识别,还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实质控制被控制、交易往来及定价政策中识别隐性关联,全面、准确、及时地识别区域重要

性客户。同时还要对其上下游企业、担保企业等关联授信风险进行识别,统一纳入区域重要性客户风险考虑。

(二)银行要完善区域重要性客户风险管理措施。一是银行应组建专业团队,强化授信风险的分析预判能力。强化总行法人对此类客户风险的统一管理,拉直风险的报告路径,在总、分行设臵集团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客户授信涉及的区域分别成立总行、分行层面的专业管理团队,专门从事此类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工作,提升此类重要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层级。二是要在全面识别关联关系,绘制完整集团图谱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统一授信,并根据客户的核心资产总量、经营发展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包括与股权、担保、产业链关联的复杂程度确定最高授信限额,并动态调整。三是要针对区域重要性客户授信潜在风险大、风险溢出效应强、风险暴露相对滞后等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和基层网点转型,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要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在网点建设上要突出专业化,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盲目“追大”。

(三)监管部门管应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集中度监管限额管理。明确银行分支机构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监管量化标准;同时,为避免集中度未超监管上限而授信余额过大的情况,应适当降低监管上限。针对区域重要性客户关联风险的复杂性,应将其所有关联关系的授信风险纳入监管限额考核。二是督促银行规范企业集团关联担保行为,将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担保视为信用方式,审慎接受集团客户间的交叉担保,同时理清集团企业对集团外企业之间的担保关系。三是要求将区域重要性客户的异地授信必须纳入银团或俱乐部授信管理,不参加银团和俱乐部的应通过与企业协议约定,禁止其接受异地授信。四是针对重组中的集团客户新增授信和风险分类事项,按照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有利于减少损失、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稳定的原则制定更加灵活的监管政策,避免出现银行

支持企业重组行为“合理不合法”而监管部门又难有作为的局面。五是加快建立银行分类制度,实施分类监管,分类引导,促使银行明确发展定位和终极发展目标,避免因目标不明、定位不清导致的同质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过度竞争稀缺客户,粗放经营,导致风险高度集中的问题。六是建立企业全口径融资登记制度,将企业通过非银行信贷渠道的融资全部纳入信贷登记系统,以便银行更全面准确地判断其偿贷能力。

(四)地方政策应当创建更为宽松的环境。一是加强对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政策支持。在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抵押登记、资产处臵、诉讼执行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整合分散在工商、税收、海关、通信、水电等部门的信息,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为银行识别客户风险提供支撑。二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协调好银企关系。在追加授信、资产处臵、债务追偿等各方面鼓励银行与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原则承担相应风险,减少对地方企业特别是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的过度保护和干预,促进良性银企关系的形成。三是加强区域重要性客户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鼓励严格监管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开展购并重组,加强企业新上项目监管,严格审查合法性、科学性,杜绝企业单纯为规模扩张而乱上项目、铺摊子、盲目购并,适当控制企业扩张规模,尽量避免“大而不能倒”企业及其经营风险的出现。四是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地方政府在化解区域重要性客户授信风险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调动和协调优势,促其发挥风险化解的主导作用,以便更有效地控制风险的演变,防止极端情况的出现。

篇二: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思考

论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与否,不仅涉及到金融业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还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根本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社会责任和员工价值的统一,只有通过业务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速度和能力相适应,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效益和安全相协调。本文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论述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几种主要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正文: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为商业银行是承担风险,并通过管理风险以获得收益的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在确定的风险偏好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既是风险管理过程,也是风险收益创造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当银行贷款到期而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使银行信贷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能够直观地发现信贷收益在银行经营利润中占比很高。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银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研究愈发显得重要与紧迫。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现象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实例:受到经济走弱和房价下跌影响,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银行业坏账增速创十年单季最高。中国银监会周五的声明显示,截止到12月31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29%,第三季度数据为1.16%。单季度坏账增速0.13%为2004年以来最快。包括政策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金融系统坏账率为1.64%。截止去年12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同比增13.6%至168.2万亿元。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6%至117.4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至86.8万亿元。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下降至230.5%,第三季度数据则为247%。交通银行预估2015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将下降9.1%,坏账率则可能上升至1.6%。由于未能偿还1月8日到期的5亿美元债务,佳兆业集团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家出现美元债务违约的房地产企业。借贷方中国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已经要求冻结佳兆业资产。简单剖析此新闻便可知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明星企业泡沫破裂风险。佳兆业集团的泡沫破裂、黯然倒闭,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就是很好的例证。(二)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三) 房地产信贷风险。一些银行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制定稳健的

