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14年中考真题及答案-湖南永州语文(无答案)【学科网】
永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 成后面的问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 成后面的问题。
李佳:家风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常常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让人记忆深刻,永久不忘。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家风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赵捷: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结论是“可.
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
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孝”的彤艾,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传承家风当从百姓日常人伦入手,从家教入手,从每个人自小如何待人八手。
章强:孩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长沃土,好家风是优良的生态环 境,好家教是高尚的精神滋养。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年度报告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王明玥:良好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范仲淹之所以志在“ , ”,因为幼时母亲告诉他,“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可以治国安邦,良医可“治病救人”一个人想要自己快乐,就必须让别人先快乐。儿童若是从小缺乏道德的启蒙,他的善良本能就无法激发,自私与冷漠的性格便难以抑制。 .
1.四位同学的陈述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屹立(chì) B.人伦(lún) C.滋养(zī D.冷漠(mò)
2.四位同学陈述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
B.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
C.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啃老等问题的存在
D.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
3.为使语言精练生动,替换李佳同学陈述中画线句子最准确的—个成语是()(2分)让记忆深刻,永久不忘
A.经久不息 B.潜移默化 C.记忆犹新 D.刻骨铭心
4.王明玥同学的陈述中,观点与材料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请你根据提示提出修建议(4分)
(1)建议一:修改观点。将“良好的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中“身体力行更换成_______(2分)
(2)建议二:修改材料。将范仲淹的材料更换成与观点一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简
要概括出材料内容即可): (2分)
5.王明玥同学的陈述中,横线上应填的一句名言是:,(2分)
6.从四位同学的陈述看,下面哪个问题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所探究的问题(2分)
A.面对当前形势最主要的问题是什幺?B.你是否支持优良家风的传承、建设?
C.家风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D.家风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7.仔细考虑四位同学所表达的主要看法,你最认同哪位同学,试用自己的文字,以自己和这个同学的主要观点,解释为什么你会赞同这个同学。(3分)
答:
8.在这次活动中.文峰同学搜集到了这样一首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 的巢;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出自 ,作者是 。“心中的风雨“比喻。这首诗的主题是: ;的思想感情是: 。(6分)
9.活动中,同学搜集的相关名句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6分)
① ,大庇天下寒±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恃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我们的先哲十分注重“正本”,强调“吾日三省吾身,____?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二、阅读理解(共41分)
(一}古诗立阅读(16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13分)
【甲】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顷之,
【注】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束几,一鹳横空而来,。
“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9uàn);一种凶猛的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 .B.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
C.鹊巢其上 巢:筑巢 .
D.集古木之上 集:停息、聚集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①以刀劈狼首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C.① 一鹳横空而来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D.①二鹊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分)
译文: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2分)
译文:
14.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2分)
答:
15.阅读下列一首唐诗,仿照赏析示例填空,完成赏析。(3分)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恬静的春夜图。诗的开篇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春初月夜之美。 首句一个“半”宇,用得精确传神,使画面明暗相间,错落有致。后两句运用倒叙手法 ____。末句“新透”二字________。(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7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问答题3分)
笔帽上的孔究竟有什么用?
