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回复: 0

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红楼梦》读后感 五篇

《红楼梦》读后感1篇

提起《红楼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它却是我童年时代最为厌恶的一本书。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呢?这可要从头说起。小时候望女成凤的妈妈为了丰富我的文学涵养,便给我买了这本书。当时年幼的我沉浸在芭比娃娃和蜡笔小新的世界里,对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和整天以泪洗面的林黛玉嗤之以鼻:怎么他们那么无聊,整天无所事事呢?

回想起我第二次读《红楼梦》,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记得那年夏天,可能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不免使我心中产生了浮躁。无聊的我正想找一些事做时,突然发现了被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心想反正现在闲着也是无聊,不如再看看这本书。这次看后,它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原本浮躁的心由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沉静下来了,不由自主的随着作者走进大观园的世界。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书中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并不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

步入初中后,这一经典名著又被我重新品味了一次。一个是良缘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书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描写得震撼人心。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这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从这本书中我得知作者是用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来看这个世界的深处,作者批阅十载,经历了几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夹杂着童心未泯的痴和洞明世事的黠。我补习的陈老师曾问过我,你知道曹雪芹是怎样死的吗?我摇摇头,满眼迷惑的望着老师,老师告诉我曹雪芹是生于名门,但由于后来家族落魄,他写完这本书就饿死了,他写《红楼梦》一书用了十年的时间。听完后我对他的人生际遇十分同情,同时被他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他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对社会现象看得如此深刻。此后,我便深深迷恋上这本书。

红学大师丁汝昌曾说过,《红楼梦》不读三次以上都没有发言权,它太深奥了。这本古典名著的登峰造极之作深刻的影响了我,并将影响我一生

《红楼梦》读后感2篇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荡 ,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红楼梦》读后感3篇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梦》读后感4篇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每日与女孩子玩乐嬉戏,不顾学业,而且软弱无能,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当然,贾宝玉也很惧怕这个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争权夺利的人,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也逃不过封建社会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了。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悔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后感5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憾而亡,宝玉的看破红尘,宝钗的夜对孤灯,以及贾府的衰败萧条;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为什么不成全宝、黛的爱情,反使他们阴阳相隔,最后落得个天各一方?人世间就真的只有忧愁与伤心的泪雨吗?

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放不下宝、黛的爱情悲剧,放不下颦儿的泪、颦儿的忧、颦儿的愁、颦儿的苦。

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显出她的弱不禁风,她的泪眼朦胧、魂牵梦萦。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奇女子。魁夺菊花诗的潇洒,庐雪庵争联即景赋诗的敏捷,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我折服,令数千万人为其倾倒。但细细品来,纤巧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身世的凄惨、寄人篱下的痛苦,谁人知晓?孤傲自许的清高,天真率直、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注定凄凉结局,泪尽而逝。

三月,花朵艳放,花香满天,黛玉,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芬草菲飞的泥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与宝玉爱情的凄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缘不好,成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一块绊脚石,使得原本疼爱她的贾母对她渐渐疏远,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城府极深的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计使两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泪焚诗,含恨归去,从此阴阳相隔,宝玉疯疯傻傻,后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奇苑仙葩早做北邙乡女!

黛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悲剧典型,可能是为了告诉世人:那时还有多少才情兼备的女子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所淹没,在苦难中挣扎。多少才子,厌恶官场,落得个一生贫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托在这个奇女子身上呢?无人知晓。

清冷的晚风撩起岁月的帘幕,斯人已去,后人无语

篇二: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我觉得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一样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表了中国士人两种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悲剧。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悲剧的写照。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腻优雅的生活态度;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说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理解,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树大招风,那些嫉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么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融在历史中。

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悲剧不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悲剧。

