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回复: 0

古董鉴定商,墨荆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文物科技鉴定-古玩鉴定的新兴方法

古玩辨伪的新兴方法――科技鉴定

文物科技鉴定网原创

随着经济的繁荣,更多的人变得富裕起来。于是在工作闲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很大的一部分人开始投资在艺术品收藏上面,这种投资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果经营有道,甚至可以收到可观的回报。艺术品虽然也包括现代名师的艺术创作,但其主要还是指古董珍玩的收藏。对于收藏者来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其真伪的鉴定。面对着价值不菲的古董珍玩,许多人怦然心动,因此目前的古董市场假货充斥,真假难辨,着实让收藏者望而却步。

关于古玩的辨伪问题,一直是依靠人们的经验凭借肉眼观察,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古玩行家。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伪的人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很多赝品几可乱真,连许多大行家也骗过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科对于科技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了,这一点在考古学这样传统的纯文科的学科上面尤为突出。如今科技考古已经成为考古学必不可少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的内容是利用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和帮助解决传统考古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该学科的日趋成熟,将其应用在文物鉴定方面的实例也越来越多,而且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下面谈谈常见的不同材质的文物的科技鉴定方法。

1.有机文物的科技鉴定

有机文物包括纸张(古书画)、丝织品、漆器、木器等。鉴定古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确知其准确的年代。而今对于这些有机物来说最为成熟并且最为知名的鉴定方法就是C-14测年方法了。这种方法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比最早使用的。它是基于碳(C)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C-14的衰变原理进行测量的。通过测量古物中C-14的含量,与现代大气中的C-14相比较,计算已经衰变的C-14的比率,得到这些有机物的真实死亡年代(例如植物被砍伐或者枯死的年代)。对于早期的常规C-14测年技术来说,其最大的缺点是样品量需要大,最少在克量级。对于考古发掘品来说尤可,可是对于古书画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来说却显得无能为力。1977年出现了加速器质谱(AMS)测年技术,使得这个局限被打破。这种技术使得测年周期大大缩短、测量精度显著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样品需要量飞跃性的减小,如今高精度的串列静电加速器需要的样品量仅为1毫克,折合成纸张也不会超过5毫克,这么少的样品,只需从文物不起眼的位置挑取极少的一点,丝毫不会影响文物的外观。测年精度已经可以达到40年,对于距今200年以上的古物都可以较为精确的测定。

利用C-14测年鉴定古物的很知名的一个例子是对于传世的都灵裹尸布的检测。都灵裹尸布是珍藏在都灵天主教堂里的一块据说曾经包裹过基督耶稣尸体的亚麻布,该亚麻布两面都清楚的印有一个似乎因遭受捆绑和鞭打致死的老者像,这个老者据说就是耶稣本人,这块裹尸布成为天主教的圣物而被供奉起来。而很多年来许多的学者都对其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经过和教堂以及天主教会的磋商,1986年他们同意从布上取下少量的纤维分别送交欧洲和美国的7个C-14测年实验室进行年代鉴定。1988年最终的结果出来了,7个实验室得到的是几乎相同的结果,他们的检测显示了该亚麻布应该是一件公元十一世纪后半叶到十二世纪的物品,距离耶稣受难的年代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当然针对不同的有机物仍旧有不同的科学鉴定方法。例如对于古代书画作者通常会在上面盖有他自己的印章。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的名人通常总是使用为自己特殊制造的一种印泥。因此印章中包含了制作该印泥材料的产地和工艺的示踪信息。如果对于已知为真品的书画上面的印章进行元素检测分析(如X荧光分析,该分析是无损的),然后将其作为标准与未知的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书画的真伪了。另外对于古画、漆器等用了矿物颜料的器物来说,由于现代人使用的颜料都是经过工业化加工提纯的,而古人的颜料则包含了许多天然矿物的信息,另外一些颜料例如二氧化钛等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古代根本没有使用过,因此用无损元素检测技术,就比较容易的可以分辨出来。还有鉴于古代天然丝织品和天然木漆与当今合成的织物以及漆的结构不同可以利用无损的红外光谱进行有机物结构分析来进行判断等,这里就不一一进行阐述了。

2.陶瓷器的科技鉴定

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是当前大多数收藏者所中意的藏品。特别是瓷器,是我国发明的,众所周知英文China(中国)和瓷器渊源颇深。并且由于其在民间流布甚广。因此陶瓷的收藏在当今的艺术品收藏中几乎占了一半以上。陶瓷的造伪也成为最为猖獗的文物造伪之一,许多造伪者挖空心思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科技手段都用上了。

上面曾经提到,得到器物的真实年代是鉴定古物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对于陶瓷器这样的无机物为主的器物来说,我们虽然不可以使用C-14年代测定,但是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方法――热释光断代方法。该方法基于固体结晶物质(特别是含石英、长石的结晶物质),由于其内含有微量的铀、钍、钾等放射元素,其每年放射提供的能量可以部分被这些结晶物质中的能量陷阱保存下来,一旦器物受到外界的热量(例如光照、加热)这些保存热就会被释放出来。陶瓷在烧造时将其矿物时保存的能量全部放出,成为测年的零点。而后每年由于内部放射元素的衰变使得保存的剂量线性的增长。因此在测量的时候,只需取少量的样品通过加热将其能量完全释放出来,通过一起得到总剂量,除以年剂量就可以得到年代了。而今其年代精度完全可以达到辨伪所需的精度了。

