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回复: 0

艺术论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艺术与生活论文

此文档接下来的内容需要付费浏览
篇二:艺术类论文题目

声乐系论文题目: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13.XXX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 (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 legato 19.论声音造型与音乐艺术构思的表现 20.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21.论歌唱呼吸的艺术运用 22.共鸣训练对声乐技能发展的意义 23.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 24.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25.论歌唱中的紧张与放松 26.论声情并茂 27.论字正腔圆 28.论“十三辙”与歌唱的民族风格 29.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 30.试论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色 31.从中国歌剧的发展谈歌剧的民族化 32.试论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构成 33.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34.《某歌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35.论宗教题材声乐作品在欧洲传统声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36.简述宗教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37.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及表现 38.舒柏特艺术歌曲风格与演唱刍议 39.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40.试论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41.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 42.试论合唱中色调与协调的辩证关系 43.论童声合唱训练的特殊规律 44.论指挥语汇在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45.谈变声期的生理保护与声乐训练 46.声乐教学中技能教学法与形象教学法之比较 47.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48.试论某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 49.论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50.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51.浅论合唱音色变化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52.浅谈三声部合唱作品在艺术师范教学中的适应性 53.浅谈中国合唱发展的群众基础 54.浅谈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55.浅谈演唱和声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 56.浅谈演唱复调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 钢琴系论文题目:1.演奏肖邦音乐作品的手型与触键特点 2.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 3.梅西安钢琴音乐的宗教情结 4.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技法特征与演奏 5.福雷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与贡献 6.勃拉姆斯《圆舞曲》的艺术价值 7.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重要作用 8.钢琴演奏中音乐与技术的关系 9.如何解决钢琴演奏不完整的问题 10.背谱练琴的利与弊 11.复调作品中特殊指法的运用 12.肖邦作品中的“弹性节奏” 13.斯卡拉蒂奏鸣

曲的创新 14.莫扎特奏鸣曲中的呼吸 15.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对浪漫风格的预见性 16.弱指(1、5 指)的训练 17.从格里格作品窥探北欧民族乐派的创作风格 18.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舞蹈性节奏的演奏 19.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中装饰音的分类及演奏 20.印象派作品中踏板的运用 21.浅析钢琴弹奏力量的来源 22.略论钢琴学习中的重量弹奏法 23.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 24.论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与作用 25.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加强 26.如何在钢琴上演奏中国作品 27.从莫扎特钢琴作品中谈手指力度变化与音色控制 28.谈钢琴演奏中力度、音色与情感因素的关系 29.谈钢琴弹奏中手腕技巧的运用 30.谈钢琴演奏中踏板的运用及重要性 31.谈钢琴演奏技术、技巧与音乐作品内容的关系 32.谈钢琴复调作品演奏如何处理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 33.谈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培养 34.论钢琴演奏作品风格的把握 35.谈钢琴学习中如何提高效率 36.谈手风琴风箱技巧的运用 37.谈音乐作品表现中手风琴特色的发挥 38.手风琴演奏中不同位力的剖析 39.浅谈手风琴如何演奏中国作品 40.论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音乐表现 器乐系论文题目:琵琶:1.琵琶左手指法的发展 2.琵琶右手技法的发展 3.琵琶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4.如何训练琵琶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5.新编《霸王卸甲》的特点笛:1.论长安笛子音乐之演奏特点 2.陕西地方音乐对竹笛音乐的影响 3.中国竹笛流派 4.中国竹笛传统“南派”技法 5.中国竹笛传统“北派”技法 6.中国竹笛演奏之技法 7.论长安笛派的形成 8.论吐音技法所渗透的文化气息 9.唐诗里的笛子文化 10.宋词笛韵二胡:1.建国以来二胡艺术有哪些重要发展? 2.陕西地域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 3.论述刘天华的主要作品及音乐风格特点 4.华彦钧的艺术成就 5.秦腔音乐艺术板路及其特点 6.拉弦乐器在陕西的发展变异 7.二胡艺术的韵律之美 8.《二泉映月》中的景与情 9.陕西地域戏曲音乐对二胡艺术的影响 10.传统二胡艺术与现代二胡艺术的不同发展与演变古筝:1.从古典诗词谈古筝艺术 2.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一探 3.对当代古筝艺术的思考 4.谈古筝弹奏技巧 5.古筝音乐表现 6.古筝的流派扬琴:1.浅述压揉音技法在扬琴作品中的应用 2.颤竹技法在扬琴技法发展中的意义 3.连击技法在现代扬琴作品中的运用效果 4.中国扬琴的历史行程 5.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形成 6.中国扬琴与民间音乐文化的关系初探 7.浅谈中国扬琴的发展和兴盛打击乐:1.浅谈爵士鼓在流行音乐中的用途 2.论节奏在音乐情感中的表现意义 3.论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中釵的应用方法 4.论打击乐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应用 5.浅谈节奏合