林黛玉是天上的飞鸟,命运却把她牢牢锁在海底,要她眼睁睁地被海底的暗波汹涌吞没,生不逢时不自由,是千万孤高者的写照,他们明明比时代站得更高,却不得不接受这时代的潮流;薛宝钗是海底的游鱼,命运却在她有生之年,一点一点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千万权谋者的悲哀,他们真挚的热爱自己的时代,他们为之努力过,却无力改变,只得消融。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说薛宝钗圆滑世故,却忘了他们无法决定自己命运,却忘了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人们只记得孤高者不与时同,是怪人,只记得权谋者殚精竭虑,是奇人,却忘了他们也有弱点。

我们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们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线温雅绚烂的文字却逼得我们一跳,红楼梦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们做一个早就该做的选择,人这一辈子,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该做一个非常人,做一个凤颜龙骨的人,哪怕泯灭,也不该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红楼梦中不仅隐含了士人们的抱负和追求,还凸显了在那个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士人们所追求的爱情。林黛玉之所以在花团锦簇环肥燕瘦的大观园中脱颖而出成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不是因为她小家碧玉姿态倾城,不是因为她才情天赋出口成章,甚至不是因为她境界高远令人敬悟,而是因为她拥有,红楼梦中唯一真挚动人的爱情。而给她这份殊荣的,正是她的宝哥哥。因为爱,所以结合,是士人们真挚的所求。

千万人中读红楼梦,读出千万种心得体会,这才是红楼梦魅力所在。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兴衰沉浮,你可以从红楼梦中读出人生百态,读出世态炎凉,但不可遗忘的是,红楼梦在本质上是一部唯美的爱情,所以,读这样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铭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可以小儿女情态,默默泪流。

篇三:红楼梦读后感五篇

1、《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此人在小说的开头还没有出现,不过,他身上的宝玉却开始出场了,所以这本书是从他的宝玉开始的。曹雪芹老先生用了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的传说,贾宝玉的那块宝玉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块石头。这场石头被一僧一道带入世中。接着,又谈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原型,即通过本书的第一梦谈了太虚幻境中的一个侍者与一株草。

这些都是在小说开头的帽子,四大名著中。后两部小说都有这个特点,即把寻常的百姓故事中戴一个神话的帽子。

小说真正的开始是从苏州城开始的,是谈了苏州城里的一个富户如何突然变穷的,那个人就是甄志隐,这个人两次见到了一僧一道,一次是在梦里,另一次就是在他大彻大悟的时候。对这个人来说,书中写了三个月半,第一个是八月半,这一天,他资助了一个读书人,那个人是贾雨村,书中引大家进入贾府的人。第二个是次年的正月半,这一天,他的女儿英莲丢了。第三个是三月半,这一天,他所在的街道失火了,这把火使他成了穷光蛋。

好多人正是由富变穷而开始思考,这样的人失去了物质上的财富,却在思想上拥有了财富,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富裕。这甄士隐正是由此开始了他的大彻大悟,最后解出了那首好了歌。他的歌中主要是两种形式的对比,通过不断的对比得出世事无常,贫富易变的特点,关于这点,古代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或者就是曹雪芹本人经历了由富变贫的感慨,这可能也是本书的主旨之一。所以,甄士隐走完了这条路,成了世外高人,最后贾宝玉也将走上同样的路。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2、此回一来便说“贾母万般怜爱”黛玉,似乎是为了衬托之后那两句描宝玉与黛玉的关系“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特别是“略无参商”这四个字,曹说的如此的肯定,以使人毫不怀疑,以便衬托宝钗之多余吗?

描宝钗也不过用了“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样虽为赞美却没什么创意,稍嫌潦草且不够用心的描写,特别“人多谓”这三个字的口气,他是想人多这么觉得而已,并非宝玉这么觉得,或者也有其他人不那么觉得。“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那“不比黛玉。”四个字,结束的如此随便。我认为他这里明为赞美钗,却不过想以她反衬托黛,“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几个字,倒写的象用了点心。然之后曹又利用对这二女一个“悒郁不忿之意”,一个“却浑然不觉的”的描写,来衬托宝玉对女儿的态度“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这里说到钗“却浑然不觉的”,倒写的活灵活现,你仿佛看的到她脸上故意天真的表情及身资。可见这句是她的正面。