最近,不少媒体发布了这样的消息:笔帽上有
个“救命孔”,这个空气孔被列入了强制生产标准。
不少网友对“救命”的说
法持怀疑态度,认为笔帽
上加孔的作用不过是平衡
气压以防打不开盖而已。
吸入笔帽:确实存在的风
险
异物吸入对儿童的生
命健康确实有不小的威
胁。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CDC)的数据,仅
2000年一年美国就有160名14岁或以下儿童死于异物吸入相关的呼吸道阻塞。CDC还特别指出,每一例因异物吸入窒息死亡的案例意味着同时还发生了100多起抢救案例。2001年估计,全美有17537名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因窒息而接受了抢救。
学龄期的儿童经常要和笔打交道,出于转移压力、集中思维或是单纯觉得好玩等原因,不少孩子也会把笔帽放进嘴里,这些行为习惯构成了笔帽吸入的潜在风险。在上述的CDC统计数据中,导致窒息死亡的异物41%为食物,另外59%为非食物类异物。也在文献报道,在非食物类异物吸入中,笔帽占了3%-8%。可见,笔帽引发儿童窒息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
哪些笔帽要有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规定,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和水彩笔的笔帽应符合下列3条规定中的至少一条:
①笔帽尺寸足够大(垂直进入直径为16毫米的量规时,不通过部分大于5毫米)。 ②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以由笔夹等凸起的
部分提供。
③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气量为8升/分钟。
符合这一标准的合格笔帽上不一定都有孔,不过它们都需要通过增大尺寸或保证通气的方式来减少吸入窒息风险。
中国对于笔帽的安全性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的恰恰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1540:1993《书写笔和记号笔上帽——安全要求》中的标准。
空气通道的用处有多大?
异物吸入是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如果堵住了主要的气道,随之而来的窒息会迅速对机体产生伤害。窒息导致的缺氧只要持续四分钟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
当笔帽误入呼吸道时,急救过程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笔帽具有若干特别棘手的特性:它们的尺寸和形状都与人的呼吸道特别“适配”,其材质往往坚硬缺乏弹性,而且表面十分光滑。这些特性使得笔帽可能会严丝合缝地卡住呼吸道,使救治措施难以顺利施行。不仅如此,X光检查也可能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塑料材质的笔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实际取出笔帽解除阻塞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远远超过最佳的抢救时限。
而如果笔帽上预留了能保证足够通气量的空气通道,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使笔帽不能被很快取出,呼吸道也不至于被它完全堵塞。这样至少能免除性命之虞,为治疗赢得足够多的时间。 由此可见,在笔帽上设计空气通道对于防范儿童意外窒息确实有重要的作用。
(选 自果壳网2014.04.14有删节)
16.在“吸入笔帽,确实在存在风险”一节中,列举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4岁或以下儿童吸入异物或死于相关的呼吸道阻塞的数据,其作用是()
A.比较相关数据,说明14岁以下儿童吸入食物类异物导致窒息死亡的比例较高。
B.运用相关数据,说明14岁以或以下儿童吸入非食物类异物导致死亡的比例较高。
C.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异物吸入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小。
D.比较相关数据,说明异物吸入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小。
17.准确的语言说明才能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文中画线句子删去加点的词而又不影响语义表达的一项是()
A.笔帽上有个“救命孔”,这个空气孔被列入强制生产标准。 ..
B.导致窒息死亡的异物41%为食物,另外..59%为非食物类异物。
C.窒息导致的缺氧只要持续四分钟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 ..
D.X光检查也可能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塑料材质的笔帽。 ..
18.九岁的明明在读三年级,要使用中性笔,他的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吸入笔帽,请你根据本文内容,给他的妈妈提出两点建议。(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远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
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篇二: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一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内。
厉精图治谱新曲,浓墨重采书华章。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者是重峦(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彭丽媛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B.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
般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C.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通过电视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后,美国民众当晚在曾经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心前,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D.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胜,加上美国等国钓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
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B.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在公路上飞快地奔跑。 C.如果没有这些生灵,大自然才会失去了色彩。
D.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①②⑤④③ B.②⑤③④① C.④①⑤③② D.②⑤④③①
6、名著: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政论家,讽刺作家 的作品,主人公格列佛是以身份,得以随船出游,周游世界的。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但愿人长久,。 ,悠然见南山。
(4)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5) 孔子“物,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6) 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
“,”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4月8日襄阳四中樱花节拉开帷幕,仅仅两天时间就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赏花游客近10万人。游客们赏
樱花,进课堂,逛校园,感受十足的春天讯息和文化韵味。可惜在赏花过程中,有个别人摘樱花、折树枝、
践踏草坪、乱扔垃圾,很煞风景。如果你在游览过程中见到一个跟你年龄相仿的女孩正准备伸手去摘樱花,
你将这样劝阻她:
9.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和礼炮声。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①请拟一则反对战争的宣传标语
②下面是组织者拟定的这次主题活动的两种形式,请再补充两种。(2分)
A、请革命老人忆峥嵘岁月;B、观看战争题材影视作品;C、 ;D、 。③请将你积累的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完整地写两句。(2分) ,。
④研读下列两类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探究结果(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战争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
B、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八路军军歌》
你的探究结果是: 。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完成10—11题。(4分)
10、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形成鲜明对比。 11、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 12.解释加点的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 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横柯上蔽负势竞上 14.翻译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 1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远 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
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
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