奏训练的必要性 6.试论定音鼓在交响乐团的作用 7.试论小军鼓的各种演奏风格及技法 8.论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在演奏技巧与风格上的异同与相同之处 9.论打击乐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长笛:1.浅谈长笛演奏技巧和难点 2.论欧洲音乐的发展 3.论法国长笛作品演奏方法小提琴:1.任选一位中国小提琴家对其演奏风格进行分析 2.任选一首小提琴作品进行分析,如《梁祝》 3.任选一首小提琴演奏技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如揉弦 4.以自己的学习经历浅谈小提琴作品演奏的心得 5.浅谈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小号:1.小号的***演奏技巧 2.如何演奏小号***作品 理论系论文题目:(选择方向命题) 1.作曲理论研究方向 2.和声理论研究方向 3.乐理理论研究方向 4.MIDI 制作研究方向 5.音乐学理论研究方向 6.音乐史研究方向舞蹈系论文题目:1.试论舞蹈美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2.浅谈儿童舞蹈创作。 3.论气息(呼吸)在舞蹈中的运用与作用。 4.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之比较。 5.试论舞蹈的创作与编排。 6.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7.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8.论民间舞教学中对美感意识的训练。 9.论芭蕾舞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趋势。 10.论现代舞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趋势。 11.述芭蕾基训中人体的正确站立姿态及其重要性。 12.试论芭蕾舞与现代舞的关系。 13.论在舞蹈教学中单一动作的练习和动作组合练习之间的关系。 14.腿部与脚的外开在芭蕾基训中的作用与意义。 15.浅谈“软开”度在舞蹈整体训练中的意义。 16.“即兴”舞蹈的目的及自信心自我展示意识在训练中的意义。 17.论民间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 18.浅谈乐感的培养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重要性。 19.对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的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 20.论舞蹈艺术与其它姊妹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21.论在舞蹈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2.论舞蹈创作中的想象力。 23.我国不同地区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可选择两个不同地区) 24.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25.对我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6.论芭蕾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动作的规范性。 27.舞蹈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28.关于舞蹈人才的选拔及培养。 29.论舞蹈教育与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30.论芭蕾舞的风格特征。 31.论舞蹈教育与儿童成长的关系。 32.论舞蹈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33.论想象力在舞蹈编创中的作用。 34.论舞蹈教学中掌握正确的重心问题的重要性。 35.论唐代乐舞的内容特色及成因。 36.现代舞为何能在世界流行,中国现