“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句很绕,到底是亲还是不亲呢?跟读者捉迷藏似的,又怕读者真找不到,后面又补上一段吵架的情节。不过提这些,也不过为了后面写宝玉初识云雨打个底子,感觉作者可能不喜欢把宝玉的这个场面安排在荣府,偏要安排在宁府,所以由刚吵完架的少男少女突然转到要去宁府赏花,有点突兀。

3、第七回是宁荣二府的真正生活开始了。第七回我们解读到了许多的表面和背后的故事,真叫人叹服作者无比绝伦的文学才华!

这一回主要描写了贾府中的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也暗喻贾府、宁国府里充满了污秽腐败,缺乏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中焦大醉骂可谓是绝伦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对于焦大的醉言醉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红学爱好者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论。焦大是贾府第一代的奴仆,当年正是焦大冒着生命危险将贾府的祖宗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保住了性命才有日后贾府的百年繁华。焦大居功自傲,资格又老,看着贾府的由盛而衰又无可奈何。焦大被逼急了,加之喝了酒大了胆,平时不敢说的今天敢说了。这使众小子吓的魂飞魄丧,其实何止是众小子呢?主子们能不害怕?焦大揭了荣府的丑,骂到了主子们无地自容的地步,也就是戳到了他们的心窝儿。试想,如果焦大逢醉必骂,逢骂必狠,口无遮拦,即使主子再软弱,焦大也不至于到了今天。

这一回主要描写了贾府中的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也暗喻贾府、宁国府里充满了污秽腐败,缺乏生机勃勃的景象。 打发走了刘姥姥,对周瑞家的来说,忙碌了半天功夫,总算告一段落了,作为王夫人的陪房,还有一件扫尾的事情,就是要去回话,过度自然。王夫人在梨香院与妹妹“正长篇大套的说着一些家务人情话”。此时此地将视野适时地对准这里,使我们觉得入情入理。薛姨妈一家也安顿下来了,姐姐得闲前来探望叙旧,应该是极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姐妹二人亲切交谈的情景,当然少不了媳妇儿女、妯娌姐妹、娘家婆家、远亲近戚等的大事小情。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见到宝钗。分叙宝钗之事,叙得有变化有起伏。过渡和引入极其自然,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为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自然引出宝钗的冷香丸。作者的创意、寓意由此可见一斑。

4、红楼梦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此回写秦氏之病。秦可卿从寒门小户到富贵人家,物质生活可谓奢华,精神生活并不理想。能否在贾府站住脚的关键又是能否保持住与贾蓉的夫妻关系。对她和贾蓉夫妻关系威胁最大的人物就是王熙凤。王熙凤和贾蓉的不正当关系,甚至在刘姥姥、周瑞家的面前都不掩饰。焦大就当着许多人的面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在场的秦氏并不是傻大姐,而是个虽然“有说有笑,会行事”,但又“心细”、“心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的人,焦大的话不会不给她心里造成压力和冲击。再加上她兄弟秦钟在学校“不学好,不上心念书”,那些狐朋狗友扯是搬非,使她更气恼。不懂事的兄弟把别人和他闹仗时说的一些“不干不净的话”也告诉了姐姐,以致秦氏气得连早饭也没有吃。秦氏其人,正如名医张大夫所诊断的:“心性高强,聪明忒过”,“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忧虑伤脾,肝木忒旺”,以致生病。秦氏对长一辈“素日孝顺”,对平辈“和睦亲密”,“慈老爱幼”,连贾母都钟爱她,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她的不如意主要是娘家广有钱财现今又执掌贾府管家大权的王熙凤插足于她和贾蓉的夫妻关系中来了。