热释光技术的出现,给予造伪者不小的打击,但是他们了解到通过X射

线辐照可以增加器物的总剂量,因此现在的一些造伪者开始对于造伪的器物运用医用X射线进行照射,这样可以增加陶瓷中包含的总剂量。但是由于通常人们无法控制其照射剂量的大小,所以经过检测往往会得到荒谬的结论,一个几百年的花瓶经过检测竟然会有上万年的年龄,明显是造伪出来的。

由于常规热释光的精度比较低,特别是在瓷器的测年使用方面,人们发展了前剂量热释光法,利用热释光曲线上较低温度(110℃)部分的信息来提高精度。已经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而陶瓷器鉴定还有另一种方法――产地示踪信息的检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得到器物中微量元素的信息。例如利用中子活化方法以及后来的ICP-质谱的技术可以非常精确的检测到含量在ppm(百万分之一)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数学处理可以得到器物的产地的示踪信息,而这些微量元素造伪者根本无法完全模拟的和古物完全一样。通过对不同的瓷窑出土的瓷器的微量元素分析,进行数理统计得到该瓷窑的产地信息,一旦建立这样的数据库,其辨伪将非常可靠。对器物进行测定然后进行对比,就可以判定真伪了。目前这样的数据库正在建设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例如通过我国学者分析,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钴蓝料包含的微量元素有别于我国境内所有的钴矿的微量元素信息,而和伊朗的钴料相似,因此判断元代青花的钴料来源可能是波斯。这一点对于鉴定元青花来说很重要,因为造伪者即使很高明,可以通过辐照改变其年代信息,亦无法找到古波斯的矿料来烧造,即使找到了,那么也是得不偿失了。

3.青铜器的科技鉴定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由于其铸造精美而且年代久远,艺术品价值很高,所以也受到不少收藏者的青睐。但正因为其价值很高,所以赝品也多。由于金属器目前无法进行测年,因此对其鉴定技术也主要是凭借人为经验观察。其实使用科技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辨伪也并非难事。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显微观察来判断真伪,青铜器无论出土品还是传世品表面都有自然生成的锈层,这些锈主要是青铜合金中的铜、锡、铅等元素与环境作用的结果,由于是从本身形成的,所以同基体必有连续的结合,而且铜器生锈一般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层结构。而人为做锈通常使用的是矿物颜料调和了有机粘结剂或者是化学药品腐蚀器物表面形成的,虽然经过高手的做旧使其表面看来和自然生长的一般无二。然而如果我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两者的差别立刻显现出来,自然生长的锈层立体感强,分层明显,人为的锈则毫无立体感。另外古代的青铜器内部显微结构很多都包含有由于腐蚀和再沉积产生的纯铜晶粒,如果能够取到相对足够大的样品(含有基体,通常需米粒大小)进行显微观察,这一点对于判断其是古代的青铜器也是有利的证据。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测定其成份来进行辨伪,这一点涉及到我国铜器的配比知识。我国青铜时代铜器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铜、锡、铅三种,我国冶炼锌开始于唐代,大量使用黄铜(铜锌合金)开始于宋朝。铝的冶炼是近代的事情。但是锌和铝在现代的炼铜工业中却代替锡和铅成为主要的合金元素,

造伪者通常都是使用现代工业用铜进行熔融铸造,因此当对早期的青铜器(唐以前)进行元素分析时发现大量的锌,我们就可以确定其真假。而当检测时发现铝的含量偏高时,我们就该对其真假表示怀疑。

其实对于青铜器我们也可以得到其产地的信息,这就是铅同位素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铅的四种同位素的组成由于矿山不同而不同,其比值经过冶炼后保持下来,可以作为找寻青铜矿料来源的示踪剂。而古代开发的矿山当是比较少的,一旦建立起来铅同位素数据库,定然对于辨别真伪帮助很大。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研究者发现我国商代的青铜器含有一种叫做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而该种同位素组成再战国以后就几本绝迹了。因此如果检测到这种铅同位素组成,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件铜器是至迟东周时期的。而如今如何配置铅同位素组成的技术尚没有人发明出来,造伪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后谈一谈铜器中备受青睐的漆古器物的鉴定。漆古器物因其表面光泽亮滑而受到很多青铜器收藏者的喜爱,因此价格也就比较昂贵。以前人们以为这层漆古是真的刷了一层漆,因此造伪者也多以此种方法来进行造假。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研究了漆古,发现实际上表面透明发亮的层是和基体腐蚀层连接紧密的二氧化锡层,而不是有机物的漆,因此只需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就可以确定真假了。当然结合显微结构观察效果更好。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一下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应用的几个基本方面,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泛泛而谈可能比较抽象,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反而可能更容易得到结果。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真伪的鉴定将会变的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容易。