代舞发展的方向。 37.用民间的方式表达时代精神——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蹈的时代精神。 38.论舞蹈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作用。 39.浅谈广义心理素质与舞蹈作品的表现之间的关系。 40.论舞蹈中对眼睛的使用。 41.浅谈傣族——象脚鼓伴孔雀舞。 42.论民间文化对民间舞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43.论对舞蹈专业学生潜能的开发。 44.论舞蹈从戏曲;戏曲从舞蹈中的相互吸收与借鉴。 45.论少儿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6.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47.论运用微格教学手段深化舞蹈教学。 48.舞蹈教育普及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9.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50.论对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在舞蹈表演与创作中的意义。 51.论舞蹈与人体美的关系。 52.论对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53.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关系。 54.舞蹈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55.浅谈胶州秧歌动态的风格特点——抻、韧、碾、拧、扭。 56.开展国民舞蹈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论舞蹈教育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位置。57.论在中国古代时期舞蹈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功能。 58.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 59.陕北秧歌的渊源探微。 60.唐代长安音乐舞蹈浅谈。 61.论舞蹈教学中对新的教学手段应用。 62.论中国民间舞(可自选不同的民族)的基本特征。 63.敦煌壁画(舞蹈部分)的历史价值,对发展当代舞蹈的意义。 64.论“即兴”表演与创作对民间舞教学的作用。 65.文化·艺术——试论个人素质与舞蹈作品表现。 66.论舞蹈课堂教学中口与传身授的结合。 67.让美走入生活——浅谈芭蕾舞蹈的普及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68.浅谈舞蹈演员的“继续教育” 。 69.试论舞蹈基本功训练与艺术体操之的相互借鉴。 70.陕北秧歌——腰鼓风格及探源。 71.论中国舞蹈的内涵和审美。 72.邓肯的希腊情结解析。 73.试论舞蹈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关于舞蹈教育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74.浅谈舞蹈的文化功能。 75.浅谈“动作解构”与舞蹈创作。 76.“代表性”舞在古典芭蕾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7.谈人体后背部分在芭蕾中审美与训练中的作用。 78.在“根性”意识与现代审美之间——浅析当代民间舞。 79.试述芭蕾基训中人体的正确站立姿态及其重要性。 80.芭蕾舞人体向上的动态及其背景。 81.古典芭蕾动作的秩序、系统性研究。 82.浅析芭蕾舞中腿部、脚部的柔韧性训练。 83.浅谈对芭蕾的普及。 84.论芭蕾舞手臂的功能与作用。 85.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舞蹈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86.舞蹈编导论文选题 87.舞蹈编导教学研究与思考 88.如何培养舞蹈编导的

专业素养 89.舞蹈编导中实践与理论联系的意义 90.浅谈舞蹈编导中对创意的培养价值 91.浅谈师范类舞蹈学专业编导课程的重要性 92.幼儿舞蹈编创分析之我见 93.浅谈舞蹈编导中队想像力培养的重要性 94.论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基本修养与能力 95.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舞蹈民族特异性的影响 96.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对舞蹈民族特异性的影响 97.民间舞教学初探 98.浅谈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100.论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101.大学舞蹈鉴赏课之我见 102.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扫描及成因分析 103.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面临的挑战 104.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策略 105.正确处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中的各种关系 106.“学院派”与“原生态”民间舞的关系 107.对杨丽萍“原生态”舞蹈的分析 108.外国代表性舞蹈在古典芭蕾舞剧中的重要地位 109.从创作的角度谈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走向 110.浅谈当代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 111.汉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民俗性及舞蹈风格性的异同 112.浅谈呼吸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113.试谈花鼓灯的动态特征 114.浅谈创建中国民族民间舞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15.现代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116.浅谈民间舞蹈的起源于发展 117.浅谈中国地域的差别与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118.解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共性和区别 119.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对气息运用的重要性 120.中国古典舞训练元素“圆”之我见 121.试论当代舞与现代舞的差异 122.现代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3.解析邓肯的现代舞思想

篇三:艺术美学论文

美学研究

之前虽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但是对美学的了解甚微。但是在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对美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

艺术是美的核心对象,是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在艺术中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对艺术的研究历来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从艺术上研究美,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的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是艺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艺术的美学原理的研究,是艺术发展、艺术进步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任务。

究竟何为艺术呢?这是一个抽象而且带广泛性的概念。就像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时时处处都存在矛盾一样。艺术也具有普遍性,社会、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艺术。我们身边充满艺术。比如说我们手中的一支笔,一本书是艺术,窗台上的一盆花是艺术,画家手中的一幅画是艺术,书法家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门艺术。就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头上的发型,我们的举手投足都是艺术。然而,这些艺术是需要加工、创造的。比如说一幅模具,全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想,设计加工而成的。一幅画是经过画家认真仔细的创作而成的。它凝结了画家辛勤的劳动;一句话是经过说话人动脑筋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同是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是不同的效果,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也是不同的效果。因此说艺术是需要加工的,创造的。而有些艺术实体并没有加工和改造的载体而要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臆想去主观创造,去虚构和设计。比如小说创作,有的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可以看出,“艺术是艺术家凭人工创造的某种对象”。艺术描述的不是已发生的实有的事,他是一种创造,它可以而且应该虚构。

