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回复: 0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

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年**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

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篇二: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我的名字叫王莎莎,今年十七岁了。是在新疆初中毕业的学生。在今年暑假,偶然的一天,我有幸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它让我懂得了人生道路上做人、处事。有了一很好的启示。就像大海中的一只帆,让我有了自己的行驶方向.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 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 懒懒散散。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不过现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学到这时,让我想起自己作为姐姐竟然去跟弟弟抢东西吃,简直就不敢相信。然而,我相信的是学习了这两句话过后,自己肯定能和弟弟相处地更好﹑更和睦。因我与弟弟相处不太融洽,导致我的父母对我们相处的问题又担忧起来了。更是让我过意不去。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它出自于《弟子规》里的【信】。这虽是20几个字,可我却远远没做到。它告诉了我们﹕如果穿着不如别人的好,饮食不如别人的丰盛,心里不要自卑难过。讲到这让我想起自己之前看到别的女孩穿的衣服是多庅漂亮,而自己呢?却......因此我经常吵闹着妈妈,让她给我买漂亮的衣服。真是的,自己那时候太不懂事啦!真应该好好改改了。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那么多心。我还要感谢蔡礼旭老师,因为你所讲的《幸福人生讲座》让我学习了这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

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养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是对心灵的一次大洗礼。

教育是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在人生路上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才补上人生的第一课《弟子规》。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都不能弘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因为“留钱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未必会读,不如行善积德影响下代”。人生三大教育: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更改变不了任何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是为了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以身作则,修正自己,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感染自己的学生。我要告戒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们:

播下好思想种子,便收获好的行为,

播下好行为种子,便收获好的习惯,

播下好习惯种子,便收获好的性格,

播下好性格种子,便收获好的命运。

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去播撒那些优良种子吧!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行动指南。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中的各个细节,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工作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做人准则。在这里,仅和大家从工作的角度出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点感触较深的是“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服从管理,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积极融入到整个团队当中,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是消极怠工,相互埋怨,指责,发牢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

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工作做细,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第二点《谨》篇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第三点《信》篇中“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在工作中看到了别人的优秀之处,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你肯努力付出,认真去做,渐渐就会赶上的,要是看到别人的错误,就要立刻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工作中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有,就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如果在一个单位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鞭策自己,那我们的事业将会蒸蒸日上。

第四点《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作为一个窗口服务行业,我们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把游客当作自己的朋友,家人,热情的为他们服务,有问必答,百问不厌,始终送上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而不是面无表情,爱坐不坐的态度,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爱洒向园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处处都充满欢声笑语,用我们的服务换来游客的留恋忘返,促使他们消费,从而提高经营收入。

以上四点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浅薄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于景富供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学时代,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希望

从中找到敦品励行的智慧和力量。我看过《论语》、《老子》,背过《大学》、《中庸》

,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长大”了,我忽

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贵在“学以致用”,我所懂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道

理并没有解决我成长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的成长路上充满了太多的

困惑、迷茫、苦闷和百无聊赖。当烦恼现前,我所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的出路在哪里?我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流于世俗,把所有传统文化的书束之高阁。

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肆意挥霍自己的身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我的身体开始

发胖,身体素质极度下降;

篇三: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期间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篇二: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

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

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年**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

《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篇三: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习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习与力行。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习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而在继续不断深入学习《弟子规》后,我的这一切的困惑慢慢都解决了。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通过学习《弟子规》,我还了解了许多礼仪,懂得了许多做人道理和与人相处的原则和一些技巧,最主要应该做到诚信、友善、博爱相待,尊敬师长,尊重周围一切人。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相处久了,避免不了有小小的摩擦,要善于沟通,如果你处理得当,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则矛盾加深,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交友必须以诚相待,相互帮助、体谅、支持和鼓励,做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否则,“损友来,益友却”;朋友有错,不能只记着讨厌人家,即使讨厌也不要讨厌得过了头,因为“嫉之甚,祸且作”,真诚的人就会友好地指出,否则“过不规,道两亏”;即使是朋友不对也要宽容对方,要齐心协力最新精品推荐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最新精品推荐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4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5 13:17 , Processed in 0.2597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