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回复: 0

葡萄沟的资料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二年级下册语文葡萄沟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2.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要内容。

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

朗读、品尝、舞蹈、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

教学具准备: 录音磁带、录像带和投影

课时: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二、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二)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三)把课文读正确。

三、检查与学习:

(一)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1.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2.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二)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1.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2.交流讨论。

要点: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有一个顿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1.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2.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四、写字练习。

“葡萄”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上边都是“艹”,下半部分要先外后里。 留、颜、棚、够:这4个字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疆:写时不要丢掉“弓”字里的“土”。“土”字下面横写作提。

够:左右两部分占格基本相等,右边是“多”字。

沟、坡、搭: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密: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是“必”。

利:左边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教学预设:

一、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板书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二、讲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定3名同学分句读,说每句话。

谁能把这三句话讲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有哪些水果。

3.默读思考: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

4.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请你联系全文想想:在这一段中,哪句话讲的意思是主要的?(追问)为什么?

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

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板书)

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

5.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

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默读边读边画。 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3)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过渡语:葡萄的长势这样喜人,又丰收在望,你们高兴吗?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2~3名)

(4)指名读(2名)评议(追问)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板书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数量多,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①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②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③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④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发言: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非常鲜艳。

想象:下过雨后,雨滴落在各种葡萄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篇二:葡萄沟综合资料

《葡萄沟》综合资料

一、教材简说

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是个盛产水果的地方。读完课文,也许我们都会产生一种冲动,想去一趟葡萄沟,亲眼看看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尝尝那甜甜的葡萄,见识一下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如果有这样的愿望,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一下葡萄沟的地理位置,设想一下我们去葡萄沟的路线,还可以结合课文讨论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去最好。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再进一步读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和发现。

葡萄沟一定是以葡萄多而得名。葡萄种得多,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结得多,“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葡萄收获多,“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葡萄沟的葡萄好,葡萄干也好,“颜色鲜,味道甜”。 如果你真的到了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然后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感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确定识字方式可根据生字本身特点,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基础来确定。不同的识字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侧重识记字形;“联系生活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便于学生正确用字组词;“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可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的生字可几种方法并用。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引导识字。

(1)揭示课题识字:沟

(2)查找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3)以旧带新识字:难堆准谁—维 语—吾

(4)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5)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

(6)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一字线句(够);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7)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蜜(蜂蜜)

2.写字指导。

(1)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 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二)朗读感悟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内容易理解,不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要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可引导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读书活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具体建议如下。

1.集体学习。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看看这三个地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个好地方呢?带着问题自主读书。

3.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展示学习。赛读课文,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自己喜爱葡萄沟的情感。

(三)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要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1.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

2.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3.看插图说几句话,比比谁用上的词语多(喜爱、茂密、枝叶、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热情好客??)。

(四)实践活动

1.话说新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说你所知道的新疆。可以说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有条件的,还可以品尝一下新疆的葡萄干,再写上一两句话。

2.借课后练习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行、生产和建议成就等),准备在本组语文园地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声像引路,激趣揭题

1.录像展示:(1)秋天,葡萄成熟了;(2)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子摘收葡萄;(3)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送到阴房里晾制葡萄干;(4)维吾尔族老乡用葡萄招待客人。

2.提示课题。

(二)自主初读,识记生字

1.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 gàn(干活) fēn(分开) dīng(钉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干)fèn(水分) dìng(钉着)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合作细读,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相互质疑。

2.小组合作,围绕文章结尾的总结句,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理由,读读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读后由小组成员简单评议。

(3)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读出对葡萄沟赞美的情感。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仔细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再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情景,思考并交流:通过仔细看图,你对哪个词语或句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如,“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自发地产生对葡萄沟和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整体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

(五)指导书写,巩固要认的字

(六)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五、资料袋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角,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车进峡谷,只见两山夹峙,中间是草木芳菲的沟壑,宛如一道绿色的画廊。吐鲁番人在谷底筑了鹅卵石和水泥板砌成的河渠,长流不息的河水浇灌着整个葡萄沟。

葡萄沟约七八千米长,是名符其实的“葡萄王国”。别说那田地里连绵不绝的葡萄园,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有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无核白、比夹干、琐琐等。有的色如翡翠,有的艳如玛瑙;有的小似珍珠,有的大似橄榄;有的皮薄汁多味美,有的肉脆汁浓味酸甜。其中的名贵者,莫过于无核白葡萄,简称“无核白”,因其无核白如玉,晶莹透明而得名,葡萄粒小、汁多、味甜。在国际葡萄市场被誉为“绿珍珠”。

阴房

在葡萄沟较高的坡地上建的一种特殊的房屋,它的四壁都用土坯叠砌,但在墙上密密匝匝布满气孔。较大的房屋约有两层楼高,远望像个古城堡惹人瞩目;置身跟前,又觉得它像养“蝈蝈”的方形巨笼,十分别致、奇特,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这种房子,当地维吾尔人称作“群结”,汉语叫作“阴房”。阴房里有许多木架子和木钩。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人们把新鲜葡萄一筐筐地运来,挂在木钩上,整个阴房挂满之后,将门关死,凭着从气孔吹进来的吐鲁番盆地特有的热风烘烤,40天左右,鲜葡萄就变成了葡萄干。这种天然晾制的葡萄干,颜色呈黄绿半透明状,干韧绵软,蜜甜鲜香。

篇三:葡萄沟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葡萄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 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自主读书。

三、 查找相关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感悟葡萄沟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葡萄沟》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之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 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新疆吐鲁番葡萄

沟的喜爱之情。

2.自主学习: 让学生搜索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

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

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引导学习生字“沟” 。

二、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三、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好(hào)客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 、“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六、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 )的葡萄 ( )的凉棚

( )的老乡( )的葡萄干( )的沙果

七、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八、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

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

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六、(附)教学板书:

盛产水果 夏季枝叶繁茂

葡萄沟景色迷人 秋季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

葡萄干出名

七、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这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学习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会认”的生字我放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准字音,“我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仔细区别字形,正确、美观地书写。


《葡萄沟的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74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7-1 22:30 , Processed in 1.3144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