那么,何为美学呢?要知道何为美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有的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及适当的批例等。认为美观念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虽然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却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忽略了人的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要洞察美的本质,定义美的概念,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那么,美是什么呢?美在哪里?在于物,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既不在于物,也不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的根源深深地隐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美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而人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品质,性格、

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智慧、才能等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美离不开人凭自己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里,一切美的形象都生动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形象。由于具体的,可感的,光辉的形象能激发人的情绪,可能使人产生美感,因此,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那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这要从美学研究的对象说起,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这是因为美是艺术的基本特点,只有艺术和人发生的关系才主要是审美的关系。艺术不但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点。

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有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才能使美学成为一门有客观标准的学科。由于艺术集中地反映了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观点。通过对艺术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且还可以掌握人对自然,对社会的全部审美关系。因此,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并主要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其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美,焕发着艺术美光烽的艺术作品,会令人激动,让人陶醉,令人振奋,且有强大的吸引力,艺术是艺术家凭人工创造了某种对象。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艺术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所谓表现,是指艺术美是艺术家主观感情的表现,所谓再现,是指艺术美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与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形象而得到统一。艺术作品中的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才能显示出来,倘若作品中没有艺术形象,就不能成为艺术作品,也就不可能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美是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物质手段创造出来的,因此,艺术美就具有了物态化的形式。艺术美之所以具有客观的物态化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可能在抽象的幻想世界中凭空塑造艺术形象。二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为了使人感知,认识,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如果不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艺术家就无法将审美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其获得欣赏的价值。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就成了客观的感性存在。

艺术美具有客观性这只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艺术美也具有主观性。艺术家对现实成品的加工,创造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歌德说过:“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由于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总是融进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因而艺术形象就表现出极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显示了艺术美强烈的主观性。

艺术创作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艺术具有客观性,但是艺术美却重于主观性,这是艺术美学原理的一个特点。

艺术有着普通的艺术和杰出的艺术,众多的艺术作品之中突出的典型作品,是鲜明的艺术形象,是独特的艺术精华,是艺术的美的真实显现。“艺术作品的典型性越高,它就越是显得美。”因此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杰出的艺术作品显得美,是因为这些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概括,显示着人们的实践的本质力量,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美也是显示着艺术

家的本质力量,所以,艺术美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艺术美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推动社会生活向前进,这是艺术美的特殊价值。“艺术的目的是追求美”在内容和形式上艺术家都极力追求真善美的结合,追求现实的完美。人们通过对艺术中美的感受和品味,不但提高了艺术趣味,而且也提高了对现实的洞察能力和自解能力,提高了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实践水平。促进人们更高的能力追求。从而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是艺术家创造和美化出来的。艺术家通过细致的加工、改造、使现实的美更加形象化。从而发挥美的价值,显示出艺术美的永久魅力。 重视艺术的根本美学问题,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基本原理的根本。艺术的根本美学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具体化,就是艺术形象与典型的问题。艺术是通过观现实材料的形象化和典型化来反映现实美的,人们总是通过艺术美来感受知现实美,社会生活极为广泛,极为复杂,任何一个短暂的,片断的社会生活形象都不可能完满地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但是人对现实美的直接把握常常只能是片刻的感受,它的对象只能是有限的片面的,表面生活的形象,虽然生动具体,其不能充满集中,深刻地表现生活本质、生活真理。只有艺术创作才能把个别的、分散的,片断生活形象联系起来、集中起来,使它更深刻、更形象、更全面、更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反映生活的真理。

“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是最丰富、最生动的,但它与艺术美相比较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反映”只有艺术美才是完整的美,就像主观罗辑是现实世界的客观逻辑的反映一样。但是,因为现实美本身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具体形象性,它形象地诉诸人们的感观,感性地反映着生活的真实真理,从而也就决定了艺术美的特性。所以形象是艺术的生命,没形象就没艺术。而典型的艺术形象是现实材料的提高,升华。只有形象的典型化才是真正的艺术。 因此,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就是现实必须通过材料的形象化、典型化、才能形成艺术。才能实现材料的完美结合,形成艺术美。

总之,艺术美源于现实美,艺术美不如现实美丰富,却比现实美更高,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1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9 01:34 , Processed in 0.3995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