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发展战略,也未能科学把握房地产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变化,出现了盲目跟进和集中过度授信现象,致使房地产贷款风险增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从高级管理层到基层网点的普通职工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总行到基层行呈现逐级弱化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在对待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错误思想认识。一种错误认识是,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不能正确地评价和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阻碍业务发展。另一种错误认识是,通过少发展业务,甚至否定业务来控制风险和逃避风险,造成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与国外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措施、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以及严格的监管要求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通银行提供的数据来看,广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对国家经济、行业及产业政策的研究和把握能力欠缺。

近几年商业银行之所以向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企业投放过多贷款,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行业及产业政策深入研究,盲目跟风严重,造成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与投入,加剧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

2.缺乏成熟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在我国,民众信用观念匮乏、个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够,信用信息资源缺乏共享。造成银行与消费贷款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消费者发生恶意骗贷和行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门槛高”和“手续繁”,消费信贷风险增大。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缺失是造成消费信贷风险根本原因。

3.法律法规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依赖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有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消费信贷业务才能良好的发展。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且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措施,尤其是抵押变现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在配套政策方面,目前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导致个人信用行为征信困难,隐藏着严重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4.银行贷款设计不够合理,银行操作中存在违规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另外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力等问题促使这些业务岗位的案件呈现出高发势头。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少,缺乏有洞察力、

判断力和掌握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5.消费者行为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偿还能力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收入的可靠性、职业的稳定性、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和意外事件等因素,在贷款期内有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可见消费者的偿还能力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消费者的偿还能力波动到不足以偿付应偿付贷款额时,损失就会转嫁给贷款人。

三、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设社会信贷体系。第一,树立全社会的市场经济信用观念。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公民的信用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贷体系。第二,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在企业信贷管理上的法律建设。要从法律上为信贷诚信问题提供保障,同时为实现信贷活动的正常进行,努力完善包括规范中介机构、金融信贷职能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三,大力建设信用服务体系。成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管理信贷信息,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得到相关信息支持。

(二)进行信贷风险全面管理。要规范信贷流程,必须从源头加以控制,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和贷款检查制度。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影响、贷前审批、贷后管理以及清贷管理几个步骤。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从而从流程上有效规避消费信贷风险。

(三)建立消费信贷的担保保证制度。担保是为社会化风险转移机制。担保分为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物的担保是消费者以自己拥有的不动产、动产和有形资产为抵押和质押担保债务偿还,如到期不能履行其义务,银行可以行使其对担保物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债权。人的担保是独立的第三方作为担保人,以法律协议形式做出承诺,在消费者不能按期偿还其债务时,担保人将承担其偿债义务。

(四)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政策走势。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分析,强化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尤其要将政策环境变化纳入测试范围,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必要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志,《对商业银行现行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北方经贸》2005年第四期

[2]徐荣生,《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04年

[3]胡以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上海经济》,2006年第十二期

[4]宁晓燕,《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金融经济》,2008年

[5]郑先柄,《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中国金融》,2003年第九期

[6]张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再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罗伯川主编.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指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何五星.银行风险与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总第491期2013年第05期

篇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浅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浅议

摘要:信贷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根据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以及相关理论,对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防范措施;信贷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分析――以A银行为例

(一)关联企业风险

多个关联企业同时在A行融资的风险,贷款资金实际被直接使用。案例:XX亨利轴承有限公司、XX华中轴承有限公司、XX英泰轴承有限公司。三户借款企业主为兄妹关系,2012年5月28日同一天取得A行授信,使用亨利达名下同一房产的多个楼层分别作为抵押物,共用一本土地证。贷款资金实际被亨利达集中使用。

(二)担保圈风险

企业主涉及担保圈,抵押物被查封、账户查封、法院诉讼等,被迫履行担保责任,代偿全部或部分债务,造成资金链紧张,影响正常经营。

(三)民间借贷风险

企业主涉及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贷款,导致逾期。今年A行新增逾期贷款中,因涉及民间借贷风险导致逾期的共有6户。

(四)担保公司担保风险

1、担保公司整体运营情况

截至3月末,A行小企业贷款中担保公司类贷款余额为4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4%;今年1季度小企业担保公司类贷款新增逾期金额10280万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逾期金额的53%。目前逾期余额为5080万元,占全部贷款逾期余额的13%。

2、担保机构风险暴露案例

(1)丹阳市XX担保公司

A行存量在保客户22户,余额8876.6万元。2014年以来代偿金额超过1亿元,都通过扣减保证金代偿逾期贷款,担保机构自身基本已失去代偿能力。目前,A行面临担保权落空的风险。