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
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
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7.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2分)
18.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2分) 不愿上学 ---- ----- 畏惧前行 --------决定上学
19.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提示1:给“僵”和“柔”两个动词加点,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
提示2:简要赏析“月光”的表达作用。(2分
20. 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
2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四)阅读议论文《莫远离“深阅读”》,完成22—26题。(13分)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
②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③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④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⑤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晚清曹雪芹作《红楼梦》,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始成巨著;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⑥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3、 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和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3分) 24、第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能否去掉?简要分析并说说理由。(2分)
26、请你仿照第五段划线句子,再仿写、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3分)
四,写作与表达(下面两个题目二选一)
题一:照耀我们的人,给我们的精神一种引领,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方向??这样的人,会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会在我们阅读的名著中。请以“照耀我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 当你身心疲惫准备放弃时,请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当你身处困境孤独无助时,请给自己一个
微笑的理由;当你驻足巅峰傲然得意时,请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理由??请将题目“给自己一个 的理由”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篇三:现代文阅读习题
窃读记
林海音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⑧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⑨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⑩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11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12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13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1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15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16“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2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3分)
22.请赏析第13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2分)
23.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4分)
2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5.本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
21.本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概述内容计1分;对“窃读”的理解计2分(写出“钟爱之情”“痛苦和无奈”各计1分),意近即可]
2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松快的心情。(答出修辞计1分,赏析计1分)
23.
(每空1分)
24.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总结前次窃读被“抓”的惨痛心理;用“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一句引出“我”新的窃读经历。
(答出“承上启下”或“过渡”计1分,分析计1分)
25.示例:第⑥段“啊!终于和你相见!”一句,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神地表达出再次成功窃读的欣喜以及对书的钟爱。(找出句子计1分,分析计2分)
月光手帕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 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阿斌专注地看着 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 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①,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②”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 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
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2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2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①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跳”的作用。(3分)
23.选文中阿斌这个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24.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3
分)
2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2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2)渲染了清 冷的气氛;(3)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4)为下文写阿斌家 里的不幸埋下伏笔。(3分,答出三点即可)22.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男孩儿挣脱阿斌的迅捷(1分),体现了他对阿斌有很强的戒备(1分)心理。23.良心未泯(1分),勇于担当(1分)。24.(1)“月光手帕”是指月光穿透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手帕(或光斑)(1分)。(2)是母亲善良、坚忍、敢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2分,答出两点即可)。25.(1)内容:阿斌因打架伤人犯罪而选择逃跑,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灾难(1分);阿斌又因家人对他的期盼与坚信而选择了主动自首(1分)。(2)启示:可从犯错与认错、逃避与承担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2分)。
周太舸《远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17.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2分)
18.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2分)
不愿上学 ---- ----- 畏惧前行 --------决定上学
19.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示为下列选段作批注。(4分)
20. 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2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17. (2分)父亲通过带我赶场卖猪崽改变了“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18.(2分)宁可卖猪 反省觉悟
19.(4分)(1)(2分)“僵”和“柔”两个动词非常传神(造型感极强、进行人物特写);贴切地反映出?查看小说完整答案(答案页第八页)?父亲睿智;为儿子的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21.(3分) ①照应了前文的情节;②使情节有波澜(富有戏剧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第①点1分,②③各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远行(周太舸)》阅读答案(2)》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9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