她要在宁府站稳脚,要保持和贾蓉的夫妻关系不被凤姐拆散,既不能像鲍二媳妇那样对待凤姐,也不能像尤二姐那样对待凤姐,只有走靠贾珍庇护一条路。而她一不能给贾珍加官,二不能给贾珍添钱,贾珍荒淫成性,她只有投其所好了。有了贾珍庇护还不行,凤姐撒起泼来连贾珍都要回避的。秦氏对她心目中的“脂粉队里的英雄”、“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之”的凤姐,还得搞好关系,委曲求全,多次声明“和婶子好了一场”,“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其实凤姐“养小叔子”也并非要拆散秦氏和贾蓉的夫妻关系。凤姐欺秦氏斗她不过,黄鼠狼给鸡拜年,多次看望秦氏,假装关心、相好,以稳住秦氏之心。她既要贾蓉和秦氏把夫妻关系保持着,又把贾蓉这个小叔子养着。而秦氏为防身计,“声东击西”,屈就贾珍,结果还是落了个悲剧结局。秦氏的悲剧是一个贫家女嫁到富家人的悲剧,这也许从一个角度影射,假使黛玉嫁给宝玉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种悲剧。

5、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 第十八回 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 内容简介:贾政率众清客巡园题匾,撞见宝玉,喝令相随。宝玉一路忤逆不屑顶撞父亲,贾政颜面扫地、积怨怒斥。好不容易出得园来,黛玉却又误会宝玉将她所赠荷包送于小厮,急怒之下铰坏为宝玉所做香囊。宝玉使尽浑身解数讨好黛玉,两人情意更深。正月十五,贵妃省亲。满府上下自五鼓侯至日暮。贵妃游园,众人于殿内肃穆朝拜,其后元春方至贾母正室,与众亲眷执手相看泪眼。正殿开宴时,元春令宝玉及众姐妹题匾作诗。黛钗拔得头筹。黛玉却落寞依旧,因她本想大展绝学,元妃却只令其题联一首。宝玉在黛钗暗助之下博得元春盛赞。席间贾蔷率十二女官妆演元妃所点之四出大戏,皆伏下贾家日后之败。“丑正三刻”忽至,太监恭请贵妃起驾回宫。元春无可奈何,洒泪话别,徒留众亲眷哀哭一片。眼垂泪,俱说不出话,只管呜咽对泣写出了元春身处宫廷思念家人的感情。大观园的名字受赐于元春,但她在大观园中却不曾享受过欢乐,在“临幸”大观园时正值隆冬,所有的树木、禽兽都是用绸绫、羽毛之类做就的。如此看来,甚至不及刘姥姥所见的大观园了!因为刘姥姥总算看到了大观园繁花似锦的真貌,而她只是走马观花的粗看一眼,根本就无福在院子里就住一夜。元春内心的苦楚谁能读出?

二:见父亲等男亲,“今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所流露的轻富贵,重骨肉亲情的天伦之乐,震撼人心的肺腑之言。只有能够看到“荣华易尽”之人才能发出退步抽身早的警告。这点从元春后来的三次劝说中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元春的居安思危谁人可及?

三:从对幼弟宝玉上,“携手拦于怀中,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多,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可以看出元春真性情流露的一面。虽系姐弟,情状有如母子。自古忠孝无法两全,元春通过对宝玉的关爱来抒发对他殷切的期望,家族的继续兴旺和父母膝前尽孝全部托与幼弟,这又怎能不生出无限的感触呢?泪水不止的悲楚何人可解?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极辣的印象。

作者用从以上几个画面勾勒出元春的性情与见识。真可以说是大家手笔。

最后以元春初进大观园时的感受结束这篇短文吧,“且说贾妃在轿内看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这是元春刚入园时看到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时所发出的感叹。或许没有一个人听见元妃这样的叹息,但这声叹息却由曹雪芹传给了读者,响在我的耳畔。元春的可贵之处是她虽然身在皇家,享受着无比尊贵的生活,但她的灵魂却没有被腐蚀掉,依然保持着那颗善良与平常的心。充满爱心而不贪慕虚荣或许是元春能够得到我喜爱的原因吧。


《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27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3 12:29 , Processed in 0.2656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