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反恐怖主义法心得体会
学习反恐怖主义法的心得
看到这部法律,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美丽的新疆,这块雄阔大地占据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似一枚定海神针稳稳坐落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而且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市。历经千年风雨,百年沧桑用宽大的臂膀接纳了汉、维、哈、回、锡等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基本上都是扎根新疆的知青和军人的后代,这里的人民热爱这块热土,用勤劳朴实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价值,源源不断的向外界输送石油、天然气、棉花、番茄等资源,这里的人民过着幸福稳定的生活。然而自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事件,2011年喀什的7.30、7.31事件、2012年和田的6.29事件叶城的6.28事件,2013年巴楚的4.23事件,莎车的12.30事件,鄯善的6.26事件,像阴霾一样笼罩。回溯历史,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恐怖与反恐怖斗争时起时伏,几乎从未停止过。我们新疆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为了维护地方稳定,我们承受着其他地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和责任。我为我们新疆人点赞,我们新疆人是勇敢的,是坚强的,更是无法动摇的。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反恐怖主义法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部规范政府和社会开展反恐怖工作的法律。该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国反恐怖工作的体制、机制、手段和措施,它的出台必将为我国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证。
当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外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呈现出境外暴力恐怖组织加紧渗透,境内民族分裂分子破坏活动升级。这些暴力恐怖分子目标明确、手法多样,穷凶极恶、丧心病狂地伺机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法制国家。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斗争准备,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决不能因为这些年我区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而产生麻痹松懈思想;对于反恐维稳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
篇二:反恐怖法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坚决落实
--学习反恐怖主义法心得体会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1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是中国首部反恐法,是一部规范政府和社会开展反恐怖工作的法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通过对《反恐怖主义法》十章内容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反恐怖法出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中国出台反恐法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国际责任。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当前,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仅以新疆地区为例,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恐怖与反恐怖斗争时起时伏,几乎从未停止过。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事件,2011年喀什的7.30、7.31事件、2012年和田的6.29事件叶城的6.28事件,2013年巴楚的4.23事件,莎车的12.30事件,鄯善的6.26事件,这些事件像阴霾一样笼罩在新疆人
民的生活中。当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外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呈现出境外暴力恐怖组织加紧渗透,境内民族分裂分子破坏活动升级。这些暴力恐怖分子目标明确、手法多样,穷凶极恶、丧心病狂地伺机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恐怖主义早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同样显示了我国作为国际大国的责任、态度与决心。
二、坚决学习反恐怖法,提高自身防恐应急反应能力。
该法是中国首部反恐法,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部规范政府和社会开展反恐怖工作的法律,对反恐怖工作原则、领导机构、联动配合机制、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工作、应对处置、法律责任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它的出台为我国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证。
认真学习此法,我们大家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和应对发生恐怖活动时的处置方式和方法。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发现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可疑物品等反恐基础知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开展自救和救护知识,了解了有效应对恐怖袭击活动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对恐怖事件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如何在当地人民政府申请适当的救助,如何向失去基本生活条件的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及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如何向卫生、民政等主管部门申请心理、医疗等方面的援助。
总之,通过该法的学习,我个人认识到国家出台此法的深远意义和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知恐、识恐、防恐、反恐”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形成全民反恐、依法反恐的良好氛围。
2016年8月17日
篇三: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远离恐怖怪圈,在于我们的选择
一、认识广义的恐怖主义
通常用来描述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对抗普通平民或不特定的多数人,通常是为了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目的。恐怖主义没有一个准确的全球性的定义。定义有三要素:非法暴力、具有政治动机、滥杀无辜。按照这个定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二战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的种族灭绝行为、美国对日本广岛、长琦投下的胖子和小男孩这两颗原子弹,都应该属于恐怖主义。
二、国家、百姓与恐怖主义的恶性循环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希特勒、罗斯福这样某个人的行为就把中国、德国、美国归属为恐怖主义国家,所以,美国又有何种理由向阿富汗、伊拉克发动战争呢?因为少数人的劣迹而错误的冤枉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百姓的愿望只有一个-----安居乐业。
虽然911事件,美国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也有权利投票选出他们认为可以伸张正义的政府,但是这些政府并没有成为百姓利益的捍卫者,他们为了自己军火商的利益、为了石油,打着维护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人权的旗号,向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结果是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然后拉登之类的极端分子为了报复美国制造了更多恐怖事件:“你美国人民不是支持政府打我们吗?那我杀害你们平民也没有错啊!”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仇恨,蔓延到民间,我们看到在新闻上,一个十岁伊拉克小姑娘对美国大兵愤恨的眼神,似乎在说:因为你们美国人选出的国家在让我的民族战祸连连,尊严尽丧,所以我恨你,如果有可能,我要报复你们。这是一个极端对极端、仇恨对仇恨的恶性循环。
三、恐怖主义根源所在
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而且古来有之。为什么这几年突然被那么多国家提起,其实,根源在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大国强国对其他较弱小国家的掠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新航道开辟以来,从直接掠夺金银到隐蔽的剪刀差贸易,所谓的发达国家一直利用自己设定的规则,享用着世界人民的劳动成果。然而这样,他们还不满足,他们希望所有的国家政府都赞同他们的价值观,所有的国家都成为自己的资源产地和劳动力市场,如果某个国家不赞同他们的主张,立刻进行制裁,如果这些国家再有一两个极端分子企图反抗,立刻以恐怖主义国家进行武力干涉。所谓现代恐怖主义的根源,就是人类以强凛弱的劣根性,就是冤冤相报的报复心理。
四、缓解恐怖主义危机的不二法门
就如同战争应该让百姓走开一样。我们应该认清,真正有权利有能力兴风作浪的人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吗?恐怖主义真的能报复到发达国家的决策者吗?百姓的灾难会被别有用心的当局利用,制造更多的灾难。要彻底消灭恐怖主义恐怕只有等到世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各国发展水平相当且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那一天,但是要缓解现阶段的恐怖主义危机也是有办法的。
首先,要建议一个可以公平处理国际政治的平台,可以效仿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经济贸易争端中的作用。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的政治救济与申诉机构,比如伊拉克在受到战争威胁时,可以向这个组织申诉,该组织可以在美国和伊拉克两国做公证的民意调查,如果两国国名大部分不愿意发生战争,那么,两国政府都没有资格宣战,只能通过一轮又一轮谈判解决
政治诉求。
其次,世界主要的三大宗教应该定期进行交流,虽然各个宗教信奉的神明不同,但是,慈爱、友谊、善良、和平的价值观是相同的,宗教是救赎人类的,而不应该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世界三大宗教应该以此为共同利益,定期进行交流,同时建立长期的委员会,处理世界各处有关宗教引起的冲突,特别是战争性质的冲突。
虽然以上两点需要通过很长时间多方努力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世界秩序仅凭经济利益为筹码或者一两个自诩为世界警察的国家是不可能维持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是多几个国家进入安理会,而是要从高于国家的层面,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建立具有新功能的新组织。可能,这不是一代人就可以达成的,控制恐怖主义,我们现在只有被动地安检和镇压,但是只要每个人都不再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恐怖主义心得体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1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