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
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
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
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略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
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五)加强评估,激励策进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估。通过修订完善并有效实施《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等,保障研究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博客、群信息资料管理与评估,
篇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用素质教育的目光审视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导致学生厌学,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1.在初一年级4个班、初二年级个6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
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课题启动后,课题小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按实验方案、实验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经历学习——讨论——实践——改进——验证——确定——总结七个环节,课题小组成员采用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课堂数学教学设计,形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
施。从而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很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观念的转变比技能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采取自学、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派课题组成员先后到省、市、区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培训学习,看光碟展播,请区教研室专家亲临指导。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中学教学》、杂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大量的书籍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用《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课题研究,把实验目标落实到实处。
2.制定研究措施,科学管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课题组的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拟方案、聘专家、学理论,结合实验展开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领导坐阵抓课题研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有效地结合,力求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研究过程科学化,实行定时研究、定时汇报、定时督查、定时指导,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每次研究活动定专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方案,做到有记录、有成果;对实验中的系列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论证、评价,加强个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验步骤程序化,实验教师先独立操作找良方,再集体研究定良策,后改进验证成定论。资料管理规范化,建立资料信息库,教师研究所写的教案设计、教学论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和亲手制作的学具等收集起来,分类保存,作为验证实验的依据。
3.研究教材。
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二、三、四册的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即适合学生活动内容34节、基本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41节、不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12节。又将前两种类型的教材内容分为两种形式的教学,即课堂数学教学活动课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课。
4.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用新的数学教育观、新的教育策略、指导教学工作。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备课组活动、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变传授式教学为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综合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分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大多采取班内分组,有时也打破班级界线进行年级分组,班内分组是主要方式。组织形式依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而定,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活动。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思维方式和活动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质决定,方法灵活多样。可结合相关教材创设形象、直观、富有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
悉的素材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测一测”等系列自主有序栏目,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问题情境法、引导法、类比法、观察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活动作业法、表演法等是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运用探索式教学,提供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将开放式问题带进课堂。这些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在“自主”中求得知识,在“探究”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三、研究成果
1.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教学法方法先进了,教育行为规范了,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了,研究水平也明显提高。课题组六个成员在一年内,写了20篇教学论文,其中2篇发表,16篇获国家、省、市级奖,3人优质课获奖,有6人教学设计获市、区一等奖。
2.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动手操作外,还自制了很多学具,有20名同学获市、区级奖。
3.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思维能力增强了。经过动手操作、猜测、观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善于思考,喜欢提问,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解决问题考虑周密、全面,解题速度快,思维敏捷,能一题多解。经常写数学日记,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写成数学小论文达50篇,有10篇获市级奖。
4.建立了具有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边实验、边总结,找到了数学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合作交流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时常可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2)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需要可操作性,需要记录讨论结果.
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
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如武同辉老师《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将已知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并写成两类问题,一类是想考考同学的,另一类是想请教同学的,就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用素质教育的目光审视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导致学生厌学,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1.在初一年级4个班、初二年级个6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
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课题启动后,课题小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按实验方案、实验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经历学习——讨论——实践——改进——验证——确定——总结七个环节,课题小组成员采用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课堂数学教学设计,形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从而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很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观念的转变比技能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采取自学、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派课题组成员先后到省、市、区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培训学习,看光碟展播,请区教研室专家亲临指导。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中学教学》、杂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大量的书籍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用《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课题研究,把实验目标落实到实处。
2.制定研究措施,科学管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课题组的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拟方案、聘专家、学理论,结合实验展开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领导坐阵抓课题研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有效地结合,力求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研究过程科学化,实行定时研究、定时汇报、定时督查、定时指导,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每次研究活动定专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方案,做到有记录、有成果;对实验中的系列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论证、评价,加强个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验步骤程序化,实验教师先独立操作找良方,再集体研究定良策,后改进验证成定论。资料管理规范化,建立资料信息库,教师研究所写的教案设计、教学论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和亲手制作的学具等收集起来,分类保存,作为验证实验的依据。
3.研究教材。
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二、三、四册的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即适合学生活动内容34节、基本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41节、不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12节。又将前两种类型的教材内容分为两种形式的教学,即课堂数学教学活动课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课。
4.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用新的数学教育观、新的教育策略、指导教学工作。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备课组活动、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变传授式教学为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综合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组织形式也发生
篇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王敏
一、课题的提出和实践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就需要开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让我们教师真正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探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课前要求师生共同备课;课中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课后要求师生拓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大胆创新,有序有效地开展本课题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2)实验观察法。选择一些对比班,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设计研究思路,加强实验观察。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通过实验观察,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更加有效。
(3)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学习洋思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演练”
先学:关键环节——导读
后教:教师所教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学讨论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
当堂演练,本节课的内容必须本节课掌握、消化、巩固,即“堂堂清”。 也有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
预习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为展示课做准备。展示模块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策略二、实现课堂教学学生“三权”。
1、开拓视野,给学生观察权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以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
2、刨根究底,给学生“探究权”
(1)、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数学实验,就是根据实际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在对其进行分析后运用数学知识来建立模型,并通过各种实验工具得到结论的实验过程。
(3)、开展开放式的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耐心倾听,给学生“发言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的“过程”,“再创造”过程,要实现真正地师生互动,则必须提供让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提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策略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培养预习习惯,尽量缩小学习前的差距。
我们学校目前的状况是大班教学,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授课量,却要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只好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调控教学进度,这样就造成了好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局面,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预习,可以比较好地改变这种状况。在布置预习时,任务要明确,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针对没有预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
2、注重过程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它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除了要关注知识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关注思维过程时我们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达成要求。要重视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并努力用好这种难得的教学资源;要围绕一个个预设的和课堂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参与、有效学习。
3、开展分层教学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让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成长。
策略四、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 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
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
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袒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
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
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策略五、恰当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和谐课堂的生成。
1、精彩的课堂评价语 让课堂焕青春的活力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协调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途径的拓宽。
评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
评价语应情真意切,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
2、有效评价课堂教学,坚持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开展正确的评价,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适时性、激励性和过程性。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基本形成以下教学理念和我校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即:“五个一”:
1、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模式。
2、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
“引导-发现”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讨论-交流”模式这种模式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4、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活动-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5、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方面
我重点围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及课堂文化”三个维度来进行课堂观察,进行了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通过研讨,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进一步细化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有方法,更激情一些。
2、在课堂互动中,要增大互动面,在“师问生答”的学习方式上多一些创新的尝试,在激情引趣上多动动脑筋。
3、教师的表情,课堂教学中,应当把真诚微笑送给学生,用微笑来传递信心、表示鼓励和期待。
这些共识将作为我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也希望这些成果能被大家转化到课堂教学中,为我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21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