(2)其他地区担保公司风险暴露

福建福州某担保公司因经营困难,在A行的2000万元保证金已全部代偿完毕,未进一步补充保证金,逾期贷款短期内无法代偿。

(3)担保机构管理的建议与意见:以我为主关注第一还款来源,不盲目信任担保公司担保;关注反担保措施,尤其为第三方担保的情况,防止资金挪用;关注担保机构代偿及回收情况,对于代偿较高的要重估其担保能力;按照银行文件要求,落实担保机构保证金缴纳;注意担保机构真实财务情况,防止资本金挪用(报国资委报表);落实担保机构逾期贷款回收,防止出现担保机构在A行贷款不良率连续三个月超过4%、按照制度需采取退出的情况。

(五)资金挪用风险

企业贷款用途不实,A行小企业贷款实际为关联企业其他用途集中挪用引发的实质风险。案例:B集团为当地规模企业,由于市场下行、投资房地产等因素导致企业濒临崩盘。A行共为B集团3户关联及与其资金往来的上下游客户3户提供贷款,其中一户为抵押类贷款,其余5户为XX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反担保措施皆为B集团旗下公司法人保证,6户3000万贷款实际用款人皆为B集团,可能导致风险集中爆发。

(六)第三方抵押风险

第三方抵押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有:

一是全部贷款被关联企业使用。企业为贷款主体,资金实际使用人为其关联企业,A行无法了解贷款实际使用企业经营情况、无法及时跟踪落实贷款资金回收情况。

二是部分资金被关联企业使用。借款企业与第三方企业之间存在不清晰的账务关系,应收应付账款复杂,互为债务债权人。一旦出现借款企业不能正常还款的情况,很难顺利处置第三方抵押物;某省内分行累计出现了12笔逾期贷款,其中有4笔均为第三方抵押的情况,累计金额1400万元。

(七)信息不对称风险

企业主未如实反映对外担保及他行贷款情况,导致分行对企业主实际偿债能力了解不足引发的实质风险。

某企业在A行部分支取贷款后,由于涉及对外担保,被起诉并判决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在这期间,企业其他两家银行续贷均未通过,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同时,A行未能及时发现上述问题,仍给客户进行第二笔的贷款支用,最终由于他行抽贷,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发生贷款逾期。事后,客户经理在网上查到了客户涉及法律诉讼的情况。如能在支用前及时发现,也许能避免。

(八)预判不足、心存侥幸

部分分支行对存量客户中的潜在风险客户心存侥幸,未能采取坚决的退出措施,甚至对个别已经列入退出计划的客户仍然予以续贷。对潜在风险客户被动应对,未能及早采取主动的风险化解或处置措施,甚至存在坐等逾期后进行法律诉讼的现象。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额为8426亿

元,不良贷款率为1.25%,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505亿元、0.25%。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已连续13个季度上升,而且关注类贷款也比上年增加逾500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向次级及以下迁徙。这反映出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暴露处于近10年来的高峰期。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较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差距还很大,具体问题表述如下:

(1)各商业银行公司管理结构不够先进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努力完善的过程中,各方面问题还很多,比如说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最终的风险承担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其商业化水平还不高,还受到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沿袭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套的管理体制,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也是不良资产的根本成因。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有效、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是体制不够集中,各行各业、各地区都是分散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准入退出冲突很多,因此给一体化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是决策机制不够完善,,无论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还是决策程序对道德风险的约束力,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第三是对市场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的洞察能力以及注意力都不到位,不能及时察觉,并作出有效反应,同时风险管理不全面。

(3)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

在国际上来看,先进的银行都不会忽视风险控制,甚至他们会认为风险的控制与收益的创造是同样重要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2R" is the same coin。意思就是风险和收益是同样重要的,两者都不能被忽视。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人们似乎还没有这样先进的理念,与国外的银行之间在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平时的业务经营中,总是将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看做两个独立的个体,并且一味的追求效益、收入,而忘记风险控制。同时,授信产品的风险通常具有滞后性,风险不能被及时的发现,等到被发现时为时已晚,很多商业银行的失败教训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很重要。

(4)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不先进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都重视定性分析,忽视量化分析,定性分析固然重要,但是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方面也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这与国外的先进银行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三、降低信贷风险的对策

(1)建设完善的社会信贷体系

1、树立全民信用理念

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和优秀的国民道德水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和高的道德水平,那么经济发展必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来加强国民的信用理念。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政府应该完善与金融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比如说合同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对社会的信用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失信行为要做出明确的处罚标准。这样就可以为信贷行为提供法律上的相关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前信贷活动失信的机会成本过低的现状;同时,不仅仅需要完善上文所述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包括规范中介结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也可以保证信贷活动的正常进行。

3、大力建设信用服务体系

因为我国目前信贷信息分散,所以可以从行政方面采取措施,可以让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管理信贷信息的方法,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来登记、咨询并管理信贷信息,从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及时整理和收集借款人的金融机构往来活动、债权债务变动、民事刑事纠纷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状况的数据和信息,这样就可以让银行得到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银监会授信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50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8 21:03 , Processed in 0.5260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