(本文由文物科技鉴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篇二:古董鉴定之瓷器的鉴别经验

古董鉴定之瓷器的鉴别经验

玩瓷器已经有六年了,只能算是小学毕业生。现在就分享我六年的鉴别经验。刚开始是在艺粹网上接触的,由于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优点和缺点同时突出,长处是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收藏品定位在汉代、晚清、民国这三个时期,又将品种缩小到越窑清瓷和景德镇粉彩、浅降彩,已便集中自己的财力和精力进行专题欣赏,遇到特征非常明显的其他时期好瓷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一、不要买没有瑕疵的藏品。

凡年代久远的文物艺术品,由于受技术、工艺、原材料、保管条件、人为因素等诸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历史痕迹;一是瓷器的光泽减退,这便是软瑕疵。然而我经常将现代瓷与古瓷放在一起做比较,新器火气大,刺眼,没有历史沧桑感,旧器光泽柔和,民国瓷器也刺眼,但还是有区别的。根据艺粹网上的经验交流,我认为年代越久远,感觉越温韵,说白了就是普通灯泡与节能灯之间的光感不一样的道理,人为做旧变成亚光;二是瓷器的突出部位的自然磨痕,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为了使用和把玩,只要细心观察,在器物的口、嘴、肚、耳等部位应该有使用的自然痕迹,做旧的划痕不自然;三是部分气泡自然死亡,要用放大镜观察;四是部分古瓷器局部有脱釉、脱彩的现象,人老了也要掉牙,何况是落后的生产力做出来的东西;五是古瓷器存在的硬瑕疵有棕眼、窑粘、串灰、火石红、桔皮釉等等。当然,这些瑕疵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件瓷器上。恰恰是这些瑕疵却印证了古瓷器的特征。

二、要玩古器特征明显的瓷器

瓷器鉴定学问很深,但不神秘,作为一般收藏者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特征就行了。把握其中的秘诀,就像你识别小孩、中年人、老年人那么简单。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另当别论。就瓷器一些表面特征说下我个人的认识;

1.瓷胎。由于人工淘洗泥胎不干净,往往胎土中含铁量较高,民国初期以前的部分瓷器,因年代久远,在胎釉结合部出现了火石红,即由深至浅向露胎处扩散,深浅颜色过渡自然,为橘黄色或橘红色,在放大镜下呈亮晶体,新瓷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有火石红的绝对到代,但要注意是否接底,老胎新加彩等问题。

2.棕眼。成因是瓷器在入窑时气泡中有水分,现代瓷有烘干技术没有棕眼。棕眼如针尖大小,呈不规则状,内有晶体和污垢。艺粹网提醒读者现在有人在瓷器入窑前用针挑眼,要警惕。

3.气泡。现代瓷气泡小且分部均匀,清代民国瓷气泡大且分部不均。我认为气泡不能作为鉴定依据,我吃过亏。

4.哈蛎光。成因是返铅现象,一般彩瓷上此特征明显,就是在阳光下呈现五颜六色,像彩虹,只有少数的色彩上有,分布在色彩上或色彩边缘晕散现象,若此光布天盖地就得怀疑了

5.釉面。有玉质感,或感觉很温韵,肉眼看有细点。

6.绘画及题材。看线条是否流畅、随意,有无临摹痕迹;看用料,民国前用矿物质磨成彩料,民国后用化工原料,明显区别在于厚薄和个人感觉;看绘画装饰,行内有一句口头禅,人物画法头大身体

短,七拱八翘,点头哈腰,康熙、同治有眼无珠;看题材是否有出处,历史典故;看书法是否有简化字,是否流畅。只要仔细观察,真的好鉴别。

三、多交流沟通

本人身边没有一个玩古玩的朋友,当初去买瓷器,一些卖家笑我是棒陲,端茶递烟,很是客气,是因为我缴纳了一定数额的学费,时间一长也混熟了,人家就不会给假东西,这样就建立了沟通交流地平台,我经常赶鉴定会、古玩交易会、或进入向艺粹网这样的学习认证藏品,现在出手完全凭感觉,基本没有失手,道理很简单;只买自己懂的东西,无意中民国小名家的东西收了不少,事前只感觉东西到代,艺术性强、绘画好就行。所谓官窑、元清花、法郎彩、明斗彩早就被博物馆和高端藏弄走了。我认为收藏定位要结合实际,一般家藏有百十件够了。

篇三: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

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

我国的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样式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董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 ,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古董的演变规律,所以,便需要对它的 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玩鉴定。

一、古玩鉴定的目的

古玩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古董的内 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近现代的古董古玩投资,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二、鉴定的内容

1.辨伪:即鉴定这件古董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古董的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古董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古董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鉴定的方法

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鉴定陶瓷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 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古艺袋古玩社区是一个古玩珠宝的交流平台,多达三十个版块,包含了拍卖、鉴定、陶瓷、玉器、钱币、家具、书画、造像等,独特的诚信商铺版块,古玩艺术品交易更放心。


《古董鉴定商,墨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57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3 08:36 , Processed in 0.3340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